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护理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护理


21
90天存活率
The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which at 90 days was greater in the conventional-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intensivecontrol group (hazard ratio, 1.1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1 to 1.23; P = 0.03).
去除所有幅度未超过一定阈值( >1倍的血糖标准差) 的血糖波动后, 根据第一个有效波动方向计算血糖波动 幅度而得到的平均值
编辑版ppt
24
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 • 胰岛素的分泌反应性、敏感性 • 糖负荷 • 吸收率 • 应激 • 情绪波动
编辑版ppt
12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
抗调节激素
细胞因子的 大量释放
编辑版ppt
外周组织 胰岛素抵抗
13
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征
严重创伤、感染等危重病人 突出表现:病理性高血糖、糖耐量下降 分解代谢增加:负氮平衡 创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率升高 严重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
编辑版ppt
14
– 强化胰岛素治疗组the intensive (i.e., tight) control
• 目标血糖水平81~108 mg/dL (4.5~6.0 mmol/L)
– 传统治疗组the conventional control
• 目标血糖水平180mg/dL(10.0mmol/L)及以下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9
危重病人高血糖
危重患者高血糖常见于三类人群
合并DM的危重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常见于危重患者早期
- 外伤、创伤、烧伤、整形外科、结肠直肠、生殖、 泌尿、肿瘤和外周血管手术、心胸手术等
- 休克状态,尤其败血症引起的休克等 -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风或颅脑损伤等
胃肠外营养患者
- 因手术需胃肠外营养患者
90天存活率强化胰岛素组高 于传统治疗组
编辑版ppt
22
血糖控制水平
• 对指南的接受应该是辨证的 • 血糖控制可以总结为过去是“七(mmol/L)上八(mmol/L)
下”,现在是“八九不离十(mmol/L) • 低血糖危害更大,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编辑版ppt
23
血糖变异性
• 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 指的是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 值之间变化震荡的一种非稳定状态
3.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
4.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措施
编辑版ppt
5
血糖的平衡
来源
正常去路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血糖
氧化分解
CO2+H2O +能量肝糖元Fra bibliotek分解合成
(80~120mg/dL)
肝糖元、 肌糖元
非糖物质
转化 (4.4-6.7mmol/l) 转变
脂肪、某 些氨基酸等
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糖类
主要去路:氧化分解
4.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措施
编辑版ppt
19
血糖控制史上的里程碑
2001
胰岛素 强化 血糖 控制
2008
Sueviving sepsis
campaign
2009
2013
NICE Sugar 研究
ADA糖尿病 指南
编辑版ppt
20
NICE SUGAR研究 :Two target ranges groups
编辑版ppt
10
危重病人高血糖
• 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高血糖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在6.1~7.0 mmol/L和 餐后为8.1~11.1 mmol/L,超越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
• 无糖尿病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
入院后随机2次以上的测量,其空腹血糖≥6.9mmol/L或 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患者低血糖
低血糖: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 严重低血糖为血糖<2.2mmol/L。
编辑版ppt
15
危重患者低血糖原因
• 自身胃肠功能失调 • 肝肾功能低下 • 治疗过程中禁食 • 胰岛素应用不当 • 病情极为危重
编辑版ppt
16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
• 低血糖浓度<2.2mmol/L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 • 低血糖的发生速度和持续时间 • 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 • 年龄 • 无知觉性低血糖:老年人,慢性低血糖病人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与护理
编辑版ppt
1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家属发现患者意识 不清1小时”就诊于急诊科。患者家属1小时前 (约上午10:00)回家时发现患者躺倒在地,呼 之不应,当时未发现患者出现肢体抽搐、双眼 上翻、口吐白沫、舌咬伤或大小便失禁。
编辑版ppt
2
既往患者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硝 苯地平控释片和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患者家属在前1天晚上22:00离开患者时,患 者未诉任何不适,之后患者单独在家。
编辑版ppt
3
体格检查
血压为150/80 mmHg,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 神经科查体:呼之不应,压眶有明显疼痛反应, 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 左侧上下肢可见自主活动,右侧上下肢未见自 主活动 测血糖为1.9mmol/L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1. 血糖的调节 2. 危重患者高、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编辑版ppt
6
血糖水平的调节
–升血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 性激素 HCG
–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体内唯一 降低血糖的激素)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主要内容
1. 血糖的调节 2. 危重患者高、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3.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
4.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措施
➢ 二者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鉴别 ➢ 非糖尿病导致高血糖比糖尿病预后更差
编辑版ppt
11
多重因素导致应激性高血糖
• 胰腺储备 • 胰岛素抵抗
患者体质
应激性 高血糖
疾病因素
• 儿茶酚胺类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作用 • 炎性细胞因子 • 脂毒性
治疗因素
•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 升压药 • 全胃肠外营养 • 肠道营养
编辑版ppt
17
危重患者低血糖的危害
• 危重患者低血糖常较隐匿,更加难以辨别,容易掩盖病情 • 研究报道:血糖<3.3mmol/L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

❖ 危重患者需要护士更加严密观察病情和监测血糖
编辑版ppt
18
主要内容
1. 血糖的调节 2. 危重患者高、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3.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