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第二小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教
科
研
工
作
计
划
教导处
2007年8月28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展开,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改促科研,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研促教,以教促学。
重在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抓实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进一步规范研究过程,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做好资料积累和课题研究方案的修订,赋予课题研究新的活力,提高研究实效性。
3、加强宣传力度,展示科研成果。
及时总结和推广教科成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科研理论素养。
1、全体教师必须自主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2、进一步落实读书学习制度。
(1)提倡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教师个人要坚持业务自学,要求每个教师要规划好自己的读书学习活动,以攻读教育专著和研读教育杂志为主,做到精读和泛读结合,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精读一至两本教育专著,做好读书笔记,期末前完成一篇读后感;(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上网阅读。
通过二小论坛和博客,交流学习心得,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
(3)以学习促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品质。
①通过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改革的能力。
②坚持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及教育反思,坚持写教育叙事文章。
(4)本学期各学科组开展两次读书交流报告会。
(二)加强教研活动,增强科研活动能力。
1、加强对教研活动日的督导。
(1)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强化“教学研究活动日”活动,要求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记录,充分发挥教
研组长的引领作用,同时教导处和教研组开展各个学科的调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效性。
(2)严格规范“集体备课”制度,丰富备课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高,不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就不能很好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要超前布署,提前准备,以便集中研讨、修正。
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要主动思考,在活动中要畅所欲言,力争让我们的集体研讨深入而高效。
(3)深化电子备课改革。
将电子备课的研究深入开展,做到既减轻教师负担,又落到实处。
强调利用好网络平台,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做好个人教育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
2、立足课堂教学的研究。
(1)上好每一节课。
各学科要认真总结反思三年多来课程改革的情况,把课改的重点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来,将继续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科学地处理好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课堂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之间的辨证关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智慧。
(2)在继续开展随堂听课、自荐课的基础上提高研究课的质量。
实行“自主备课—集体备课—激情上课—有效评课—自我反思”一条龙教研模式,要求真、求新、求实,力求在一节节研讨课中,在一次次的评课中发现一个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业务水平。
本学期除积极参加市直联校研讨活动外,还将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到校作教科研专题讲座。
4、定期举行全校性的专题活动。
(1)开展新课程实验专题研讨活动。
各年级组定期举行专题研讨。
(2)开展网络教研沙龙活动。
本期将继续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将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发布到二小教育论坛和博客里,实施在线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
(3)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度。
外出参与教研活动要准时,要认真听、记和思考。
回来后要认真反思、总结和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上汇报研究课,做专题讲座,也可形成书面文字等,供其他教师学习、研讨。
5、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
(1)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高层次的培训,一方面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
能比赛活动,另一方面,多提供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锤炼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
(2)加大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力度。
本学期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讲座,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让一些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研究成果的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
(3)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特别是提高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4)做好教师各类练兵活动。
每个教师要以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改革,努力打好飞跃的基础,积累飞跃的潜能。
比赛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语文教师的朗读、英语教师的口语比赛等。
(三)抓好课题研究,规范过程管理
1、营造科研氛围,强化研究意识。
在工作中,要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
本学期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课题,并制订好研究方案,学期中要通过实验课、论文等形式体现并汇报相关研究成果,做到课题研究人人有事做,个个都参与。
2、加强对现有课题的深化研究和管理。
本学期,教导处将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强化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积极创造条件,依靠骨干力量,创设科研氛围,集中力量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由教导处牵头,组织课题承担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并早出成果。
(1)规范科研制度。
为规范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二小科研制度,切实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承担者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①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小结并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③每月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随笔。
④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课题研究课,并进行自我评价。
⑤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
(2)加强课题研究的力量,组织专题学习和培训。
(3)课题组长做好课题研究的活动记录。
各子课题组长根据主课题方案精神认真修订切实可行的子课题方案,以便正常开展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记录由教研组长负责,活动要有计划、总结和体会,教导处将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将课题研究日常化。
①每一位老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关注平时的教
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
②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结合各自学科,深入课堂学习活动的研究,反思实施效果,提出更有效设计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每个课题组本学期要推出一节全校性研究课。
(5)重视资料的积累工作。
课题研究除了做好组长的记录外,个人的研究活动也要有文字记录,并形成材料;要注意随时做好录像、摄影等工作;及时做好调查分析等,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3、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科研水平。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大信息技术设施的装备力度,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科研水平。
(1)继续加强二小网页的建设与管理,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电子备课的研究工作,管理好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和电子音像资料,提高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
(2)利用网络技术,更好地关注课题研究的内涵发展和理论提升,关注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和指导性。
(四)加强宣传力度,展示科研成果。
1、教导处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各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课题研究交流活动。
通过各项公开研讨活动,扩大学校影响,推广学校科研成果。
2、学校以网络宣传为窗口,积极鼓励每位教师撰写学校课改信息、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发送至“二小论坛”;同时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展示学校教育科研成绩。
3、本着务实创新的原则,办好校刊校报。
本学期继续办好校刊《菁园报》,将集中出一期教学反思、优秀教学案例和优秀论文,为全校教师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对外推广教科研成果。
4、本学期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
科研组将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级以上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并对教师的论文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
2007年8月28日附:工作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