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一)日常生活用品毳cuì:一种在泥路上滑行的交通工具。
毇huǐ:舂或碾米使精:“畜力挽行,循槽转辗,日可毇米三十馀斛。
”廛chán:会义字。
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
市廛:集市。
匜yí:形声字。
受物之器。
本义: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
缶fǒu:一种瓦器,大肚子小口,可盛酒,盛水,也可作打击乐器。
鬲lì:鼎一类的器具。
鬳yà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圆口,两耳。
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长方形,有盖有耳斝jiǎ: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珏jué:合在一起的两块玉黹zhǐ: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緜mián:绵的异体字。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
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谷仓。
爨cuàn:烧火做饭。
爨,炊也。
——《广雅》仝tong:“同”的古字。
仝,同古文,出《道书》。
——《广韵》埙xūn:形声字,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觚gǔ:古代一种盛酒大器具甑zèng :古代蒸饭大一种瓦器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陶制或青铜制鬹guī: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龠yuè:古代管乐器,形状像笛。
辇niǎn:古时用人拉着走的车子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圭guī:古代测日影的工具黺fèn:畫粉也。
彩色花纹合gě:量粮食的器具,一升的十分之一斛hú:量器,古代以十斗为斛,后来以五斗为斛嘉量liáng:标准量器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具,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
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豊lǐ:古同“礼”,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辂lù:古代车前的横木。
古代的大车耒leǐ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
耒:犁上的木把;耜古代与犁上的铧相似的东西鞮dī:用兽皮制的鞋。
琮cóng:古代的一种玉器,筒状,外边八角,中间圆形珪guī: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璋zhāng: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璜huáng:半璧形的玉。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
觿xī:古代解绳结的用具,用象骨制成,形如锥,也用作佩饰。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
觯zhì: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用以作饮器。
卣yǒu:古代的一种酒器,椭圆形。
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
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
用以盛酒。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盉hé:古代酒器,青铜制,园口,深腹,三足。
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瓿bù:古代器名,青铜或陶制。
圆口、深腹、圈足。
用以盛酒或水。
盛行于商代縠hǘ:用细纱织成的皱状丝织物(二)祭祀礼仪徵zhi:五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声,相当于简谱的5。
弔diào:同“吊”。
缞cuī: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绖dié:丧服上的麻带子疐zhì:绊倒。
停滞,阻碍。
奭shì:会意兼形声,盛也。
——《说文》釁xìn:“衅”的繁体字。
古代新制器物成,杀牲以祭,因以其血涂缝隙之称。
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肸xī:散布,传播。
多用于人名,如羊舌肸,春秋时晋国大夫。
祜hù:形声,大福。
俎zǔ:指事兼形声。
小篆字形。
《说文》“从半肉在且上。
”且,祭祀所用的礼器。
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尞liáo:同“燎”,古代祭祀的方式。
祓fú:用斋戒沐浴的方式除灾求福壝wěi: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掌设王之社~。
”瘗yì:埋物祭地。
卤lǔ簿bù:是皇帝出巡时的仪仗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笏hù: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祀sì:祭祀天神舁yú:共同拾东西雩雩yú:形声,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禳ráng:禳解。
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
粢zī:祭祀用的谷类耤jí:(1) 帝王亲自耕种(田地)。
(2):租税。
厝cuò:停柩待葬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
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
俗称“瓢葫芦”鬯chàng:(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
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醴lǐ:甜酒玦jué:古时佩戴的玉器,半环形(接近环),有缺口。
珩héng: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
(三)动物、植物、自然风光蛊gǔ:毒虫厮杀互食后,剩下的毒虫蟲chóng:即“虫”鱻xiān:鲜的异体字。
羴shān:同“膻”,群羊。
黽měng:蛙的一种。
Zhěn:稠髮也。
枭xiāo:会意。
从鸟,头在木上。
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隹zhuī:短尾巴的鸟,雎jū:雎鸠翟dí:长尾的野鸡雠chou:同“仇”;本义:应答。
鳍qí:鱼鳍彖tuàn:《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辞(亦称“卦辞”)豭jiǎ:公猪豕shǐ: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
本义:猪彘zhì:象形。
小篆字形。
矢声,其余象猪头、脚。
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豚tún:会意字,小猪燹xiǎn:野火羼chàn:群羊杂居,掺杂骉biāo:众马奔腾的样子。
夔kuí: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一足。
刍chú:象形兼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
本义:割草尗shū:豆也。
象菽豆生之形也。
――《说文》。
豆类的总称。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艸cǎo:同“草”柰nài:落叶小乔木,果木名。
柰子:苹果的一种。
yǔ:本不勝末,微弱也。
从二瓜蓏luǒ:瓜类植物的果实瓠hù:形声字,从瓜,夸声。
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
嵒yán:同“岩”攸yōu:会意。
表示人扶杖走水路。
本义:水流的样子杲gǎo:会意。
从日,从木。
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
本义:明亮的样子砅lì:踏着石头过水杳yǎo: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
本义:昏暗朏fèi:新月出现,开始发光圮pǐ:形声。
从土,己声。
本义:毁;塌坏;坍塌垚yáo:山高,同“尧”,多用于人名。
Duī:小踏也。
象形,今俗作堆fù古同“阜”。
大陸,山無石者。
象形。
Suì:兩fu之间也。
嵕zōng:同“嵏”。
数峰并峙的山畋tián:(会意。
从攴(pū)田。
“攴”表示手的动作。
本义:打猎澙xì:,盐碱地虺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峚mì:山名,在中国陕西省商州市境。
亦作“密山”。
埊dì:同“地”。
蓍shī: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草,古代常以其茎用作占卜。
瓞dié:形声,小瓜砗chē磲qú:海生软体动物,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种蛤,肉可食,壳呈三角形。
秬jù:黑黍,古人视为嘉谷。
(四)宗教民俗伽qié蓝:佛教寺院的通称。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
跏jiā趺fū:双盘腿打坐。
锤鍱yè:先锤打金块成片状,再放置于模具之中打成各种器型。
寮liáo房:原意为茅草房,指佛寺中僧众的住所。
身yuán毒:古印度。
旃zhān檀佛:佛的名号,相传唐僧取经后,被封为旃檀佛。
閦chù:众多。
阿閦佛,东方佛。
萨埵duǒ:菩提萨埵,菩萨。
金刚萨埵(普贤菩萨)曼荼tú罗:梵语的音译,意译旧译为“坛”或“道场”,新译为轮圆具足或者是聚集发生。
祗qí:地神乾闼tà婆:古印度八大神族之一,乐神,天龙八部之一。
窣sū堵坡:原意是坟冢,佛塔的起源。
斋醮jiào:古代用酒祭神的礼仪筮shì:用蓍草占卦谶chèn:形声。
本义: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将要应验的预言。
合卺jǐn: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的一种瓢:合~(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
~饮(饮合卺酒馓sǎn:馓子,一种油炸食品细条扭成麻花样。
傩nuó:形声。
从人,难声。
本义:步行有节度。
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五)人体、服饰、建筑、制度耎ruǎn:同“软”,弱也——《广韵》Bao 同“鸨”。
詈lì:会意。
从网,从言。
本义:从旁编造对方的缺点或罪状责骂頫fǔ:同“俯”。
厷gōng:古同“肱”,形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彳chì:慢走帔pèi:古代披在肩上的服饰衮gǔn冕:衮:君王的礼服舄xì: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弁biàn服: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
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
后泛指帽子黻fú:古代礼服上半青半黑的花纹黼fǔ:古代礼服上半黑半白的花纹宕dàng:洞穴,洞屋戗qiàng脊:戗:支撑,支持。
天贶kuǎng殿:贶——形声。
从贝,兄声。
本义:赐,赏赐岱庙的主体建筑甃zhòu:以砖瓦砌的井壁壸kǔn门:壸:古时宫中道路,引申指内宫。
辐辏còu:辐:车轮的辐条。
辏:辐条聚集的地方。
扉fēi:形声。
从户,非声。
从“户”表示与门户有关。
本义:门扇刖yuè:形声。
从刀,月声。
本义:断足。
古代的一种酷刑阋xì:会意。
从門(斗),从兒,兒亦(ní)声。
兒,善讼者。
本义:不和,争吵剕fèi:(厞为剕的古字) 古代砍掉脚的酷刑劓yì:(会意。
从刀,从鼻。
刀割鼻子。
本义:劓刑。
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拶zǎn:施拶刑,使劲压或挤,压紧,夹手指的刑罚脔luán:形声字,切成小块的肉磔zhé: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笞chī:(形声。
从竹,台声。
本义:用竹板、荆条击) 用鞭、杖、竹板抽打趺fū:同“跗”。
脚背钺yuè: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