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介


3、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综合课程, 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介
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梁燕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背景
(一)为什么要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 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而提出来的。 1、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 经济全球化,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 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 际事务等方面。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 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 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要求人们具有信息意 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价值观。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注重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人 们学会学习。 可持续发展时代,要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客观地要求人 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 力,能够自主地思考和规划人生。
德育处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
班主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伍
综合实践任课教师 与 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管 理 系 统 各 部 门 责 任
组织部门 主要工作和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领 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的 导小组 制定,领导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 教导处 负责课程的开发和计划与管理,指 导教研组工作。 教科室 负责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指导课 题组工作。 政教处 负责开发校本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班主任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 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和落 教研组 实,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和引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组 与教研组协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班主任队伍 协同任课教师组织指导本班级学生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过程管 理。 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教师 组织和指导学生课题组完成综合实 践活动任务,并进行专业方面指导。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15分) 社区服务(2分) 社会实践(6分)
三、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启动阶段学 校的建立机构,分层管理,对课程进行整 体规划一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教导处
教科室
附:桐乡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方案
(三)配备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多 层次的指导教师团队
把参与的教师分为三类:指导教师、学术 顾问和协管教师。 指导教师: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 组选拔,每班一名。全面负责所在班级的研 究性学习的管理和指导等所有工作。
协管教师:主要是负责学生管理和组织指导。主要 是两类教师组成。一类是各班级协管,负责班级活 动指导和管理;另外一类来自学校服务部门,如计 算机机房、图书馆等,负责为学生提供一些现场咨 询和基本的技术支持。 学术顾问:负责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专业知识指导。 由学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自由聘请。学术顾问不需 要跟班活动,主要在平时为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所 需知识支持,关注学生的课题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 置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 “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从开发的 主体来看,它是国家制定课程纲要(国家 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以指导(地 方管理),“校本开发”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 要素
旧课程结构: 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经验课程微乎其微; 分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综合课程微乎其微; 必修课程占主导地位,选修课程微乎其微;国家 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得不到实 质的开发。 新课程结构: 新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课程设置了与 “学科课程”相对应的“经验课程”,与“分科 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与“必修课程” 相对应的“选修课程”,为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 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般格式 ——前言:课程理论、性质、意义、指导 思想等。 ——课程目标(总目标、分项目标) ——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要求 ——课程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师资配 备、课时安排、课程资源开发与基地建设。 ——课程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学分认定) (2)教师评价
2、针对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课程教学目标单一,过于强调(偏重)对知识结果的获得与掌握。对 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 实,时代发挥真纳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 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 程目标上,突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课程教学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 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方式单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新课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 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设计学习,实践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 实施,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具有直接的作用。 活动课的局限性,活动课的设计不够规范,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缺乏必 要的区分。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活动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活动课 的继承,是对活动课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活动课的规范。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 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包括五个方面: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 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 度和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的总体规划 与安排,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纲领, 对提高全校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包 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三 个方面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 式、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等做出具体的说明和安排„„防止在课程 开发、实施与管理方面出现混乱现象,保 证课程的顺利开设。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 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 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 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经验性课程一方面指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 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 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 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 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 经验性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经验性课程设计 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 经验性课程的设计面对的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 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按活动 主题的形式来设计活动内容),是经验性课程的基本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经验性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 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出活动主 题。在内容组织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 体系,它的内容组织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而是以学生感 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突出 活动主题,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在课程实施综合 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包括对生活中 遭遇的各种情景和问题的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 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时空上向自然环境、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 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是一 种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 于学科综合。(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 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是对学生生活领域 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1、实施方案 2、开题报告 3、活动记录: 制定研究计划记录、开题答辩记录、活 动情况记录(多次) 4、结题报告 5、个人学习档案 6、小组结题报告评分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 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关于课程类型: 从课程内容分:可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掌握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 为主)与“经验课程”(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 验)”;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分:分为“分科课程(使学生活得逻辑严密和 条例清晰的文化知识)和“综合课程”(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 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新的视野和方法)”; 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分为“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共性)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个性)”;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分为“国家课程(主导价值通过课 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主导价值是满足地方社会发展 的现实需要)与校本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