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写作心得

议论文写作心得

议论文写作心得
第一.写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当然是独特深刻鲜明为要,但是限于有些同学的实际水平,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咋办?冻豆腐——没法办,此不赘述。

我对现今较为需要思辨的话题进行了思考,大家读读练练,希望能有所启发,提醒诸位阅读的方法是先审话题,再思考10分钟,想出自己的看法,再跟我拟写的对照,每天练一题。

一.凡事要有积极的心态。

1.不等于进取或入世。

2.人生首先要修身齐家。

自安上孝下养是立足点。

3.或等待,或变通,或妥协,或决战。

4.目的要明确,分清上中下三策。

5.自信心是保障,自知之明更是前提。

6.洞明世事,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二.不能总是拿世界最先进的对照我们,要看到进步。

1.是时代的进步。

2.世界大村落的必然。

3.汲取了教训。

4.厚重中华民族文化的沉积。

5.表面文章,但也是进步;或更加令人不齿。

6.循序渐进可也。

三.如何面对现实。

1.治大国如烹小鲜。

2.要有包容之心。

3.要全面看待,不要偏激。

4.从容应对,少发牢骚,多做实事。

5.现实不如想象的美好是很正常的;
现实比想象的更美好可遇而不可求。

6.既有掌控现实之能,又怀高远之志。

7.既有俗能,又不失赤子之心
——完美!
四.关注社会。

1.概念逐渐变化,过去是指天下大事,苍生为念,现今是取得经验,自做警戒。

2.现今社会的竞争使人不得不关注社会规则,人们变的更加实际。

3.社会进步使然,即过去的概念作法太虚假。

4.人们更加认清:换汤不换药的真理。

5.没有实际获得,大搞形式,人们失去兴趣。

6.国家安定,人民重心转移。

7.这才是真相。

五.不要盲从。

1.讯息的发达使得人们更容易盲从。

2.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3.心理寻求刺激,喜欢猎奇。

4.根本的问题一中国人缺乏信仰。

5.根本的问题一中国人对公信度的下降。

6.生活平淡。

7.开启民智不够。

六.对个别恶性现象的思考。

1.社会恶性竞争所致。

2.社会不公平所致。

3.个别人心理疾病严重。

4.中国人缺乏底线,缺乏信仰。

5.法律观念淡薄。

6.不排除偶然因素。

7.部分人本恶的证明。

七.关于自私解读。

1.或许是回归本来了。

2.社会过于强调竞争所致。

3.独生子女。

4.道德水准滑坡。

5.现实生活环境、节奏、形式改变所致。

6.感受国家、集体温暖越来越少。

7.奖励制度不健全。

八.如今,我们的社会太不注重软实力。

1.国家长期贫困,压抑太久。

2.上行下效。

3.舆论导向。

4.过去的口号大假空,使得人们走向了反面。

5.思考过于实际,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

6.缺乏理论底蕴。

7.误读人生。

8.盲目攀比的恶果。

第二.卯足劲写好首段。

杜甫、白居易容易模仿,而李白难以模仿,我以为一条是李白的诗高起高结,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平时写作文一般是低起高结,既已掌控,也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这如同唱歌唱戏,张嘴就“叫小番”、“我迈步出监”(京剧著名高腔),那白买力气,还得吓人几跳。

但是高考作文因其阅卷时间短、老师口味不尽相同、分数要着“亲命”、写作时间有限、学生压力大等特点,所以高起高结就是聪明的选择了。

首段有靓点是上策,如实在没有则以清楚为中策,本文“说说能攀得上‘另类’者的命运”,因其另辟蹊径的优势,肯定使极度疲惫、烦闷的高考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有此一亮,高分已拿下大半。

再说高起高结,定义就免了吧,举几个例子(全部为高考满分作文):
例1.《北京的符号》
“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古人用以解释世间万物的构成,认为它们是永恒不变的,而在这其中,“木”以其四时的变化和年年周而复始的生长,“另类”地诠释了永恒的含义。

树木是城市永恒的符号。


——本段就是我校200届学生曲上估计空前绝后的满分文首段,其中最后一句既清楚,又属于高起,尤其“永恒”一词更是以绝对话做符号的定语。

例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李宁”的广告词说得好:“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我一直认为属于“假大空”,但本文结合考题起到了高起的效果,很有冲击力。

例3. 《价值与位置》
是位置让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也正是位置,才使得万物有了不同的价值。

是位置让社会人生千姿百态,也正是位置,才使得人生
有了不同的价值。

——以整齐的句式,高度概括,使阅卷老师思维高度兴奋。

再举一个本人下水文的例子:
《简与丰》
①环视五大洲,纵览五千年,只有我中华独一无二——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有序,疆域广大又相对固定,而傲视世界民族之林。

②究其原因:善于将“丰”变“简”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或叫一大优势。

——①句起笔视野阔大。

②句力度霸气。

第三.不要说“过头话”、“绝对话”。

过去几十年,我们社会中的“过头话”、“绝对话”比比皆是,见怪不怪了。

例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连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没有幸免,毛泽东问钱“亩产几万斤粮食可信
吗?”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钱回答:“有可能!”——我估计这是这位科学家一辈子说过的最不科学的话。

学生作文中的“过头话”、“绝对话”倒不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是没有认真推敲,或是语言功底差造成的,甚至可以说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可以原谅,虽然可以谅解,但必须矫正。

例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台湾同袍”——你有病啊?我老婆、我儿子、我妈我都没有“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任何一件事物,只要爱了,便是幸福的。

”——那些把肠子都悔青了的所谓“爱”,留给你的岂止是苦涩。

“中国现在富了,我们什么都有了!”——无非是有了汽车、家用电器而已,游泳池有吗?私人飞机有吗?
看个例子,我们也体会一下准确的斤两:
朝鲜折腾,半岛紧张,中国新外长王毅说“中国绝不允许在中国的家门口闹事!”这是标准的外交辞令,它的含义是我们也没有纵容我们过去的盟友朝鲜任意胡为,我们维护
的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设想,如果把“在”,误说为“到”,变成“中国绝不允许到中国的家门口闹事!”岂不是在公然支持朝鲜,自己把大老美放在对手的位置了,因为朝鲜就在咱家门口,不用“到”。

防范说“过头话”、“绝对话”的小招数:
注意用准副词,尤其以下两种。

程度副词如:很、最、极、太、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几乎、略微、过于、尤其……
语气副词,如: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
看个笔者下水文的例子:
《话说尊重》首段:
读罢老计与火车的故事,脑海中将关于尊重的思考梳理了一番,我想说:人之间相互尊重既是最起码的也是最高尚
的;既容易也最难做到!
三个“最”字使文章力度加强。

鄙人最怕用“最”字,如同看见学生戴“红袖箍”——“十年动乱”的后遗症,如毛泽东无论说什么叫“最高指示”,大约类似于“圣旨”。

第四.少写“正确的废话”。

一般作文“正确的废话”的在所难免,毕竟要歌颂“真善美”,毕竟要800字以上,毕竟“讲道理”,但是“正确的废话”满篇非,那就和高分有仇了。

这样的作文每天都在与我们语文老师谋面,就不举例了。

第五.材料要准。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