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A(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A(附参考答案)

课题:第9课《对外开放》总第课时课型:新授
初备人:审核人:
班别: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组织;
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

【重点难点】
1.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2.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是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

2.1980年,中央决定在 ________、________两省设立了________、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设立经济特区,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沿海城市: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________、天津、________、________、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____也建立起来。

4.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
①相继开放了、武汉等沿江城市;②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
③昆明、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5.格局: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________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合作探究】
1。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重大战略决策?其创建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2.我国哪一年加世贸组织?加入该组织对我国有何利弊?
3.中国近代史上的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
【当堂达标】
1.“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2.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A.深圳B.上海C.广州D.厦门
3.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4年开放的广州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5.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包括()
①促进外贸发展②引进大量外资③引进先进技术④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6.有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①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③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④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在很短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它发展变化之快。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我国哪项政策的成功范例?该政策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2)和深圳特区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最大是哪一特区?(3)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4)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引进国外的哪些东西?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广东福建深圳厦门深圳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大连青岛上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南岛上海浦东开发区重庆乌鲁木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去2001 经济全球化
【合作探究】
1.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原因:深圳是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靠近港澳,华侨多,与海外有密切交往;资源比较丰富;国家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时间:1980年。

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意义: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2.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这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3.本质不同:
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
①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当堂达标】1.C 2.D 3.B 4.B 5.A 6.C
7.答案:(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范例,该政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的。

(2)和深圳特区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厦门、海南岛、汕头、珠海,最大的是海南岛经济特区。

(3)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4)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