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前沿科学

化学前沿科学


4.二十一世纪化学研究热

2014年3月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 仙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张远波课题组及其合作 者,在二维类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研究中取得重要 进展,成功制备出具有几个纳米厚度的二维黑磷场 效应晶体管。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 纳米科技 》杂志上。 黑磷的直接能隙将增强黑磷和光的直接耦合, 让黑磷成为未来光电器件(例如光电传感器)的一 个备选材料。
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 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电 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 应。 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近 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溢出器件,使 器件无法正常工作,经典电路的极限尺寸大概在 0.25微米。目前研制的量子共振隧穿晶体管就是利 用量子效应制成的新一代器件。
光学性质
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 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因此,所有 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 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 成铬黑。
利用该特性可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 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 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 等。
美国纳米促进会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用纳米 粒子制作工业催化剂产品,影响了全球大约1/3的 催化剂产品市场,特别是石油与化工产业方面,比 如:消除汽车排放的有毒尾气,治理城市水污染等 ,收益十分可观 。
小尺寸效应
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德布罗意波长、透射深 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非晶态纳米粒子 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 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小尺寸效应
陈仙辉
张远波
NEC成立于1899年7月17日,创始人是岩垂邦
彦,当时是与美国的西部电气(WE公司)合资成 立的,是日本最早的合资公司。 目前NEC已成为拥有312家海内外子公司、14万 多员工的全球性企业。业务范围涉及IT解决方案、
网络解决方案、半导体及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是
世界上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厂商之一。 2012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71位。 2014年12月15日被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

3.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科学在材料、信息、生命和 能源四大领域仍能发挥基础作用。特别是功能材料 和分子器件必须有雄厚的化学基础。

•手性药物和手性技术
– 199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规定必须说明对映体的情 况。
– 目前药物80%是手性的,60%是单一对映体的。 – 由于药物市场的推动,使得手性合成和手性拆分 得到巨大发展 — 2014年世界药物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0000亿美元, 国内大部分药物都是仿制药,自行设计和开发的新 药只有100余种。在各行业中属于朝阳产业。国外开 发一个新药平均需要投入15亿美元,10-15年时间。
在正常的温度下,原子处在恒定的激烈运动中, 并不能被摄像,采取把TEM(基模)浸入液态氦的 方法,就能迁移原子。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Salmeron用一个电 子使乙烯分子在钯三个原子中旋转120度”。 “ 在一个纳米中存在三个原子的足够空间。如 果我们准备去获得真正的纳米技术,我们必须准备 去学习如何一次放几个原子在一起。”
学科交叉与热点研究领域
• 计算化学
– – – – 量子化学 数学化学(含化学计量学、拓扑结构等) 药物设计与对接 分子设计与分子模拟
• 纳米化学
– 制备技术 – 功能开发
• 在美国,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0G 兆瓦 • 美国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 立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吨 。 • 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乙醇燃 料已经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 •到2015年,国内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不低于1300万 千瓦”,具体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800万千瓦,沼 气 发电20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300万千瓦。 • 2013年,全球生物质能发电量为413,778.1百万千瓦 时,全球生物质能发电市场年收益为286.818亿美元。
学科交叉与热点研究领域
• 手性药物和手性技术
– 实例 1. 反应停(孕妇镇静剂)R构型无镇静作用,却 有强烈的致畸性; 2. 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SS构型有效,RR构 型导致失明; 3. 氯霉素RR构型具抗菌性SS构型几乎无活性; 4. 心得安(普萘洛尔,心脏病药物)S构型活性, R构型抑制性欲; 5. 萘必洛尔(+)构型治疗高血压,(-)构型 导致血管舒张; 6. 酮基布洛芬S构型抗炎,R构型防治牙周病
环境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没有分析化学家就没有现代的 环境科学 大气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元素化学循环 化学污染控制
环境计算化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
其他如液晶电视(被动显像)、电致发光显示屏
(主动显像)、光纤、锂电池、镍氢电池、压电 陶瓷等等
• 环境化学

1995年Nobel化学奖授予M. Molina(墨西哥)、 S. Rowland(美)、P. Gutzen(荷兰),因为他 们提出了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并且直 接导致了南极臭氧洞的发现和《蒙特利尔议定 书》的签订。
所评为2013年世界武器销售额前100名企业之一。
燃料电池的笔记本电脑
2006年
2007年
三星公司,其续航能力仍然高达8小时*30天。
NEC公司制造的微聚合物电解质电池,采用了
碳纳米管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的碳纳米管被命名为 “纳米角(nanohorn)”。由于这种材料的性质比 现在使用的活性碳优越,采用纳米角以后的聚合物 电解质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比锂电池提高10倍。
热学性质 固体物质在粗晶粒尺寸时,有其固定的熔点 ,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显著降低,当颗粒 小于10nm时变得尤为显著。 例1:银的常规熔点为690℃,而超细银熔点变为 100℃,因此银超细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在低温下 烧结。 例2: 采用超细银粉浆料,可使膜厚薄均匀,覆盖 面积大,既省料质量又高。100~1000nm的铜、镍纳 米颗粒制成导电浆料可代替钯与银等贵重金属。 例3:在钨颗粒中附加0.1~0.5%重量比的纳米镍颗 粒后,可使烧结温度从3000℃降至1200~1300℃,以 致可在较低的温度下烧制成大功率半导体管的基片
改造或创新化学反应过程,能源和洁净煤化学 技术,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的绿色 化学生化工程。 例如:聚苯乙烯(PS)泡沫生产中用二氧化碳 代替氟氯烃、煤电厂采用等离子除硫技术防止 二氧化硫排放产生酸雨,等等。

• 绿色化学
污染和废弃物大都来自化学并且极为迅速的消耗不
可再生资源 Green Chemistry 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 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 基本原则,即在获得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尽可能使 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 物实现“零排放”。
Alivisatos 第一个大的突破之一,是和他的合作 者Shimon Weiss 探索成功了为发射多种色光,而依 赖于镉、硒为核,亚硫酸镉为壳的不同体积的球形 纳米晶体。这些球形核–壳纳米晶体可作为高效荧 光标签、标记用于附着特种蛋白的抗体上,当受到 光子激发,就发出荧光或激发出色光。
由此可见,纳米技术将影响经济的 许多部门,从生物技术、卫生保健到 能源,科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影响主要 来自纳米电子。 通过纳米电子可以制得比以往任 何时候更小、更快、更便宜的常规设 备。 1998年,研究人员装配出单一的 纳米电子元件;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把 许多纳米元件组合起来,集成为完整 的记忆芯片。
学科交叉与热点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

没有化学就没有材料科学,材料科学是化学与物 理的完美结合。 没有化学就没有材料,尤其就没有新的功能材料
美国科学家A F Heeger,A G Macdiarmid和日本 科学家H Shirakawa因为发现聚乙炔的导电性而 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此后又合成了一系列 导电高分子材料。
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 能穿越这一势垒,这种能力称为隧道效应。人们发 现一些宏观量,如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中的磁通 量等均具有隧道效应,称之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磁学性质
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显著不同, 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 80安/米,当颗粒尺寸减小 到 2*10-2微米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千倍,若 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大约小于 6*10-3微米时,其矫 顽力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 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已作 成高贮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大量应用于磁带、磁 盘、磁卡以及磁性钥匙等。利用超顺磁性,人们已 将磁性超微颗粒制成用途广泛的磁性液体。
NEC的这项开发工作,不仅是燃料电池技术的
一项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碳纳米管结构和 ‘纳米自组装 (nano-self-assembly) 技术’的首次实 际应用。
集成有该紧凑型燃料电池的笔记本电脑原型机
目前已经推出。
Berkeley化学家Paul Alivisato 在纳米半导体晶 体创新领域中,是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学科交叉与热点研究领域
• 生命科学
1953年Nature杂志发表了Watson-Crick用X-ray结 构分析确定的DNA双螺旋分子模型。 1962年荣获Nobel生理及医学奖。 1963年完成了完整的密码子表(核酸碱基序列 决定细胞功能的蛋白质)使生命科学有了真正 的发展。 需要化学家研究的领域: 1. 发现并研究新的生物活性分子 2. DNA序列虽然测定已经解决,人类基因组 (Human Genome Project,HGP)计划也已经 完成,但其功能和作用还几乎属于空白 3. 酶结构和催化功能的关系研究 4.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生物活性分子并模拟生命 过程和生命体系的合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