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作业公司2011年工作计划总结与2012年工作安排

井下作业公司2011年工作计划总结与2012年工作安排

井下作业公司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安排一、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井下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油田“114555”发展思路和整体部署,围绕“发展、转变、和谐”的工作目标,突出“管理增效、科技强企、党建助力”的工作主题,发挥“勘探前锋、上产主力、应急尖兵”的作用,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保油上产为中心,以强化三基为重点,不断增强保障能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前11个月,全油区共计完成井下作业1266口。

井下公司完井391口,其中新井128口,试油33口/68层,大修15口,措施215口。

完成产值20811万元,完成约当预算的84%,实现利润1451万元。

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贡献。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1.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本着“保重点,占高端,抓关键、放一般”的原则,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广泛讨论,编制了《井下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方案》,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五大发展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品牌形象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并提出了做好“提高素质、固本强基、精细管理、构建和谐”这四篇文章的全年工作思路,为持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

2.稳步推进内部改革,公司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本着“精干机关,充实一线,整合二线”的思路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

一是对机关部门按油田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设置,本着“按需定岗,以岗定员,竞聘上岗,全员满负荷工作”的思路,精干机关管理层,精干非生产人员,做到一人多岗,分时管理。

调整后机关由原来的92人精简为43人,减少51%。

二是撤销了原二线辅助生产单位的机构设置和定员编制,将相近的业务进行归并整合,全部按大队级进行管理,成立8个队站,减少管理干部10人。

通过整合,服务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类资源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生产保障能力。

三是充实一线力量,在不超干部定员的基础上,减少管理干部,将机关、二线精减下来的8人全部充实到一线,从近两年新分大学生中选拔28人充实一线技术力量,每部动力增加了1名技术员,为生产效率提高提供了保障。

四是实行干部动态管理,建立了干部聘用新机制。

对管理干部实行末位淘汰,根据基层单位干部定员和2010年干部考核情况,按照干部能上能下的原则,年初解聘或降职使用7名基层干部。

制定了《一线技术人员分级管理暂行规定》和《经管员岗位职责及管理规定》,对技术干部和经管员实行“竞争上岗、分级管理”,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奖金待遇。

通过综合测评、考核、考试,经公示后,确定一级技术员18名,二级技术员23名,三级技术员18名,奖金系数分别为1.7、1.5、1.3;经营员确定一级4人,二级4人,三级15人,四级4人,五级4人,奖金系数分别为1.2、1.1、1.0、0.9、0.8。

机关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的人员,实行半年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再正式调入机关。

初步建立形成了积极向上、末位淘汰、能上能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干部聘用新机制。

五是为稳定外雇工队伍,保证熟练工不流失。

对劳务派遣用工实行等级工资制,根据技能水平和工作年限确定等级,每年组织一次晋级考核,初步建立了劳务派遣用工工资能升能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今年以来,388名外雇工有302人晋升,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稳定了外雇工队伍。

3.加大试油投入力度,积极占领高端市场,推进内涵发展。

围绕试油工作,加大了试油装备配套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配备了10套试油施工用的专用器材,提高了试油装备水平。

坚持定期与甲方沟通、回访,组织试油技术培训,将6支小修队调整为试油队伍,试油动力由原来的4部增至10部,试油市场占有率由去年的58%提高到83%。

完成试油62层/33口,同比增加了28层/14口。

4.加大高端设备引进与应用,积极开拓新市场。

重点抓好新引进的带压作业机、连续油管作业机以及第三、四套氮气车组等高端设备的启动投用。

通过全面的技术配套、隐患排查、专业指导、操作培训以及制定相应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了新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启动。

1-11月份,连续油管作业16井次,创产值690万元;带压作业7口井,创产值186万元;完成泡沫酸化9井次,创产值90万元;完成氮气作业614井次,创产值3227万元,同比新增产值1127万元。

通过开辟新业务,今年共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

另外,还积极开展电动修井机试验和引进工作。

在MC25-15、L13-19、M28-25井进行了3口井的现场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一系列详实的数据。

(二)加强三基工作,不断筑牢发展基础按照7月18日召开的油田领导干部会议整体部署,以加强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为重点,以着力提升员工基本素质为主线,积极推进三基工作。

8月初制定了《井下公司三基工作实施方案》,排出了2011年三基工作运行计划表,通过“四定”(定措施、定标准、定时间、定责任人),认真组织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1.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班子建设,突出组织保障作用(1)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一方面,优化基层领导班子配备,按照定员标准配齐了基层干部,调整8名年轻、有文化、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基层干部到主要领导岗位,选拔28名大学生到技术岗位,改善了基层班子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增强了班子整体功能。

另一方面,强化基层班子的学习与培训,将基层单位正职干部纳入到中心组学习范围,每季度组织一次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组织了4期基层干部培训班,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形成了常态化。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25个党支部(其中3个联合支部),配备6名专职支部书记,19名兼职支部书记。

同时,每个基层单位还成立了队委会和工团组织,基层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二是加强基层制度建设。

统一建立了8项基本管理制度,即:队委会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岗位责任制度、职工考勤制度、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学习培训制度、“两创一达标”考核细则。

三是抓好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入推行。

建立了支部工作18项流程图,规范了党支部“四本两卡”基础资料,即:党支部工作记录、队委会工作记录、职工学习记录、党员学习记录(个人)、“五型”班组和“星级”员工达标考核卡。

通过月度考核,使党支部工作从安排到活动过程、资料记录、检查考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推进了支部工作程序化建设。

(3)突出典型引路,推进“创先争优”工作。

9月份部署开展了“五好党支部”、“党员先锋岗”、“五大标兵”评选活动,在不同领域选典型、树红旗,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五好党支部”和“党员先锋岗”每季度评选一次,分别颁发流动红旗,机关党员授桌牌、基层党员授胸牌。

“五大标兵”(勤奋学习标兵、技术创新标兵、安全生产标兵、爱岗敬业标兵、节能降耗标兵)每半年评选一次,由基层单位上报候选人,公司评审领导小组评定,在宣传橱窗设“五大标兵”展示台,宣传标兵的事迹并表彰。

旨在使广大干部员工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着力营造崇尚先进、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企业文化氛围。

(4)推进“基层建设千队示范工程。

本着“有内容可看,有经验可学,有方法可操作”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作业一队“基层建设千队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了软硬件建设,制定实施了包括交接班评分、每周小课件培训、明细化的厂务公开、星级员工评比、党员责任区考核等13项基础工作的标准、流程和管理方法,通过目视化规范了基础资料,目前正在建设作业一队展览室,旨在打造基层建设的模范队,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5)推进“五型”班组创建和“星级”员工达标考核。

在“五型”班组建设上,重点抓好以巡回检查和交接班、班前讲话为重点的班组现场活动,理顺了交接班程序,细化了交接班内容,使交接班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切实发挥了班组自我管理作用。

8月份根据基层单位性质,选出了5个试点单位,有重点的加强培养,准备明年一季度组织基层单位学习试点单位的经验作法,以点带面,促进班组管理整体上水平。

在“星级”员工达标考核上,在坚持原有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员工月度综合评价表,由基层单位作为日常工作来开展,每月评定星级,并与员工收入挂钩。

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每季度评选一名优秀“五星”员工,通过张贴照片、宣传事迹等形式进行激励引导。

2.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规范业务流程。

以开展对标工作为契机,按10个业务板块,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梳理,重新制订和修订了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6项制度,规范了物资采购、油管管理、资金管理等50多项业务流程,绘制了200多个业务简易流程图,并通过细化“工作计划书”活动,加强了各项业务的事前控制力度,各项管理逐步步入了程序化。

二是完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

实施向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倾斜的收入分配政策,对基层单位实施“基础项、浮动项、否决项、决定项”四项指标考核,对机关实施“基础管理、费用控制、服务满意率”三项指标考核,实行月度过程考核,增强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是实施月度全面岗检。

按照“注重全面性、体现过程性、反映真实性、确保时效性”的原则,实施了月度岗检。

采取三级检查方式进行。

即:一级检查由小队组织实施,为自查自改方式;二级检查由机关部门组织实施,对基层单位采取“以职能科室日常检查为主、定期专项检查为辅”的方式进行;三级检查由公司领导组织实施,采取联合检查与随机抽检的方式,成员由科室与基层队人员组成。

对机关的检查由经营科牵头组织基层单位干部代表进行月度检查。

每月在联评会上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考核,促进了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是全面推进三个标准化。

按照“统一配备、规范管理、突出文化”的原则,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办公标准化、库房标准化建设。

对办公区域和小队库房进行了标准化集中整治,统一了配备标准、摆置标准等,实现了规范化。

以作业十队和作业十四队为试点,在公司范围内推广实施现场标准化管理,更新了23栋一线值班房,规范了作业现场设施设备、工具用具配备、防污染措施、现场资料、目视化标识等。

同时,通过开展现场观摩会、标准化竞赛等形式,促进了标准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季度还组织相关机关部门和部分基层单位负责人,赴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大港油田井下公司、塔里木井控中心就现场标准化、安全文化建设等情况进行学习调研,为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是加强设备的基础管理。

围绕“精心维护、严格操作、节约降耗、保障有力”的方针,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坚持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的引进、监造到安装调试、验收、投用实施全过程监管,规范了设备运转记录、设备档案和报表等日常资料,做到了“一机一档”。

认真做好了以“十字作业”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现场维护管理工作,按照“多养少修、以养控修”的管理思路,坚持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完好率达98.89%,利用率达72.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