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水产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微生物习题九一.填空题: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和。

2、病原体的、和是决定传染结局中的最主要因素。

3.免疫功能包括、、和三个方面。

4、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和。

5、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以及等4方面组成。

6、免疫应答的3个突出特点:、和。

7、免疫应答的三阶段:、和。

8、免疫应答的类型有和。

9.构成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可分为和两方面。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侵袭力的因素是。

A 具有菌毛B 分泌毒素C 产生透明质酸酶D 具有荚膜2.下列结构为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 骨髓B 脾脏C 胸腺D 法氏囊3.机体的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护机体,起到抗传染免疫的作用,但在反应过高、过强的情况下,则可引起:。

A.免疫缺陷病B,变态反应(过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4. 机体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的能力,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5.机体能不断地清除在新陈代谢中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6.下列机体的防御活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唾液中含溶菌酶B 通过哺乳获得乙肝抗体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细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7.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使之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为:。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8.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即。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9.通过胎盘、乳汁传递而获得的免疫力叫做:。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0.受病原微生物抗原刺激,发生传染病后而获得的免疫是:。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1.注射疫苗等预防针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2,注射抗毒素等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3.用于治疗由外毒素引起变病的动物免疫血清,注射人体后,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这是因为:。

A.人体内产生了抗外毒素抗体B.外毒素和抗毒素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C.人体内产生了抗马血清蛋白抗体,所以在使用时要比较慎重14.细菌侵入机体后,刺激产生抗体可与相应的菌体结合,在补体协同下,使该细菌被杀死、溶解。

这种抗体的免疫作用称为:。

A.吞噬作用B、抗菌作用C.抗病毒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15.抗体来源于。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红细胞系D、巨核细胞系16.青霉素、激素等属于。

A.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三.判断题: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其结果总是对机体有利的( ) 2.病原微生物在人或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功能和组织结构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一病理生理的过程称为传染( )3.类毒素是一种抗体(),可用于预防注射( )4.所有微生物对人体都是异种物质,因此都具有抗原性( )5.所谓抗原的异物性,就是指抗原必须是异种物质( )6.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它能单独作用于任何抗原或抗体()7.鸭血清对鸡抗原性较弱,而对家兔则强( )8.青霉素具有半抗原作用()。

过敏质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是半抗原引起的( ) 9.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抗毒素( ) 10.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和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作类毒素()11.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与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无特异性,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除和屏障作用()12.先天免疫是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与生俱有,人皆有之()。

由于这种免疫不是专对某种细菌(或抗原)起作用,因而也称非特异性免疫()13.注射疫苗可以治疗传染病或应急预防();而且一旦注射了疫苗就可以维持数月或数年的免疫力( )四.名词解释:传染与免疫外毒素与内毒素类毒素与抗毒素抗原与抗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五.问答题:1.比较外毒素和内毒素的特点。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3.简述抗体的特点。

4.试述抗原的性质。

5.人体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有几种?是如何获得的?6.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和环境因素。

2.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式是决定传染结局中的最主要因素。

3.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个方面。

4.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

5.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宿主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以及有保护性的炎症反应等4方面组成。

6.免疫应答的3个突出特点:能识别异己、具特异性和具有记忆性。

7.免疫应答的三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8.免疫应答的类型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9.免疫原性的基础物质(条件)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和特异性。

10.构成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可分为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侵袭力的因素是 B 。

A 具有菌毛B 分泌毒素C 产生透明质酸酶D 具有荚膜2.下列结构为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B 。

A 骨髓B 脾脏C 胸腺D 法氏囊3.机体的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护机体,起到抗传染免疫的作用,但在反应过高、过强的情况下,则可引起: B 。

A.免疫缺陷病B,变态反应(过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4. 机体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的能力,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 。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5.机体能不断地清除在新陈代谢中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B 。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6.下列机体的防御活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 唾液中含溶菌酶B 通过哺乳获得乙肝抗体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细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7.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使之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为: C 。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8.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即 D 。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9.通过胎盘、乳汁传递而获得的免疫力叫做: B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0.受病原微生物抗原刺激,发生传染病后而获得的免疫是: A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1.注射疫苗等预防针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C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2,注射抗毒素等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D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3.用于治疗由外毒素引起变病的动物免疫血清,注射人体后,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这是因为: C 。

C.人体内产生了抗外毒素抗体D.外毒素和抗毒素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C.人体内产生了抗马血清蛋白抗体,所以在使用时要比较慎重14.细菌侵入机体后,刺激产生抗体可与相应的菌体结合,在补体协同下,使该细菌被杀死、溶解。

这种抗体的免疫作用称为: B 。

A.吞噬作用B、抗菌作用C.抗病毒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15.抗体来源于 B 。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红细胞系D、巨核细胞系16.青霉素、激素等属于 D 。

A.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三.判断题: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其结果总是对机体有利的( × ) 2.病原微生物在人或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功能和组织结构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一病理生理的过程称为传染( √ )3.类毒素是一种抗体(×),可用于预防注射( √)4.所有微生物对人体都是异种物质,因此都具有抗原性( √ )5.所谓抗原的异物性,就是指抗原必须是异种物质( × )6.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它能单独作用于任何抗原或抗体(×)7.鸭血清对鸡抗原性较弱,而对家兔则强( √ )8.青霉素具有半抗原作用(√)。

过敏质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是半抗原引起的( × ) 9.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抗毒素( × ) 10.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和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作类毒素(×)11.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与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无特异性,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除和屏障作用(×)12.先天免疫是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与生俱有,人皆有之(√)。

由于这种免疫不是专对某种细菌(或抗原)起作用,因而也称非特异性免疫………(√)13.注射疫苗可以治疗传染病或应急预防(×);而且一旦注射了疫苗就可以维持数月或数年的免疫力( √ )四.名词解释:传染与免疫外毒素与内毒素类毒素与抗毒素抗原与抗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五.问答题:1.比较外毒素和内毒素的特点。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3.简述抗体的特点。

4.试述抗原的性质。

5.人体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有几种?是如何获得的?6.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