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课件)第四章本体聚合工艺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课件)第四章本体聚合工艺


釜式法与管式法比较
项目
釜式法
管式法
压力
温度 反应器冷却带走热量
平均停留时间 生产能力
物料流动状况 反应器表面清洗方法
共聚条件 能否防止乙烯分解 产品PE分子量分布
长链分枝 微粒凝胶
大约110~250MPa,保持稳 定
可控制在130~280℃范围内 ﹤10%
10~120S之间 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在每一反应区内充分混合
4.2 本体聚合反应器
❖ 形状一定的模具 适用于本体浇铸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经浇铸聚合生产 出有机玻璃板、管、棒材等。模具的形状因制品要求而 定,厚度需控制,防止因过热产生气泡。一般不超过 2.5cm。
❖ 釜式反应器 ❖ 管式反应器 ❖ 塔式反应器
世界最大的10家聚乙烯生产厂商:
Dow&UCC、 ExxonMobil、 Equistar、 ChevronPhillips 、 Borealis(丹麦)、 北欧化工、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BP公司、 Nova公司、 Atofina(法国)
b. 引发剂的配制
在油介质(矿物油)下配制成溶液,通过计量泵 注入聚合釜的乙烯进料管或直接注入聚合釜中。
c. 聚合生产方法
釜式法:采用釜式反应器,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 压力比管式法为低,反应容易控制,所得聚乙烯分 子量分布窄,有较多支链,适于做一般制品。
管式法:采用管式反应器,引发剂是过氧化物和氧, 压力大。所得聚乙烯支链少,分子量分布宽,薄膜 透明性及成型加工性比釜式法好,适宜做薄膜和电 缆等产品。缺点是聚合物粘管壁易导致堵塞。
聚合后的反应物料经适当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 器,减压至25MPa。未反应的乙烯与聚乙烯分离, 回到二次压缩机吸入口,经加压循环使用。聚乙 烯则进入低压分离器与残存乙烯进一步分离,并 与各种添加剂混和后挤出造粒。经后处理得到成 品聚乙烯。4.3.3 影响LD源自E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压力的影响
乙烯高压聚合是气相反应,提高压力,可加速分子间 碰撞,提高聚合反应速度,提高聚合物产率和分子量。 并降低聚乙烯分子链中的支链度及乙烯含量;考虑到 容器的耐压性和气密性,压力不可能无限制提高。
温度的影响
乙烯结构对称,无极性,反应活性低,在一定温度范围 里,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温度大于350℃,对生产安全造成危险。
引发剂的影响
引发剂的用量将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用量通常为原料 单体量的万分之一。引发剂的选择视反应区的聚合温度而定, 近来多采用不同活性的混和引发剂。低温区以活性较高的引发 剂为主,高温区则以活性较低的为主。
第四章 本体聚合工艺
Bulk polymerization
4.1 本体聚合工艺特点
❖ 本体聚合是自由基4种实施方法中工艺过程最简单的 方法。
❖ 工艺特点:放热量大,体系传热困难,反应温度难以 控制,所得产品分子量分布宽,自动加速作用大,体 系粘度大。
❖ 在高聚物工业生产中采用本体聚合的有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
4.3.5.2. 低密度聚乙烯的性能
❖ 聚乙烯的力学性能取决于聚合物的分子量、支化度和结晶度。 LDPE较软,在强度上低于HDPE和LLDPE。抗冲击性能优于聚 氯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
❖ LDPE脆化温度低,低温性能优良。 ❖ 非极性材料,电绝缘性能优异,适于制造高频电缆和海底电缆的
2. 转化率的控制 乙烯聚合时放热大,易导致急剧升温,为保证安全 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聚合转化率不能超过30%, 大量的乙烯需循环使用。
4.3.5 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4.3.5.1 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构
▲ LDPE不完全是线型结构,而是有长、短支链,近似树枝状结构。 其结晶度64%,远低于HDPE的85%。
4.3.1 乙烯气相本体聚合的特点
❖ 聚合热大:高于一般的乙烯基类型的单体聚合热。 ❖ 聚合转化率低,通常为20~30%,大量的乙烯必须
循环使用。 ❖ 所得乙烯平均分子量小。 ❖ 易发生链转移反应,导致支化较多。
4.3.2 低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a. 主要原料: 乙烯单体 引发剂:(过氧化物和氧)过氧化碳酸二丁酯、过氧化十二 烷酰等。 分子量调节剂:包括烷烃(乙烷、丙烷、丁烷、环己烷)、 烯烃(丙烯、异丁烯)、氢、丙酮等。丙烯、丙烷、乙烷 常用。 各种添加剂: 抗氧剂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防老剂264) 润滑剂 油酸酰胺或硬脂酸胺等 开口剂 高分散性硅胶(SiO2),铝胶(Al2O3)等 抗静电剂 ,常用含氨基或羟基等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如聚环 氧乙烷等)。
▲ LDPE数均分子量一般在2.5×104-5×104之间,分子量分布宽 (Mw/Mn=20~50),工业上常用熔融指数相对表示相应的 分子量及流动性。
熔融指数:在标准的塑性计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树脂熔融后,
承受一定负荷(一般2160 g)在10 min内经过规定孔径挤压 出的树脂重量克数。在相同条件下,熔融指数越小,表明熔融 粘度越大,即分子量越高。
新鲜乙烯(3~3.3MPa) 经一次和二次压缩后,压力 最高达到250MPa(釜式)、330MPa(管式)。
2. 引发剂配制和注入:
配好的引发剂用高压泵送入乙烯进料口,或直接注入 聚合设备。
3. 聚合:
在压力110~250MPa,温度130~280℃下(釜式 法)聚合,管式法聚合温度、压力更高。
4. 聚合物与未反应的乙烯分离、挤出和后处理(包 括脱气、混和、包装、储存等):
无须特别清洗 可能在广泛范围内共聚 反应易控,故可防止分解
窄 多 少
约达333MPa,管内产生 压力降
可达330℃,管内温差大 ﹤30%
与管尺寸有关,60S以上 取决于反应管的参数 接近柱塞流 压力脉冲法清洗管壁
可与少量的第二单体共聚 难以防止偶然的分解 宽 少 多
d. 聚合生产过程
1. 乙烯压缩:
链转移剂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链转移剂,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理化性质影响不同。 丙烷可平稳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丙烯能与乙烯共聚,因此除 调节分子量和密度外,还会影响聚合物的端基结构。
4.3.4 LDPE生产工艺条件分析(釜式法为例)
1. 温度和压力的控制 工业上一般采用110~250 MPa 、130℃~2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