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公民道德问题

浅谈中国公民道德问题

浅谈中国公民道德问题
综观当前中国社会,老百姓的生活充满着不信任——假货太多了!假奶粉假大米假鸡蛋假药假证件假文凭假账……只要你想得到的实物,中国人就造得出假,中国造假业极度发达。

而造假,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此,我想以造假为引,浅略谈谈我对中国公民道德问题的见解。

一、中国公民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依我看来,当今中国公民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公民道德行为功利化,且道德修养每况愈下。

1、公民道德行为功利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速经济仍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上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大众社会心理逐渐失衡,各种以财富为核心的群体心理涌现。

越来越多人在做道德行为前要考虑其有无实质经济价值和效益,于是就有了假慈善之流,把道德经济化演绎到了极致。

当道德不再出于内心本善,而要以经济效益为先,道德便失去了它本该有的约束鞭策公众行为的作用,大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公众环境。

2、公民道德修养状况恶化
另一方面,公民的道德心态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信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先,漠视道德良心;人与人之间失去诚信,殚精竭虑地计算每个利益相关者。

传统美德也在被人们逐渐丢失。

连至亲之间都存在为钱反目甚至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更别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扶陌生人的善举越来越少了。

社会越来越缺乏反省自身反省社会的人,这就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也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二、中国公民道德问题的原因探讨
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有经济、政治、道德本身三大方面的原因。

1、经济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却又是由价格机制、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为动力来运行的。

利益、竞争,成为不少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许多人生活追求的最高目标。

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妨碍着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的形成,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造成部分公民的收入分配不公,也激发了人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聚敛财务的动机。

2、政治方面
虽然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法制尚不完善,加之地方保护、官官相护等等各种原因,让许多利益追逐者钻了空子得了便宜。

3、道德方面
当前,全民重视经济建设,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首先是道德教育本身存在不足。

道德教育的内容空洞,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现实相脱节,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形式和方法陈旧,无法说服人、教育人。

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没有德育导师或监督者。

道德教育也缺乏其他有力手段的配合,与法律、单位规章制度、社会奖励等社会因素相脱离,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赏。

再者,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也日渐变坏。

在成人的道德教育中,人们往往把道德典范与道德败坏和社会腐败相比较,容易产生“吃亏”的心理,守德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

从事道德教育的人自身素质不高,没有示范效果,自然难以服人。

三、改善当代中国道德现状的对策
改善中国的道德现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庞大工程。

我认为主要也可以由经济、政治及道德三方面着手。

1、经济方面
应从市场经济体制着手,促进机制改革及完善。

关注民众真实利益需求。

充分发挥市场制度优越性,调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发挥宏观调控的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分配财富,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2、政治方面
应主要促进经济立法、加强执法、公正司法。

3、道德方面
一方面,政府应做好倡导道德社会、弘扬传统美德的官方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崇尚道德的良好风气,并加以适当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加大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强文化硬件。

另一方面,公民自身应自觉提高道德修养,主动学习传统美德精神、培养高雅情操、并付诸实践。

只有发自内心的道德才能发挥道德真正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善全社会的道德状况,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