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 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 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 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 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 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 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 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 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二、不良状态(第三状态)
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 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 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
一、心理健康概述
2002年2月23日,仅为了证明“熊的嗅觉敏感, 分辨东西能力强”,犯罪嫌疑人清华大学四年 级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里竟然将强腐蚀性 的硫酸泼向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只黑熊被 浓硫酸“毁容”,造成严重烧伤,凶手当场被 抓获。
天之骄子
一、心理健康概述
1.健康
“古代有一个人没有任何躯体疾病和缺陷,可总 是担心天会塌下来,害怕天掉下来砸死人,天天 疑神疑鬼的,因此忧愁、焦虑,结果和周围的人 格格不入,正常生活被破坏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 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 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 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 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 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 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 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一、心理健康概述
3.全球心理健康比例
有心理疾病的人6%(心 理治疗) 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 人9.5% 亚健康状态84.5%(心 理咨询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是智力正常 二是情绪健康 三是意志健全 四是人格完整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
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 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 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 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 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 等级划分
健康状态 不良状态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一、健康状态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快乐 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 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 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 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 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重视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的相对性。 二是整体协调性。 三是发展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
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 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 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是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 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 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 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 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 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 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 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 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 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一、心理健康概述
1.健康
关于健康,1948年联合国世 界卫生组织在宣言中曾经给 “健康”做了定义为:“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而且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 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的状 态”。
一、心理健康概述
2.心理健康
作为一种现代观念是从属于“健康”范畴的一个 重要因素。广义上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 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具有的良好的 心理品质,即健康的人格;狭义上讲,心理健康 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 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 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也就是不具 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是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
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
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 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 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 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青春期—尝试期
理性
有能力
创力
开放
在大学生群体中患有多种形式的心 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者的比例不低
世界卫生组织曾预言,二十世纪将 是心理障碍的时代
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 四、如何跟学生有效沟通 五、心理调适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是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
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 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 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 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 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 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是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 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 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 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 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 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 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 困难,顽固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