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文题目: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分析及防治措施的探讨学校:河南省城建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姓名:学号:2013年12 月28 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第二章:病害产生的成因 (3)2.1水的防治不及时,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3)2.2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板断裂和破碎 (3)2.3路面基层和面层强度不足特别是强度不均匀也是造成破碎板的原因 (4)2.4超重荷载的作用也是造成混凝土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 (4)2.5设计和施工方面缺陷导致混凝土路面各种病害的产生 (4)第三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概述及处治对策 (4)3.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概述 (4)3.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4)3.2.1裂缝修补 (4)3.2.2接缝修补 (5)3.2.3局部修补 (5)3.2.4破碎板块修补 (5)3.2.5 脱空板块处治技术 (5)3.2.6加铺沥青层 (6)第四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的建议 (6)4.1严格路基特别是基层参数的选取 (6)4.2加强路基施工管理 (7)4.3 对用作路基的土的选择 (7)4.4加强路面材料研究 (7)4.5加强路面施工管理 (7)第五章例举混凝土路面起粉起砂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7)5.1内容提要 (7)5.2 混凝土“起粉”面层的取样检验 (7)5.3 混凝土面层“起粉”“起砂”的原因分析 (9)5.3.1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过大 (9)5.3.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0)5.3.3 施工原因 (11)5.4混凝土路面、地面起灰或起砂的预防措施 (12)5.4.1足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2)5.4.2要有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12)5.4.3 原材料质量控制 (13)5.4.4 坍落度的控制 (13)5.4.5施工单位应注意 (13)第六章结论 (13)参考文献 (15)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于铺筑路面最早出现在英国,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起步虽然较晚,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增长速度加快。
而且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最多的国家之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发展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城市道路及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强度较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抗滑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但是它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对水泥需求量大,路面有接缝毁损后修复困难,行车时噪声大且抗折强度低,对地基稳定性要求高。
然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
引起各种病害的原因是不相同的,有外界因素,设计缺陷、施工问题及养护等原因,针对水泥路面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二章病害产生的原因目前产生的病害,原因有以下五种:一是水的防治不够,路基土质差及路基地下水位高;二是路基不均匀沉降;三是路面基层,面层强度不足;四是超重荷载的作用;五是设计和施工缺陷。
2.1水的防治不及时,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水泥路面的横向缝都是采用沥青灌塞,纵缝为施工缝不灌沥青。
路肩盲沟排水设置基本没有。
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的填缝料失效,地表水通过裂缝渗入基层,而又无法从路肩排出,造成基层软化。
在车辆载荷的重复作用下,产生唧泥现象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边缘的基础部分失去支撑能力,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开裂断板破碎。
2.2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板断裂和破碎这种病害大部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段,高填方路段及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路段。
因为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的沉陷,在车辆高速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断裂和破碎板。
2.3路面基层和面层强度不足特别是强度不均匀也是造成破碎板的原因作为混凝土路面基层,首先要求强度高,整体性和水稳性好。
从现场观察到的二灰基层来看,其强度本身不是很好,加上基层施工拌和不均匀,压实不够等原因造成基层不板结,局部地方还有松散现象,基层强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底的拉应力增大,甚至车辆超载超限,致使混凝土板可能产生过大的荷载应力而造成强度破坏。
另外,由于原混凝土路面施工局部地段厚度及混凝土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强作用下,混凝土路面无法承受荷载带来的竖向剪切力,从而导致路面断板、破碎板。
2.4超重荷载的作用也是造成混凝土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加上绝大部分车辆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超载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断裂和破碎。
2.5设计和施工方面缺陷导致混凝土路面各种病害的产生车流量大的路段,路面病害较严重,原因是设计时对交通量预测不够准确,基层、面层设计厚度偏薄。
第三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概述及处治对策3.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概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可分为: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四种类型。
断裂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3.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3.2.1裂缝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型式多样,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
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3.2.2接缝修补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充填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它缝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
对加热型填缝材料,按规定进行熔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材料老化或流动性较差。
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满为止(不宜过高或过低),灌缝深度至少应大于1.5cm。
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保证填料与缝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
根据填缝料性质,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一般需30min),以免其被行车粘掉。
坚持周期性养护,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寿命,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保证构造缝全部密封。
3.2.3局部修补对出现错台的板块,先采用压浆调整,恢复平顺,调整后仍有高差,且错台量小于10mm,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凿除(打磨)宽度一般为10-30cm。
错台量大于10mm的,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衬补长度按高差的1-2%,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
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
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2.5c m,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
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
3.2.4破碎板块修补采取换板方式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严重破碎板,即挖除整块破碎板,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厚与原面板厚度一致,但一般不宜小于24cm,否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修复。
板角断裂等破损采用局部修补方式,即对板角断裂的部分渐除成正方形或矩形,在原板壁上加装传力杆后,在凿除位置浇筑混凝土。
其具体工艺流程为:板块破碎、凿除—>基底清理—>补设拉杆、传力杆—>混凝土拌和及运输—>钢筋网制作—>混凝土浇筑—>接缝设置—>养生。
3.2.5 脱空板块处治技术路面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破碎板儿乎都与板底脱空有关。
即使一些当时看来既没有破碎又没有裂缝的板块,其板底仍可能存在脱空,这种病害较隐蔽,但其危害性却非常之大。
在路面修复中,若脱空板不处理,即使加铺层达到20cm以上,也无法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板底脱空可使用钻孔压浆法处理,此法是借鉴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孔道压浆原理,在混凝土面板底部有脱空处钻孔,通过孔洞利用高强压力将流质材料压入脱空空隙,流质材料凝固后产生一定的强度,对面板产生均匀承托的作用,进而达到稳固板块的目的。
3.2.6加铺沥青层加铺沥青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效的补强措施之一,不仅提高了路面的承载能力,消除了原有接缝处易产生卿泥、断裂、脱空等多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提高了路面平整度和抗滑能力,改善了路面使用性能,提高了路面服务水平,目前在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工程中逐渐推广应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施工主要环节为:(1) 处理破碎板:将原路面严重破碎板、严重裂缝、板角断裂等破碎板块挖除,用早强混凝土或早强钢筋混凝土进行修补至与原路面齐平,原路涵洞盖板铺装层出现破碎的也应一并处理。
(2) 稳定原路面板:对唧泥、脱空的混凝土面板及轻微、中等裂缝的面板进行板底压浆处理,使混凝土面板处于稳定状态。
对使用时间较长,原路面基层为石灰土等水稳定性不良结构的路段,为保险起见,可对全部原有的混凝土面板进行压浆处理。
(3) 提高原路面防水能力:对所有缩缝、纵缝、裂缝清缝后,用填缝料灌缝。
然后在原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土工布隔离层或加铺1.5-2.5c m沥青混和料隔离层,不做隔离层的应洒布粘层油,以减少路表水下渗并提高加铺层与原路面的结合能力。
(4) 加铺沥青层:在隔离层(粘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一般应分为二层,下面层较厚(一般4-8cm),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开级配粗粒式或中粒式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较薄(一般厚2-4cm),采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密级配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坡较小时,通过沥青面层调整路面横坡不小于1.5%。
碾压时,选择压实机具吨位应考虑沥青层的厚度,防止过振引起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
为防止沥青层渗水导致混凝土路面加铺后再次唧泥问题,可在旧板与沥青层间铺筑玻璃纤维布隔离层。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的建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治始终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更多的应当以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尽量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避免减少,本文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严格路基特别是基层参数的选取如各基层回弹模量、含水率、液限、现场承载力等,确保施工值与设计值一致,并且设计取值与现场客观实际相符,因此必要时应加大基本设计依据、参数的现场实际测定方面的工作,而不能仅按规范选取。
4.2加强路基施工管理对填方路基,确保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并强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检查工作,一要保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要求压实均匀,特别是路肩部位及车道与路肩交接部位,此处极易产生纵向错台;对半填半挖路基,特别注意挖、填结合部位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