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养五脏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
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联。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中,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植物五颜六色,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为万物之灵的人提供了食物来源。
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尽相同的。
不同颜色的食物,属性也是不相同的,归经也不同。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
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
比如:你的胃里有火,你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辣,难受。
反之,你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舒服。
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除湿与发散风寒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适时补充身体的需求。
要学会辨别寒与热,分清阴阳。
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他(她)有脂肪肝、高血脂,就是喜欢吃肥肉。
这种喜欢太过,喜欢得出了毛病的情况,你就要控制某些喜欢的食物了。
再喜欢的食物,也只能适当地吃,适可而止.
五色对五脏的滋养
《黄帝内经》中说: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
以大家常吃的绿豆、红豆、黄豆、白豆、黑豆为例:
五豆的功用:
绿豆的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红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黄疸等症。
有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黄豆的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益气补脾,入脾经
白豆(饭豆)的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
黑豆的功效: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长沙话叫:地菜子,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长沙话叫雍菜、四声音)、木耳菜、绿莧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水果等。
红色补心
常见红色食物红豆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
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
五色五味所入
药物归经学说的内容之一。
这是古人从五行学说出发,通过五色五味与五行所属,与脏腑经脉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
即:色青、味酸属木,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
色赤、味苦属火,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
色黄、味甘属土,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
色白、味辛属金,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
色黑、味咸属水,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
五宜
五类谷、肉、果、菜适合于五脏病的,称为五宜。
语出《灵枢.五味篇》。
五类谷、肉、果、菜适合于五脏病的,称为五宜。
如脾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
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宜食黄麦、鹅肉、桃、葱。
五宜的说法迁就五行学说,其中可能有的有些道理,但多数是牵强附会的。
五走
五走及酸走筋,辛走气,咸走骨,苦走血,甘走肉。
语出《灵枢.九针篇》。
如“酸走筋,辛走气,咸走骨,苦走血,甘走肉。
语出《灵枢.五味篇》。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
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
注:《素问.至真要大论》作“先入”,意义相同。
五色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的五种颜色。
指青、黄、赤、白、黑的五种颜色。
按照五行学说,它们的归类是:青属木
属肝,黄属土属脾,赤属火属心,白属金属肺,黑属水属肾。
但以此来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宾际,与病史和脉证互参,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
五色主病
五色主病指五行学说中的五脏配五色,此五者均为一般情况下的病色,合称为五色主病。
五行学说中的五脏配五色。
即:青色主肝病,赤色主心病,黄色主脾病,白
色主肺病,黑色主肾病,此五者均为一般情况下的病色,合称为五色主病。
后世在临
床实践中发展了五色主病的理论,较为切合实际。
归纳为:青色主风病,寒病、痛证、惊风等;赤色主热病(包括虚热、实热);黄色主湿热,寒湿或血虚;白色主虚证,寒证;黑色主寒证、痛证及劳伤、血瘀等。
六变
六变指急、缓、大、小、滑,濇六种脉象的病理变化。
指急、缓、大、小、滑,濇六种脉象的病理变化。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病之六变者,....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濇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这里六者均指脉搏的形象,并非指快慢。
急,即弦紧,多见于外感寒邪;缓,脉波纵缓而长,主气盛或实热;大,即浮大,主阳盛阴虚,故说多气少血;小,即细脉,主气血俱虚;滑,即流畅滑利,属阳气旺盛的健康脉象,亦见于热病;濇,脉来艰濇,主血瘀,因气虚不运,或寒邪阻滞气血所致。
指“八纲”中的表、里、虚.实、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