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练习(教案)文言文翻译练习(教案)1、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2、2002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小题为上海卷原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4、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1年上海卷翻译题)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5、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戎夷违齐如鲁。
天大寒,而后门。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嗟乎!道其不济夫!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8、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答案】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9、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参考答案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10、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参考答案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
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11、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参考答案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善声而不知,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
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
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参考答案.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符合事实。
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不能算是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会议论。
1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参考答案: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得)。
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
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14、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东坡志林》)参考答案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15、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
昏与庸,可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诗文集》)参考答案聪明与机敏是可倚赖又不可倚赖的;倚赖自己的聪明和机敏而不去学习,是自取失败的人。
胡涂与平庸是能限制人而又不能限制人的;不受自己愚昧和平庸的限制而勤奋地致力于学习,那是自强不息的人16、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刘向《说苑》)译文: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2分)。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非难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4分)。
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而国家最终不灭亡的,是从来也没有过的(2分)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不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参考答案求学的人(往往)有四个缺点,教师一定要了解到。
人们的学习,有的缺点在于贪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少,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
这四种情况,(求学者的)心理没有不如此的。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缺点。
做教师的,(要)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问政(管理国家的事)。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参考答案(1)充足的粮食,富足的军备,以及人民对君王的信任。
(2)不得已的时候必须舍弃,在这三者之中哪个最先舍弃?(3)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百姓失去信任则国家无以立足。
19、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1)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3分)(2)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