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保育员基础知识第一章保育员的职业道德(重点)第一节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1. 职业的概念和特征职业的概念应该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此为生的具有特定职责的专门性工作。
职业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生手段,即必需性;二是职责特定,即专门性。
2. 职业道德的概念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3. 保育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保育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主要包括:忠于国家,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勤奋学习,热爱学前儿童,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等。
第一章保育员的职业道德第二节保育员的职业守则一、爱岗敬业,热爱幼儿爱岗敬业是建立在对职业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热爱,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保育员不仅要爱护孩子,而且还要尊重孩子,严格要求孩子。
热爱幼儿,就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前提条件。
二、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
第一章保育员的职业道德第二节保育员的职业守则四、尊重家长,热情服务一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情况,了解其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认真并善于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其能积极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工作。
同时,要对家长给予必要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保育员必须要一视同仁地尊重和对待每位家长,与其建立诚挚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教育公正的要求之一。
五、文明礼貌,团结协作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特点之一就是集体性,它要求保育员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保育员必须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游戏。
第二章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是以零岁到入学前的儿童为对象的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前教育指一切能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由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实施的,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学前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 学前教育的产生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2. 学前教育的发展(1)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学前儿童主要由年老体弱的老人来集体照管。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他们的存活。
孩子们在从事着力所能及的劳动过程中学习着父辈的生活经验。
(2) 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同时,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学校教育机构。
但还没有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
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中个别完成的。
(3) 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近代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者,还要快速、大量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
因此,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产生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
世界上第一所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840 年创办的。
(4)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确立了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学前教育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日益健全;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重视学前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的联系。
三、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1. 卢梭的自然主义学前教育思想卢梭(Jean Jacqu es Rousseaus ,1712~1778 ) 是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
1762年出版的半论文、半小说体裁的著作《爱弥儿论教育》是反映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回到自然,适应自然。
这个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
他认为,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节律性和阶段性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2.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贝尔(F rie drich Wilhelm A ugus t F rob el ,1782~1852 )是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思想家、实践家。
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命名为“幼儿园”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机构。
他强调应该以语言、游戏和绘画作为幼儿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因此他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学前儿童,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让孩子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去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
他精心为儿童准备了大量的玩具,并把他们命名为“恩物”。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3.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M aria Mon tessori , 1870~1952 ) 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她认为学前儿童正处于感觉发展的敏感期,如果不让儿童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使其感觉能力得到发展,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的发展受到损害。
4.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 1982 ), 浙江上虞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稚园及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他反对压抑人性,读死书、死读书的旧教育,提出了“活教育” 的理论。
他指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相互联系的,虽然活动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各项教育内容就像人手掌上的五个指头,是可以活动并互相联系的,他形象地称之为“五指活动”。
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况1. 圭寸建社会在近代社会以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2. 近代社会辛亥革命后,我国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学前教育也呈现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特有的特点。
当时,幼稚园绝大部分是为有钱人服务的。
为适应战争和生产、生活的需要,解放区出现了许多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
有专门招收烈士子女的保育院,有招收干部子女的托儿所等。
在教育理念上,保教工作者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
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况3.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前教育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
首先,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学前教育组织机构,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如《幼儿园教育纲要》等。
其次,学前教育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机构数量增加,类型多样化, 学前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与此同时,新时期的幼教工作者还改变了以往只注重保育和教育儿童,不注重教育科研的倾向,大力加强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使学前教育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的第二条里明确指出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三、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1. 托儿所的任务在我国,托儿所是对3岁前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由 3 岁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托儿所的保教工作应该贯彻“以保为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的思想,使婴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其今后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智慧和品德习惯的基础。
2. 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第三条明确指出,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一大特色。
四、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划分层级的,最高层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接下来是《规程》和《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
总之,不管按哪种分法,每个幼儿园都应该把国家制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具体化,最终把目标落实在儿童的发展上。
五、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原则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2. 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原则3.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4.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差别的教育)5. 整体性的原则6. 游戏性的原则7. 保教合一的原则第三章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节生机勃勃的学前儿童(特点)一、身体娇嫩,发展迅速的学前儿童二、活泼好动,热爱游戏的学前儿童三、喜爱模仿,勇于实践的学前儿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仿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四、好奇好问,喜欢探索的学前儿童五、个性独特,充满差异的学前儿童一、学前儿童自身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1. 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个人特点个人特点是指个体出生后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特点。
每个孩子的个人特点主要表现在能力、需要、经验、情感、兴趣、认知特点、认知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
如有的孩子胆子大,有的孩子胆子小,有的孩子爱唱歌,有的孩子喜欢舞蹈,等等。
二、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1. 环境因素的分类按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范围:大环境、小环境(指学校、家庭、社区、儿童交往的小群体)2. 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
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
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导环境。
在所有的环境影响中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第四章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卫生第一节运动系统一、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1. 婴幼儿骨骼的特点及保育(1)骨骼的发育特点及保育(2)各部分骨骼的发育特点及保育1 )颅骨要经过闭合过程(前囟门闭合时间1~1.5岁)2 )腕骨未完全骨化(适当做锻炼幼儿的掌、指骨,如撕纸、捏泥等。
)3 )脊柱生理弯曲尚未定型(婴幼儿不睡软床)4 )骨盆未长成一块完整的骨骼(25岁,才能成为一块完整的骨骼)一、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2. 关节的发育特点及保育婴幼儿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关节窝较浅,在过度牵拉的情况下,容易脱臼。
婴幼儿较为常见的脱臼是肘关节半脱臼,即“牵拉肘” 保育方法:成人在带着婴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助婴幼儿穿脱衣服时,应避免用力牵拉、提拎幼儿的手臂。
3. 婴幼儿肌肉的发育特点及保育二、保育小结1. 培养婴幼儿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婴幼儿生活用品的准备和使用要得当。
2. 多进行日光下的锻炼,日光和锻炼是婴幼儿骨骼生长的“营养素”。
3. 身体的锻炼要全面、均衡、多样化。
4. 注意运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