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用途、危害、防治和科学饮食常识
标签:养生三聚氰胺奶粉科学饮食杂谈分类:医学知识
1、什么是三聚氰胺?其用途与危害?
三聚氰胺又称蛋白精,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低毒。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
主要用途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在动物体内代谢很快且不会存留,主要影响泌尿系统。
2、人体对三聚氰胺耐受标准?
三聚氰胺是不允许添进食品中。
三聚氰胺量剂和临床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三聚氰胺在婴儿体内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奶粉15毫克。
专家对受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的风险评估显示,以体重7公斤的婴儿为例,假设每日摄入奶粉150克,其安全预值即最大耐受量为15毫克/公斤奶粉。
3、牛奶添加三聚氰胺的作用?
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
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
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
要是蛋白质不够多,说明牛奶兑水兑得太多,说明奶粉中有太多别的东西的粉。
但是,蛋白质太不容易检测,生化学家们就想出个办法:因为蛋白质是含氮的,所以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因此添加过三聚氰胺的奶粉就很难检测出其蛋白质不合格了,这就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
4、服用三聚氰胺含量较低奶粉不危害健康?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李宁和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沈颖做客新华访谈。
他们都指出,不法分子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
由于现在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都是通过检测里面的氮来推算蛋白质,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为了增加蛋白质含量就添加含氮的三聚氰胺。
如果奶粉里三聚氰胺含量较低就不至于危害健康
李宁说,一个物质的毒性作用跟剂量是有关系的。
如果三聚氰胺的含量比较高,婴幼儿服用时间相对比较长,则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如果婴幼儿奶粉里三聚氰胺的含量相对低一些,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两专家都指出,成人对三聚氰胺的耐受量高,而且不像婴幼儿那样对三聚氰胺敏感。
婴幼儿是以奶粉为主要食物来源,而成人幷不是以奶粉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成人受影响的机率相对小。
而婴幼儿食用三鹿问题奶粉后发病时间一般是3-6个月,新出生的新生儿达到一周以上每天就可以吃800到1000毫升的奶,年龄越小,输尿管和尿道都比较窄,所以结石稍微大一点就会产生堵塞。
他们又提到,目前到各儿科医院门诊要求检查的婴幼儿非常多,大概分三种情况:第一,没有任何症状,孩子一般情况很好,家长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听到新闻以后抱着孩子到医院检查,B超发现孩子有结石,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第二,出现了症状,比如发烧、呕吐、血尿、无诱因的哭闹烦躁。
第三种最严重,患儿出现少尿或无尿,说明输尿管或尿道被结石堵塞了,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目前的死亡病例都是因为患者地处偏远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两专家说,他们还是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的营养最均衡,婴幼儿也容易吸收,母乳
里面有一些免疫球蛋白什么的,抵抗力要比喂养奶粉的孩子要高。
此外,从昨天公布的数据来看,20%的企业检测出来有三聚氰胺污染,在检测出的企业中也只是某些批次有问题,大部分奶粉还是安全的。
5、目前,未发现三聚氰胺有诱发肿瘤证据?
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摄入的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会很快经肾脏排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危害。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三聚氰胺对人类有诱发肿瘤的证据。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它在动物体内代谢很快,而且不会存留在体内,主要是对泌尿系统有影响。
6、选购奶粉四法?
“一看”就是看奶粉包装物。
产品包装物印刷的图案、文字应清晰,文字说明中有关产品和生产企业的信息标注齐全;然后是看产品说明,无论是罐装奶粉或袋装奶粉,其包装上都会有配方、执行标准、适用对象、食用方法等必要的文字说明。
“二查”就是查奶粉的制造日期和保质期限。
一般罐装奶粉的制造日期和保质期限分别标示在罐体或罐底上,袋装奶粉则分别标示在袋的侧面或封口处,消费者据此可以判断该产品是否在安全食用期内。
“三压”就是挤压一下奶粉的包装,看是否漏气。
由于包装材料的差别,罐装奶粉密封性能较好,能有效遏制各种细菌生长,而袋装奶粉阻气性能较差。
在选购袋装奶粉时,双手挤压一下,如果漏气、漏粉或袋内根本没气,说明该袋奶粉已潜伏质量问题,不要购买。
“四摇(捏)”就是通过摇(捏),检查奶粉中是否有块状物。
一般可通过罐装奶粉上盖的透明胶片观察罐内奶粉,摇动罐体观察,奶粉中若有结块,则证明有产品质量问题。
袋装奶粉的鉴别方法是用手去触捏,如手感松软平滑且有流动感,则为合格产品,如手感凹凸不平,并有不规则大小块状物,则该产品为变质产品。
7、让孩子吃得卫生、吃得健康
从宝宝呱呱落地起,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最出色的,智力发育固然重要,但是,健康是成长的基础,营养好坏对儿童少年的体力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孩子健康平安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从小抓起,从健康、卫生、合理的饮食开始。
人类的食物多种多样,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应以平衡膳食宝塔为指南,坚持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合理安排饮食。
例如,蔬菜与水果相结合,不可偏颇。
有些家长认为水果营养优于蔬菜,且口味好,孩子普遍比较乐于接受,因而以为可以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实,水果与蔬菜各有所长,有些水果所含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比蔬菜丰富,而红黄色水果更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维生素C可提高铁的利用率及促进钙的吸收,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干眼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如鱼、禽、蛋、瘦肉等到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的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
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
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对婴幼儿脑组织发育有极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倡经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而对于少年儿童,鱼、禽、蛋和瘦肉应该丰富些。
由此可见,只有广泛食用多种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总之,健康从家庭开始,家长既要注意孩子饮食方面的营养,也要关心孩子的精神营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者都有应保证营养均衡,确保体力和智力的正常发育,让孩子在宽松的、温馨的氛围中自然成长和发展。
秋季科学饮食?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
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
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
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
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由于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由于“苦夏”而致的身体消瘦也渐渐地恢复,胃口和精神也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
在进补过程中平补。
所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都是平补之品。
另外,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口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
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
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
在秋季饮食保健中应注意食饮定时,是为了让胃肠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消化,不至于紊乱或过劳。
食饮定量,是为了避免胃肠超负荷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
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较弱,更应定时定量进食。
另外,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亦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病。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