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独立本科段)《服饰文化》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7541)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第一章绪论(6学时) (1)第二章服装的起源和目的(4学时) (2)第三章服装的分类(6学时) (3)第四章人体着装和服装的机能(4学时) (4)第五章服装的变迁及其规律(6学时) (5)第六章服装设计(6学时) (6)第七章流行与时代(4学时) (7)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8)[附录] 题型举例 (1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饰文化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7541)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属于服装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服饰文化涵盖了传统学科,又涵盖了新建学科,本课程从大的文化背景讲授服饰所涵盖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服饰有一个整体、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习的其它服装专业课程,特别是服装设计与制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利于开阔学生对服饰文化的视野,加深对服饰内涵的理解,为深入学习其他服装专业课程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对整个服装设计专业的基本概貌、基础理论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应考者应掌握掌握服装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意义以及人体工程学、服装心理学、服装美学、服装设计学、服装流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对服饰文化现象进行一定深度的分析。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属于服装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服装专业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章节重点较平均,按照各章知识点重点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服装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了解服装所涉及到的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服装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服装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三)考核知识点服装相关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四)考核要求1.服装相关基本概念(1)识记:衣裳;衣服;服饰;成衣;服装;时装;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平面裁剪;立体裁剪;服装表演;(2)领会: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服装基本性质(1)识记:服装的物质性;服装的精神性。
(2)领会:服装基本性质的具体表现。
3.本章简单运用:能就服装的基本性质进行举例分析。
第二章服装的起源和目的(4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原始服装的形成过程;掌握不同的服饰起源学说;了解穿衣有哪些目的。
(二)课程内容有关服装起源的各种学说;服装的各种目的(三)考核知识点1.服饰起源学说2.服装的目的(四)考核要求1.服饰起源学说(1)识记:气候适应说;身体保护说;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性羞说。
(2)领会:不同学说的具体内容2.着装目的(1)识记:服装的各种目的(2)领会:不同目的的具体内容3.本章简单运用:能简单阐述穿衣的目的。
4.本章综合运用:能就服装的各种起源学说与服装目的进行举例分析。
第三章服装的分类(6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纤维的种类、织造方面对衣料的分类,掌握各种分类服装的具体类别,了解服装材料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材料的不同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的衣物分类方法,了解衣物形态上的分类,了解服装的各种分类方法。
(二)课程内容衣料的产生与发展;衣料的种类与性能;衣物的各种分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1.纤维的主要种类、衣料的分类2.衣物形态上的分类类型3.现代服装用途分类(四)考核要求1.纤维的主要种类、衣料的分类(1)识记:纤维的主要种类;衣料的分类类别。
(2)领会:根据织造方法对衣料的分类类别;适合服用的材料。
2.衣物形态上的分类类型(1)识记:从衣物成形程度对衣物的分类类别。
(2)领会:各种类别的具体了内容。
3.现代服装用途分类(1)识记:现代服装从用途上的分类类别4.本章简单运用:能简单阐述纤维与衣料的发展过程以及纤维和衣料的分类。
5.本章综合运用:能就服装衣料的发展过程结合现代材料的发展,分析人类衣生活所包含的科技。
第四章人体着装和服装的机能(4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有关人体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服装号型的定义、人体体型的分类以及人体体型的变化,了解人类的着装行为和着装状态,了解服装的各种机能,掌握服装机能分类。
(二)课程内容人体体型分类与各种体型差异;着装行为的表现;服装的各种机能。
(三)考核知识点1.人体生理学知识2.服装机能(四)考核要求1.人体生理学知识(1)识记:体型;号型定义与常见人体体型;(2)领会:体型的要素;不同形式的体型差异;成长体型变化;从体型观察上对体型的分类。
2.服装机能(1)识记:机能划分;防寒机能;个性机能的划分。
(2)领会:防护机能所包含的内容;个性机能所包含的内容。
3.本章简单运用:能简单阐述与人体穿衣相关的生理现象以及服装的各种机能。
4.本章综合运用:能结合现实生活,分析不同条件下各机能的优先状况。
第五章服装的变迁及其规律(6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不同角度服装变迁的形式,了解服装的生态性变化的过程,掌握服装的成长过程。
了解如何分析服装历史性变迁,掌握推动服装历史性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民俗与民族的关系,掌握如何分析服装变化过程中地域因素的影响,了解如何分析服装变化的各种规律。
(二)课程内容不同形式的服装变迁规律(三)考核知识点1.服装的生态性变化2.服装历史性变迁3.服装的地域性变迁4.服装的规律性变迁(四)考核要求1.服装的生态性变化(1)识记:服装发生的样式分类;服装的形态成长与机能成长的归纳。
(2)领会:服装的生态性变化的过程。
2.服装历史性变迁(1)识记:推动服装历史性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2)领会:各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
3.服装的地域性变迁(1)识记:民族服装;民俗服装(2)领会:民族(俗)服装的特点4.服装的规律性变迁(1)识记:服装变迁的各规律(2)领会:各规律的具体内容与关系5.本章简单运用:能简单阐述不同形式的服装变迁。
6.本章综合运用:本章着重考察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能够利用例证分析服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服装变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对服装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服装的影响、服装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第六章服装设计(6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概念与设计种类,了解作为设计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掌握服装设计的概念与设计条件;了解形式美的形态分类与形式原理,掌握形态分类与形式原理在服装上运用;了解色彩学的基本知识与服装色彩的特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与服装配色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服装设计的概念;服装设计的形式美原理;色彩基本知识与服装色彩搭配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1.设计相关基本概念2.形式美基本原理3.色彩学基本知识(四)考核要求1.设计相关基本概念(1)识记:设计的种类;服装设计概念与设计条件;设计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
(2)领会:服装设计的过程;高级时装的组织方式。
2.形式美基本原理(1)识记:形态的分类;形态美的基本原理所包含的内容。
(2)领会:各形态在服装上的运用;形态美的基本原理在服装中的运用。
3.色彩学基本知识(1)识记:色彩混合;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立体;色彩心理现象。
(2)领会:色彩基本属性的具体内容;服装色彩的特点。
4.本章简单应用:形态美的基本原理在服装中的运用;运用色彩调和知识进行服装色彩搭配。
5.本章综合应用:运用形式美的原理进行服装款式的设计;运用色彩调和知识进行服装色彩设计。
第七章流行与时代(4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流行的概念,了解流行的本质特点;了解流行的形式,掌握不同时期流行的特点, 了解流行形式的代表性学说,了解现代典型流行现象。
(二)课程内容流行的概念与本质;流行预测形式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流行特点;流行形式的代表性学说与典型流行现象。
(三)考核知识点1.流行的概念与本质2.流行的特点3.流行形式的代表性学说与典型流行现象(四)考核要求1.流行的概念(1)识记:流行的概念(2)领会:了解流行的本质2.流行的特点(1)识记:从历史时段上所划分的流行。
(2)领会:不同历史阶段流行的特点与代表设计师。
3.流行形式的代表性学说与典型流行现象(1)识记:流行形式的代表性学说。
(2)领会:典型流行现象。
4.本章简单运用:能简单阐述与流行相关的各个概念与现象。
5.本章综合应用:运用相关理论对现代流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本大纲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科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规定了课程学习的内容、深广度、考试范围和标准,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所选用的教材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但与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包含了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与范围,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或难度,在考核时会选择与大纲规定深度或难度相当的内容。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指定教材:李当岐编着,《服装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2.参考资料:[1] 华梅着,《服饰民俗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2] 华梅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1.自学要求:自学应考者应根据本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由李当岐编着的《服装学概论》,它是自学应考者的主要读物。
不要偏离教材、乱看各种辅导材料,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自学应考者要认真掌握本课程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弄清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不要离开理论只分析问题,也不要只讲理论不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方法指导: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个人自学、教师辅导、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来考核应考者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应考者在学习本课程时,在结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同时,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一是依据本大纲,学习好本课程。
二是要上好辅导课,课后要全面系统地复习,将考核要求中识记规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好理解透,将考核要求中领会规定的重点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切忌孤立地去猜重点、背重点。
三是将所学习的知识或理论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