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题二:中考化学常见经典题型汇总【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专题二:中考化学常见经典题型汇总【答案】

专题二:中考化学常见经典题型汇总一、选择题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是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答案】C【解析】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蔗糖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用糯米等原料做酒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灼烧方法来区分羊毛和化纤【答案】C【解析】A、光合作用为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糯米主要含淀粉,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C、只是将空气各成分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灼烧生生成了一些气体和灰烬,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C5.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B.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体,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D.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B6.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原子序数为94的钚元素的一种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电荷数为239C.质子数为94D.核外电子数为94【答案】B【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质子数+中子数=239,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所以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电荷数为94,所以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所以正确.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所以正确.故选B.7.下巧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③⑤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B.①②③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②④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②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答案】D【解析】从图示看:①②所表示的元素不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因为①是离子,而其原子的外层有2个电子。

故选D.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提取到了对疟原虫有100%的抑制率的青蒿素(C15H22O5)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人。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22︰5C.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青蒿素属于氧化物【答案】D9.在反应2A+3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11。

若2.2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A.10:11B.22:15C.15:22D.11: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C的分子质量为9X,反应生成C为Yg,反应消耗B为Zg,则:2A+5B=2C+4D2*9X4*11X2.2g Z Y4.4gYg:4.4g=2*9X:4*11X Y=1.8g又由于质量守恒:2.2g+Z=Y+4.4g代入Y=1.8g得:2.2g+Z=1.8g+4.4g所以:Z=1.8+4.4-2.2=4g所以:B与D的质量比:Z:4.4=4:4.4=10:11。

选A10.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D.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答案】B【解析】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选B.11.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的四种方案中可行的是()A.将Fe、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B.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C.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D.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答案】BD12.某白色固体可能由NaCl、BaCl2、Mg(OH)2、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实验记录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原固体中含有Mg(OH)2、BaCl2、NaOH B.原固体中只含Mg(OH)2、BaCl2C.原固体中不含BaCl2、Na2SO4D.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只有MgCl2【答案】A【解析】加入盐酸后沉淀完全消失,说明氯化钡和硫酸钠不会同时存在,而且一定含有氢氧化镁沉淀,通入二氧化碳会得到沉淀,说明其中还含有氯化钡,所以C错误;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所以B 错误;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只有MgCl2和过量的盐酸。

故选A.13.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答案】C14.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答案】D【解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MnO2中的KCl,根据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只需通过加水溶解、过滤,即可得到MnO2,不需要蒸发、结晶,错误,B、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K2CO3+H2SO4=K2SO4+H2O+CO2↑,又引入了新的杂质K2SO4,错误,C、除去CuO中的Cu,加足量稀盐酸,Cu不会反应,反而将CuO反应掉了,错误,D、除去BaSO4中的BaCO3,加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BaCO3+2HCl=BaCl2+H2O+CO2↑,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正确,故选D15.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Ca(OH)2、Na2SO4溶液的是()A.碳酸钠试液B.酚酞试液C.稀硫酸D.BaCl2溶液【答案】A【解析】A、Na2CO3与H2SO4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OH)2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Na2SO4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 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H2SO4、Ca(OH)2、Na2SO4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Na2SO4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BaCl2溶液与H2SO4、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A.1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B.稀HCl、Na2CO3、BaCl2、Na2SO4C.NaOH、Na2CO3、酚酞、CaCl2D.CuSO4、NaOH、BaCl2、NaCl【答案】A17.能将Na2CO3、NaNO3、Ba(NO3)2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是()A.石蕊试液B.稀盐酸C.稀硫酸D.氯化钙溶液【答案】C【解析】要将三种物质一次性鉴别出来,那么要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硝酸钠和硝酸钡呈中性,故不能用紫色石蕊鉴别;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但不要硝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与硝酸钠与反应,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硝酸钠和硝酸钡不反应。

故选C。

1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A.CO2(CO):灼热的氧化铜B.KOH溶液[Ca(OH)2]:碳酸钾溶液C.CaO(CaCO3):高温煅烧D.CuSO4溶液(FeSO4):铁粉【答案】D19.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碳酸钠B.一定有碳酸钙C.可能有氢氧化钠D.可能有氢氧化钙【答案】B【解析】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其中的不容物质可能是原来含有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钙。

故选B.20.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入灼热的氧化铜中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答案】B【解析】混合气体点燃,CO 燃烧不了,A 错误;混合气体通入水中,CO 2溶于水,CO 不能,B 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CO 2与石灰水反应,CO 不能,D 错误;将混合气体通过入灼热的氧化铜中,利用CO 的还原性,B 正确。

21.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名称和化学式表示不正确...的是()A .食盐、氯化钠、NaClB .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C .烧碱、氢氧化钠、NaOHD .消石灰、氧化钙、CaO【答案】D【解析】D 中消石灰是熟石灰,名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 (OH )2。

故选D .22.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2TiO 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44H TiO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2Ti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B .纳米2TiO 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C .纳米2TiO 与普通的2TiO 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D .制备纳米2TiO 的反应:4422H TiO TiO +2H O 一定条件【答案】C二、非选择题23.图中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