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大荔县洛滨中学郝晓艳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说课活动,今天我将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进行说课标说教材,我说课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其中说课标我将说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从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容结构、立体整合等四个方面进行说明;说建议从说教学建议、说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三个方面说明。
一、说课标(一)、学段目标: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先简单对比一下新旧课程标准,在实验稿的课程标准中没有对习惯和书写姿势的要求,而在新课标中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部分旧课标要求达到理清思路,理解内容,提到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信息和资料,而在新课标中则明确提出要能够分析内容,同时还增加了利用图书馆、网络帮助阅读的内容;旧课标在写作中的要求是能捕捉事物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缩写、改写、扩写、续写,新课标中提出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求有所提高,增加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内容,没有提到续写;旧课标在口语交际中提出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新课标则提出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程度有所增加。
结合本册的实际,我制定的第四学段的目标如下:识字与写字: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写作:能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注重写作过程中材料搜集、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口语交际: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自信、自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综合性学习: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内容标准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我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说。
知识与技能:1、增加词汇积累,了解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文学体裁知识。
2、注重朗读训练,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领会文义3、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2、细心揣摩课文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材1、教材编写特点第一、按照专题组织单元本册书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为:成长足迹、热爱祖国、名人伟人、文化艺术、探险传奇、关爱动物。
采用这样的编排体系,打破文体界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第二、单元内部自成系统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包括单元提示、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阅读包括阅读提示、读一读写一写、研讨与练习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第三、资源丰富七下第二单元资源丰富,有课后资料袋和插图资源,在课后资料袋中又有阅读链接和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松花江上》和方法指导朗读要读出感情。
插图资源中有教材彩页和课文插图,教材彩页有壶口瀑布和黄河鸟瞰。
综合性学习中的黄河源和从山间流过的黄河。
课文插图有《黄河颂》中的黄河、《最后一课》中记录大家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和《木兰诗》中木兰的图片。
多种资源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直观形象的提供了教学资源第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本单元选文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还汲取了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2、教材编写体例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单元课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采用专题单元的编排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其中单元课文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
阅读即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体验情感、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发表见解、作出评价等;综合性学习要求要完成六次习作,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
课外古诗词背诵目的让学生积累优秀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名著推荐向学生推荐的是《童年》《昆虫记》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附录部分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学生通过欣赏,从而督促自己注意自己的规范书写习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文、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单元导语概括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课文是学生学习认识的主体,在课文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综合性学习旨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现象,并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四部分。
3、教材内容结构本单元是以热爱祖国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3篇,从体裁上说,《黄河颂》是诗歌《最后一课》是小说,《艰难地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和《土地的誓言》都是散文,《木兰诗》属乐府诗。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爱国情操注重朗读训练。
口语交际安排一次“黄河,我的母亲河”,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叶有适当安排《最后一课》课后四,《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课后三《木兰诗》课后二、四。
综合性语文学习以“黄河,我的母亲河“为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搜集分类整理黄河的资料,然后小组交流合作,筛选相关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讲故事、赏析、写作等展示黄河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教材立体式整合通过整合可以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1)、横向整合体裁、时代、国别的整合:本单元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乐府诗。
第八课《艰难地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和第九课《土地的誓言》体裁上都是散文。
本单元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编排顺序的整合:本单元选文编排先略读再精读再略读再精读,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材纵向整合主题整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成长、祖国、名人、艺术、探险、动物。
各主题之间前后贯联,一二单元主题是以人与自我为主,三四单元主题是以人与社会为主,五六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内容环环相扣,七下第二单元是以祖国为主题,与九下第一单元主题相同,七下第二单元是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爱国,九下第一单元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爱国,表现形式不同,九下第一单元是七下第一单元内容的延续和深化,教材之间的关系式相互衔接,内容上由浅---深,由易---难,由单一---全面多角度多方面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3)中考链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在课后题中充分体现了陕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考试说明:如第七课课后练习二、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韩麦尔形象。
第三题中分析韩麦尔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和第十课对木兰形象的考察都体现了2013年中考说明对现代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和重点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作用。
第十课课后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
练习三、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体现了2013年中考说明中对古诗文的要求: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中考题型有:1、请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俗语(或谚语)和古诗各一句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是---------------,------------------。
3、《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主题相同的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中考题型有: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2、而现在/--------------/我在这头/----------。
3、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4、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三、说建议(一)说教学建议1、积极践行“五步教学法”:明确目标、自学指导、自学交流、精讲释义、达标检测,明确目标就是老师直接口述,让学生总体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自学指导是课前写在黑板上,给学生出示完整的问题为主的自学指导,并以提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自学交流就是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扮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精讲释义是指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找出那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既是补差又是培优。
五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语文课堂的高效化。
2、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我在班级里安排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复习所学知识,提出话题让学生讨论,翻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等,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所有的同学都能真正的动起来。
我在综合性学习中,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一小组承担一项任务,然后小组长进行分工,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由小组长对搜集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类,然后由各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并写在黑板上,评选最佳组,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展示成果、评价活动等途径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相互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