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及其功能

骨髓及其功能

1. 你了解骨髓及其功能吗?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

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

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

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除了不断分化成熟,随时补充人体损耗的血球外,骨髓自身有损伤(如骨折、跌打损伤)时,亦能再生。

若骨髓细胞不正常,就会导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疾病。

2. 捐献骨髓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捐献骨髓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

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因此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

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一般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在十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的干细胞量。

3. 健康者在多大年龄适合捐献骨髓?健康者年龄在18至55岁均可捐献骨髓。

4. 什么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一般是通过静脉输入)。

确切他说,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5什么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人体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称血癌)。

淋已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重症放射病等患者,继续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

我国每年约400万名各类疾病的患者等待着骨髓移植。

6捐献多少干细胞能救活一个人?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

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约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7如何抽取骨髓、对人体有危险吗?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两种方法:一是医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术后一两天内有些疼痛,一周内就可完全恢复(此法较常用)。

二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从供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并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供者体内。

捐献干细胞既无碍健康,也没有危险,只需您付出一点勇气。

(目前我们采用次方法进行移植)8志愿捐献骨髓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您适龄、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骨髓,可拨打中华骨髓库的热线电话报名,或到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报名,并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

2、骨髓库或红十字会安排您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的HLA分型结果储存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电脑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3、供者与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请您接受全身检查。

4、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上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总量约50毫升,通过机器采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体内。

9志愿者报名登记后,是不是马上就要捐献骨髓?不是的。

志愿者报名登记后,首先要对您的血进行HLA分型及各种检验,分析,将资料存入“骨髓基回信息库"待查。

捐献骨髓的时间,是在某一个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并在中国造血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查询得知您正好与患者的HLA型相配合,我们才会通知您。

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也可能是十年。

二十年……10志愿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者的健康标准?凡年龄在18一55周岁,经下列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骨髓造血干细胞供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单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1ng/ml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阴性艾滋病病毒抗体(HIV):阴性梅毒试验:阴性11HLA配型与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的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与患者(受者)的H 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致使移植失败。

HLA 分型有常见、少见的HL A分型可能是万分之一的机率,而罕见的就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群中寻找。

不同人种的HLA分型有很大的差异,白人、黑人的骨髓不适合中国人,成立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中华骨髓库,并具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志愿捐献骨髓者的HLA配型数据入库,将大大增加供者与受者的HLA相配率,它不仅可以为中国公民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服务。

12 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其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

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国际上,六十年代开始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1990年此技术获得诺贝尔奖。

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治疗其它血液及免疫系统。

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和根治白血病医疗手段。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全国每年新增约四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大多数需作移植手术。

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同胞间寻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

虽然无关人群中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万分之一,但是它毕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够有志愿捐献者,还是能为大多数病人提供治愈的机会。

13 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是指将他人的骨髓植入病人的体内,使其生成繁植,重建免疫和造血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

骨髓移植分为自体骨髓移植与异体骨髓移植,异体骨髓移植又分为血缘关系骨髓(同胞兄弟姐妹)移植与非血缘关系骨髓(志愿捐髓者)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与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其有效成份都是造血干细胞,只是采集的方式不同。

骨髓移植,要在局部麻醉下,经过多次骨穿,从骨腔中抽取数百毫升骨髓混合液,然后采集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采用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方法,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约50毫升,其余的血液回输体内,由于进出平衡,方法又简单,对供者很安全。

目前中华骨髓库都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

因为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都来自骨髓中,所以习惯仍然称骨髓移植、骨髓捐献与骨髓库。

14 有意向者多捐献者少白血病患者的康复依赖于整个社会的爱心,因为只有通过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才能得到重建。

5月9日陕西骨髓库招募骨髓捐献志愿者消息发出后,400多人打来电话询问捐献途径。

本次调查中,68.7%的被调查者都表示“非常愿意”加入志愿者行列,骨髓捐献也是为自己的生命做储备。

“他们真的很需要大家的帮助!”因曾目睹白血病患者的痛苦,西安人杜红更加深切的感到了骨髓库对患者的意义。

去年11月,杜红的儿子因血小板病住进了医院,同病房的其他几名患者都有血液病。

今年5月,杜红在钟楼看见一个胳膊上布满伤疤的孩子坐在地上,前面放了一个牌子:寻找匹配的造血干细胞。

仔细一看,那个孩子就是儿子的病友。

尽管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但杜红至今还没有成为捐献志愿者,“不知道到哪里捐献?”并不是所有的爱心都落实到行动中。

本次调查中,79.2%被调查者表示,身边的家人或朋友中“没有捐献者”,而表示“很多人都捐过”的仅有1.9%。

嘉宾观点: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成为捐献骨髓志愿者,我们要做的就是伸出胳膊或者填一张表那么简单,而对那些与死神搏斗的人,这却意味着一次重生的机会,甚至让一个家庭重现生机。

我们相信: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一个被爱心点燃的人,肯定会用更大的爱心去点燃别人的。

15 顾虑阻挡捐献者脚步是什么阻止了捐献者的脚步?调查发现,在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横亘的并非缺乏爱心的冷漠,而是对捐献过程不了解产生的顾虑。

调查中,对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只占到12.9%,71.4%被调查者只知道一些,甚至还有15.8%的被调查者“完全不清楚”。

而这些知识,79.7%的人表示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得来,来自红十字会等医疗机构宣传的仅占4.2%,另有8.2%来自身边人的口耳相传。

这些原因使很多人怀揣爱心却心存担心,始终不敢迈进捐献的行列。

调查中,28.9%的人担心捐献骨髓影响身体健康,27.3%的人担心传染疾病,更有41.4%被调查者因为不懂捐献知识,不敢捐。

在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的办公室里,咨询电话响个不停,工作人员只能不停地重复回答相同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以及资金、人力的限制,陕西分库成立到现在,虽然组织了大量宣传活动,但到目前还没有固定的宣传栏目或者刊物。

”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主任刘耀堂无奈地说。

嘉宾观点:捐献是一项用爱心来营造的公益事业,需要用不断的传播来鼓舞更多的人。

而造血干细胞捐献本身经历了一个由骨髓抽取到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技术问题,其中涉及到的病理并非献血那样容易被人们接纳。

无知是最大的阻碍,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宣传,才能让人们消除疑虑,献出爱心。

16 公众呼吁多关怀鼓励捐献者尽管病患的治愈需要全社会的爱心,但要让捐助群不断扩大,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公众感召力。

除了白血病患者的呼救,有效的组织,全社会的人文关怀氛围,都应当是这种感召力的源泉。

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就目前我国骨髓捐献面临的主要问题,除“相关知识宣传不够”一项比例最高外(64.6%),“社会对捐献者的关怀鼓励不够”几乎被认为是同等重要(60.5%),其次是政府投入不足(45.2%)和公民欠缺捐助意识(43.3%)。

“谁来保护捐献者的爱心?”一位网友留言道,为了捐献,他一连跑了三次,前两次都因为没有针管,最后一次,献血的同时才完成了捐献志愿者登记。

投入不足是又一个原因。

以陕西为例,仅西安市有3辆采血车,2辆流动采血车,共5个捐献点。

而西安以外的宝鸡、渭南等地,都没有捐献点。

在钟楼,每个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捐献者,即便如此,因为采血车的针管不够,一些捐献者只能等到下次献血时一起进行。

捐献者资料采集过程中,除了每个志愿者的血样检验需要500元外,宣传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而陕西分库的资金来源以及有限的工作人员远远赶不上庞大的工作需要。

”刘耀堂称。

“但更重要的还是公民的捐助意识不够。

”刘耀堂强调说,配型成功后,一些捐献者的中途反悔使得患者的生存希望更加渺茫。

嘉宾观点:患者的治愈需要医药和科技,但更需要全社会的爱心捐助。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捐献问题,首先是人们的捐助意识和有效的组织等;同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回报,有爱心是每个人对社会应付起的责任。

17 储蓄爱心受益终身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年轻时当过售货员,他曾为向一个妇人归还零钱而跑了6英里的黑路;在当律师时,法官、陪审团和检察官都知道,只要他出庭,那他的当事人肯定站在正义的一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