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
读书笔记还记得小时候看东方小故事,就看过陶行知修钟的故事。

说的是陶行知先生带着全体学生放下书本,到钟表店学习修理钟表,当时并不是很懂其中道理。

如今,已为人师的我才明白陶行知先生的意图。

近日又拜读了《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感叹于陶先生等八位教育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教育观点,在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如“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些正是今天新课程理念所大力提倡的。

在教育教学方面,陶行知先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

他把世界上的老师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

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

第三种,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他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当着学生的面把鸡强摁在桌上啄米吃,结果鸡不停地挣扎,始终不肯吃。

相反,当他放开手走到一边时,
那只鸡却主动地啄起米来。

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就是如今说的灌输式教学。

可是真的当自己走上讲台,要摆脱“灌输”的影子,还真的很难。

回想自己平时说过的几句话:“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不过今天请根据老师说的方法解题。

”“遇到这样的题目,请先这样想……再……。

”无不透露着灌输、应试的感觉。

虽然深知这样不好,可由于害怕放手之后把握不住学生的认知,我还是摆脱不了这坏习惯。

记得师父说过,普通教师一般是教会学生知识,特级教师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就必须逼着自己摆脱僵硬的灌输教育,试着一点点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寻求学会知识的方法。

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尝试,这样一来,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这正是如今新课标提倡的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陶先生带学生放下书本去修钟,不正是生活教育的
体现。

虽然如今我们的课堂常常充实着生活的例子,不过我依旧感觉到数学教学与生活有些脱节,并没有调动起孩子们最大的学习热情。

想到吴正宪老师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与孩子们一起修椅子的事例,感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

而稚嫩的我,还无法做到灵活地将数学知识抽回到生活中,大胆地教与孩子们去尝试。

读了这本书后,又给了我平日教学思考的启示,就是思考自己的教学如何更贴近生活,如何多给予孩子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机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蹲下身子办教育”,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