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4分)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4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如图示意1972~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3.(4分)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4.(4分)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5.(4分)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如图示意1992~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7.(4分)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8.(4分)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更加便捷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C.中国需求扩大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如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9.(4分)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0.(4分)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如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1~12题.11.(4分)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12.(4分)次日泰山站()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二、解答题13.(37分)如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14、15、16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选修2海洋地理14.(15分)如图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5.如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选修6—环境保护16.如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4分)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分析】该题考查的是GIS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物空间分析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现已广泛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市场分析等各个领域.【解答】解:A.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完成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和管理,故正确;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主要是全球定位系统,故不符合题意;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属于信息集成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无关,故不符合题意;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主要是全球定位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2.(4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分析】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运而生,建设生态城市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解答】解:通过图1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
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扩大城市空间规模,也不能加速人口集聚,故选D 项。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以及智慧城市的含义,难度不大.如图示意1972~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3.(4分)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图中的冰川面积的变化分析,总体上是面积是变小的.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冰川的面积会变小.【解答】解:根据图中的冰川面积的变化分析,总体上是面积是变小的。
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所以选择A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题难度不大.4.(4分)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分析】从图中可以读出,从1972年到,冰川面积在缩小.在我国西北地区,冰川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解答】解:图中所示,冰川面积呈缩小趋势。
在我国西北地区,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所以,随着冰川面积缩小,冰川侵蚀作用会减弱,河流流域面积会缩小,绿州的面积也会缩小。
同时,冰川面积缩小代表气温升高,随着气温升高,蒸发作用增强,所以会加剧干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需要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5.(4分)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分析】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因此人口抚养比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解答】解:A、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医疗水平会影响死亡率,与老年抚养比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C、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故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上可以看出,之前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但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少儿人口比例大,而老年抚养比相对比较稳定;以后,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左右,但仍高于老年抚养比。
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过程变化主要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各年份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之间的关系,需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有一定的难度.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分析】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从图中看出老年抚养比在之后不断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老龄化严重.【解答】解:A、人口迁移的主群体是青壮年,老年人口增多将使人口迁移减缓,故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故正确。
C、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来年抚养比增大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口抚养比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如图示意1992~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7.(4分)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分析】该题目为题,此类题目注重综合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解答】解:从图上可以看出,1992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非洲东部以出口为主,而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非洲东部以进口为主,故非洲东部变化最大;1992年和非洲中部均以出口为主,非洲西部进出口变化比较小,非洲北部以出口为主。
故选:A。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8.(4分)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更加便捷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C.中国需求扩大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解答】解:中国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大,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导致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