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日记漂流瓶家长评语篇一:基于“漂流瓶”的小学低段日记写作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基于“漂流瓶”的小学低段日记写作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台州黄岩南城药山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临时搬出知识来,阅读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古人刘蓉也说过同样的话: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为学贵慎始,要认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写作文,不是一阵子的事,贵在锲而不舍,要使写作有长进,从小培养记日记的习惯尤为重要。
日记是观察的“竞技场”,是练笔的“跑马场”,也是小学生课余自由自觉的“娱乐场”。
但是通过目前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写日记的现状令人困惑和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习作“言之无物”布置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有一种突然袭击的感受,学生不喜欢写作的主要原因所在。
日常教学中教师重作文教学的形式和技能,忽视素材的指导,忽视对学生写作中真情实感表述的指导。
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写。
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
一家长谈及,他常看见儿子写日记时:咬着个笔杆,右手托着腮,迟迟下不了笔,就问:“咋了?”儿说:“没啥好写。
”“一天中有那么多事,怎么没啥好写?”“还不是上学、吃饭、睡觉,哪有新鲜事?”“我觉得你不是没啥好写,而是没啥留意!”儿子无奈地点头。
2.学生习作“嚼之无味”的确,在某种程度而言好的文章是做出来的。
做,需要足够的积累、类比、迁移等等。
另外,“做”还是学生将内化的认知重新建构,以文句的外化形式书面表达的过程。
针对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通过研究低段学生记忆质的发展规律,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此再认能力以及回忆事物的能力都比较缺乏。
虽然有些同学经历的事也不少,在校里校外,课上课下,许多事情看到了,听到了,甚至自己亲自经历了,可到写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没有鲜明的印象。
许多老师、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来”,一些孩子的家长更是向教师倾诉,孩子对着作业本看了又看,就是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可怎么办?也就是这种原因。
3、学生习作缺乏兴趣由于我校是农村完小学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比较少,每天都是重复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对写作无新鲜感,一提到写作学生唉声叹气,有些作文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写的,写起来的文章也就无质量可言了!鉴于此本课题抓住学生的一个兴趣点,利用漂流瓶日记这种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4.重视低段学生习作迫在眉睫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能写自己想说的话,能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阶段目标,把孩子们觉得这么难的、枯燥的写话起步,使之充满情趣呢?如何在小学低段夯实习作的基础呢?——“漂流瓶日记”。
“漂流瓶日记”的出现,缓解了这些矛盾,“漂流”好像让孩子们的心灵去旅行,时而在金色的沙滩,时而在茂密的森林……“漂流瓶日记”使孩子们的让习作插上了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广袤的天际。
“漂流瓶日记”这种习作的形式让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与老师,甚至是家长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展开互动形式,让写作活动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乐事,成为老师、家长发现孩子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动态的平台,甚至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生命的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漂流瓶日记:基于目前广泛流行的“QQ漂流瓶”,如果我们的班级就是这片大海,“漂流瓶”就是我们的承载源,让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班级集体的海洋中,彼此期待中获得“漂流瓶”传递而来的信息,又在学习与阅读中尽情表达自我的心声,在班级的海洋中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因此,我们选择以日记作为记载写作的形式,通过漂流(在班级中传递)促成写作的机制。
最终实现让我们的日记漂流起来,打开习作的思路,增加习作的兴趣,获得习作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1、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兴趣自主作文的策略,构建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2、从小学低段开始,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写作文。
3、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培养孩子们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
4、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
四、研究过程(一)“漂流瓶日记”的创作内容漂流瓶日记内容来自于学习、生活,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
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盲目性、随意性很大,所以必须给他们具体的内容,就是给每一次的漂流瓶日记定一个主题。
我们将根据小学作文的题材分以下几个内容:1、记事瓶2、记人瓶3、写景瓶4、想象瓶5、心情瓶6、自由瓶写漂流日记之前教师可以具体向他们介绍每个瓶子的特点,也就是每类文章的特点。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记,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积累经验;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的日记有内容可写;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运用;推荐课外阅读,摘录优美词句、名言警句,背诵唐诗宋词等等,引导他们学会广泛积累,夯实写作基础。
(二)“漂流瓶日记”的具体实施。
1、人人拥有一个漂流瓶。
我们将给每组学生准备一本写作本以此记录自己的日记。
2、规定具体的漂流时间。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盲目性、随意性很大,所以时间的规定是很重要的,我们将规定一个时间段,可以是一天中抽出一个小时记录漂流自己的日记,一个星期漂流两次。
学生在写漂流日记时教师一定要在旁边适时引导督促。
特别是后30%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写好后互相交换自己的瓶子,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充分的阅读到对方的瓶子,并且进行有效的互批互改。
3、让学生手中的瓶子漂流起来,有效的互批互改。
①设立小组合作漂流日记。
我们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漂流日记所谓“小组合作漂流日记”(以下简称“漂流日记”)是指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四,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每周五全班进行组间交流,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
每四个漂流,全班进行一次评比,评出“最佳小组合作漂流日记”、“最佳版面设计”等奖项。
②学生互批互改漂流日记。
漂流瓶日记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
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个瓶子,拿到这个瓶子后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阅读漂流瓶中的内容,特别是里面的错别字,标点符号一定要改出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在上面进行修改,加上一些优美的句子,给漂流瓶日记美化。
③学生给漂流瓶日记个性评价语。
可以针对瓶子里的内容、写作方法、更好的建议等去评价。
由于每次定的写作主题不同,所以每次的批改要求也不同。
学生还要针对每次的写作主题去批改修改瓶子里内容。
比如记事瓶,有没有达到这类作文的要求等。
这个作文本就是一个“漂流瓶”,在小组成员之间不断接力、漂流,而“漂流瓶”里的内容也不断地充实增加。
4、用灵活的漂流方式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
漂流日记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值日轮流制。
但我总想,孩子既然喜欢上写日记了,就不应该受值日制局限。
应该是想写就写,何必要等到该你接力的那一天。
一味受值日制局限会流失很多资源,但真放任学生想写就写恐怕写不行。
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对策,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该接力时还接力,想写时也可写上一把。
针对主动日记也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学期结束时给予奖励等。
(三)教师参与,教学相长1、用开篇的激励点燃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教师成为小组的一员,起示范表率作用。
教师在班级漂流日记活动中,要积极参与、认真指导、精心批阅、隆重评奖,甚至还要亲自加入到日记写作的行列中,成为各个“漂流日记”的一员,特别是给相对弱势的小组写几则日记作示范,给学生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并适时进行日记讲评和指导。
2、用及时的评价坚定学生写日记的信心。
认真写好评语,引导学生更好的写作。
所以,每个阶段的日记交到教师手中后,教师一定要对每则日记和他们的交流平台进行针对性地评价,然后专门把他们这个阶段的漂流日记情况,综合小组内每个同学的选材、立意、拟题、语言、书写等方面的表现,做一个总结回顾,然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希望。
教师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学生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批改时间大大缩短,反馈及时,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这样的批改方式,给学生创设了自由开放的空间,不急于拔高,给他们一个积累体验、领悟的过程,写的日记多了,掌握的语言技巧也就多了,那种看似不成文的作品自然也就能得以提升。
3、用成功的喜悦坚实学生写日记的步伐。
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需要不断有成功的满足感去激励他更快地向前迈开步伐。
那么我们就要为学生铺设成功,让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成长。
(1)在教师博客、班级博客中予以发表。
(2)优秀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或者参加大型作文竞赛。
(3)结集印成班刊,赠送每一位同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漂流瓶日记”如何促进小学低段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兴趣自主作文的教学模式。
2.实验研究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可以通过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可以说,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和构建“漂流瓶日记”对培养低段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验行动研究提出的策略。
3.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漂流日记”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漂流日记”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使本课题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4.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六、课题预期成果1、孩子们愿意赏析同学的文章,阅读量明显提高。
2、孩子写作能力提高,写作兴趣高涨。
3、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因“漂流日记”而显得更坚实有力。
4、撰写相应的论文。
5、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漂流日记作文集。
篇二:期末优秀学生评语集锦学校期末优秀学生评语集锦101陈唯贤:在老师眼里,你是个非常可爱、纯真的孩子。
你很有礼貌,见到老师远远就送上一句真诚的问候——老师好!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不让老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