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方法

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方法

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5-04-08T16:48:51.0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王昕
[导读] 偏头痛来源于古代埃及对一组头痛综合征的描述,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
王昕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附属建华医院 161006)
【摘要】:浅谈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对其进行诊断及内科治疗。

:经我院精心治疗后,6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好转。

:内科治疗偏头疼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头痛病症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63-02
偏头痛来源于古代埃及对一组头痛综合征的描述,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常见反复或周期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发作前可有先兆,最常见于青年或中年女性。

按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的偏头痛发病率更高。

中度和重度头痛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或收入没有关系。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0例偏头痛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47例,年龄在15~48岁,平均年龄33岁。

治疗时间2~8次/月,平均
2.5次/月。

1.2 临床诊断
根据偏头疼发作临床表现,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正常,通常可做出诊断。

正确掌握偏头疼的诊断标准,是进行各种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

1.2.1 国际头痛学会关于不伴有先兆(普通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如下
1.2.1.1 头痛发作持续4~72h。

1.2.1.2 头痛至少有以下两条特征:位于一侧、搏动性、程度为中至重度、进行日常体力活动可使其加重。

1.2.1.3 在头痛发作期,至少有下列一条发生,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畏声。

1.2.1.4 至少有满足上述标准的5次头痛发作发生。

1.2.1.5 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病变。

1.2.2 国际头痛学会关于伴有先兆(典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如下
1.2.2.1 下列4项特征至少存在3条:1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至少有1次先兆发展并逐渐超过4min,先兆症状持续≤60min(如果多个先兆存在,持续时间按比例增加)、头痛的间隔时间<60min(可以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发生)。

1.2.2.2 至少有2次发作满足上述标准。

1.2.2.3 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任何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
1.3.1 发作治疗暗室内平卧,同时给予普通的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让其睡眠多能控制住多数患者的头痛,如有恶心或呕吐妨碍止痛药吸收,那么在头痛发作首次症状时可给甲氧氯普胺10 mg口服,这种药不仅是止呕药而且也促进胃排空和蠕动,并可缩短偏头痛发作时间,且能增加阿司匹林的吸收。

对出现呕吐的患者如口服的止吐剂不能控制,则可直肠用栓剂(甲哌氯丙嗪25mg)或肌肉注射给药(甲氧氯普胺5~10 mg,甲哌氯丙嗪12.5mg)。

麦角胺对某些患者头痛症状的改善有帮助,尽可能在头痛发作的早期给予,因其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故必要时要加用止吐剂。

用药过多(>12mg/周口服或6mg/周气雾)可引起周围性缺血和指端坏疽。

慢性期治疗,即使较中度大的剂量可引起依赖性,以至可出现停药后戒断性头痛,应慎用此药及只在患者有明确疗效时使用,每次发作时口服不应多于3mg或每次直肠给药不应多于6mg(通常用1mg就能缓解头痛)。

这类药的禁忌证包括孕妇、哺乳的妇女、周围血管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1.3.2 高压氧治疗有人对78例顽固性偏头痛用高压氧治疗。

1~2个疗程后,痊愈56例(8
2.4%),显效10例(14.7%),无效2例(2.9%),总有效率为97.1%。

1.3.3 舒马曲坦有人认为是当今最有选择性的5-羟色胺ID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急性治疗。

发作期应用5-羟色胺lD受体激动剂和D2受体拮抗剂治疗;长期性预防发作可用5-羟色胺
1.3.4 常用的麦角胺制剂包括有以下几种:
(1)咖啡因-酒石酸麦角胺合剂:口服,酒石酸麦角胺1 mg,咖啡因100mg;如果不能控制呕吐给予酒石酸麦角胺2 mg,咖啡因
100mg。

(2)migril:口服,咖啡因-酒石酸麦角胺2mg,二苯甲哌嗪5 mg,咖啡因100 mg。

(3)medihaler麦角胺:一种气雾剂,0.36mg/次喷雾,每次发作最多用三个喷雾剂。

(4)lingraine:舌下含,酒石酸麦角胺2mg。

1.3.5 受体拮抗剂和DA受体激动剂丙戊酸钠:有人对儿童偏头痛30例用丙戊酸钠治疗。

发现治疗疗效显著(P<0.05)。

该药治疗各种偏头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3.6 预防性治疗预防需根据头痛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偏头痛影响患者生活问题的程度、患者对日常用药的态度及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等决定。

所有预防性治疗的药物应只用数月而不是数年,且规律地撤药。

有些患者对某种药物有效,而一些人则对另一种药物有效,另外一些则可能无一种药有效。

从临床实际的观点看,各种药试用的次序是:阿司匹林、普萘洛尔、苯噻啶、异丙嗪、异搏定、阿米替林、可乐宁、二甲麦角新碱。

如果某药有效,则在几周内出现明显作用,但必须记住安慰剂有时也可减少发作频次30%。

故应要求
患者按时记录发作情况,这对诊治是十分有用的。

2.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6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例好转。

3.讨论
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危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家族性偏头痛患者尚未发现一致的孟德尔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女性较男性易患偏头痛,偏头痛常始于青春期,月经期发作加频,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此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诱发,如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防腐剂的肉类如热狗或熏肉,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及葡萄酒等。

禁食、紧张、情绪、月经、强光和药物(如口服避孕药,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也可诱发。

偏头痛虽不影响生命,但对于严重症状的女性患者可引起慢性衰竭状态。

少数病例在剧烈发作后出现偏盲及其他视野缺失,其闪光暗点可持续数周。

永久性偏瘫和失语少见。

遇有这种情况,则要考虑有无血管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匡培根.偏头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2]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乔向阳,万琪,杨晓苏,于生元,于挺敏,邹静.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