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题目: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一)、17~18世纪大革命前的教育一,初等教育教育内容:宗教教育在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天主教的影响最大,辅助读.写.算的教学。

教育制度; 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

教育对象:面向下层的子女免学费。

(富人家请家庭教师开启学生的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教育学校: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教育内容:拉丁语及“七艺”科目。

(17世纪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仅次于耶稣会。

特别是18世纪中期耶稣会被逐后,更成为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三,高等教育代表:巴黎大学16.17世纪,一批新型教育和研究机构应时代之需而先后建立,后来它们成为法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枝。

进入18世纪,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

高等专科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它的出现标志着法国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使法国高等教育进入独具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学并存且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历史新阶段。

特点:17~18世纪期间,法国的初等教育始终掌握在教会手里。

各教派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竞相开办学校,利用学校传播宗教教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派都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方案,要求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教育。

由于政局不稳,这些方案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

发生于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

在大革命期间,法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受到彻底的冲刷和改造,旧大学被取缔,各种专科学校得到发展、改组或创建,此外还创立了某些专门研究机构。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和改革(1789~1794)1789~1894年法国革命的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次更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过方案,其中著名的有康多、雷佩尔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

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实行,但对法国产生了影响。

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

共同点是: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

这一时期教育是实际情况是:一,初等教育远未普及。

二,中等教育,政府设立中央学校(设在每郡首府),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被重视,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

法国革命中制定塔列兰教育法案、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都不同程度表现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在男女平等、成人教育方面也提出要求,不过它们毕竟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一些方案中大大限制了劳动子女获得初等以上教育的机会和权力。

(三)、拿破仑执政时期(1799—1814)的教育为牢固掌握教育管理权,拿破仑授意颁布《关于创办帝国大学以及这个的教育团体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法令》(1806年)及《关于帝国大学条令的政令》(1808年)。

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确立的以中央集权为鲜明特征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后来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后来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也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某种变化,但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一直保留至今。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

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

一,初等教育小学由地方或教会办理,但受中央监督,学习读、写、算。

拿破仑对初等教育不大感兴趣,而特别重视中等、高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中央学校停办,存在下列中学:国立中学:教授古典语言、历史、修辞、逻辑、数学、物理学等的基本知识;市立中学:教授古典语言基础、历史和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私立学校:课程深度与市立中学相当;寄宿学校(私立):程度低于私立学校。

中学一般修业6年,自然科学一般不受重视,中学与大学相衔接。

这一时期中学发展很快,至1813年有国立中学46所,至1814年有市立中学500所。

三,高等教育大学设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以培养专门人才;设文学院、理学院,以授予学位(业士、学士)为主要职责,其课程是“国立中学学业的继续和补充”;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拿破仑的重视,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

概括起来,拿破仑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在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教育的前提下保留宗教教育和教会学校,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重视中、高等教育,轻视初等教育和女子教育。

由于拿破仑穷兵黩武,对外战争的失利导致波旁王朝复辟。

复辟时期(1815—1830)宗教势力大增,法国教育出现倒退。

1830年7月,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波旁王朝。

但是胜利果实被大资产阶级即金融贵族窃取,“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四)、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的教育这一时期教育的特点是初等教育受到极大的重视,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需要训练工人。

这一时期对初等教育的重视恰好与仅仅重视中、高等教育的拿破仑教育体制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制体系的基础。

基佐法案(1833年颁布,历史学家基佐当时是教育部长,1840—1848年为七月王朝政府首相)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这一时期的小学和师范学校数目大增,从1836年起还设立了女子小学。

(五)、第二共和国时期(1848—1852)的教育1848年欧洲革命形势高涨,工业资产阶级利用法国人民1848年二月革命的力量,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1848—1852),实行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二共和国初期的宪法草案和卡诺教育方案,肯定通过国家免费受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要求删掉初等教育课程中的宗教课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要求。

但是,资产阶级在镇压1848年6月巴黎人民起义之后日趋反动,正式通过的1848年宪法一笔勾销了上述关于劳动人民教育权的种种规定。

1850年3月议会通过的法卢教育法案(法卢是一个耶稣会教徒,镇压六月起义的鼓吹者)在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控制的基础上,恢复教会对教育的监督权,在学校中大大加强宗教教育。

这个法案是对卡诺法案的否定。

法卢法案由于符合资产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法国一直实施了五十多年,到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二共和国后期的资产阶级既要防止王党复辟,又要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只有依靠军事独裁的统治。

1851年12月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乘机发动政变,并于1852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代表的仍然是大工业资产阶级和大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初等教育由于私人及宗教势力参与初等教育的兴办与发展,初等学校数量大增。

二,高等教育受到制约。

三,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受到冲击且没有起色。

大学固步自封,难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更新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六)、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的教育这一时期继续施行法卢教育法案,除了教育直接受中央统制外,教会拥有办学校管学校的特权,所以学校教育工作中充满着宗教和君主制度的精神。

初等学校全部掌握在教会手中,神学是主课。

中学仍分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两种,修业八年,但教学内容上的古典主义逐渐有所改变。

从1852年起实行文、实分科,到1865年又改办实科性质的中学,可是这种学校的地位低于文科中学。

在教学方法上,无论中学、小学,仍以死记硬背为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期间(1870—1871)崩溃,法国恢复共和,但临时政府的卖国行为引起人民的不满,法国人民不断举行武装起义,1871年3月18日巴黎起义成功,建立了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后,资产阶级建立了第三共和国(1875—1940)。

(七)、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教育(一)1875—1900年共和党执政以后,根据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着手改革教育。

教育部长费里在1881—1882年先后颁布了几个教育方案,主要是对初等教育的改革作出安排。

根据费里法案,初等教育应是世俗的(废除法卢法案中给予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以“公民和道德”课取代宗教课,但法国教育的宗教性仍很强)、免费的(免除了公立母亲学校和小学的学费)、普及的(此时规定6~13岁的儿童都应入小学受七年的义务教育),因此公立小学发展很快。

1886年以后又在初等学校之上设立三年制的高等小学,学生毕业后升入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这一学校系统主要是供劳动人民子女就读的。

至此,法国双轨的学校制度已见轮廓。

另一学校轨道主要是供特权阶级子女就读的,他们一般先受家庭教育,然后进中学预备班,经过严格考试(这种考试是在小学就读的学生难以通过的,因为课程不一样)升入国立中学、市立中学或现代中学(原先那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于1891年改称现代中学,它取消了古代语而改为学习两种现代外语,这种学校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中学毕业考试及格即获学士学位,可以升入大学。

此时法国的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所改变和发展。

巴黎师范学校在1845年改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又于这时改称巴黎男子高等师范学校,另于1881年创立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法国古老的大学逐渐朝着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巴黎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包括许多独立学院、具有近代大学规模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并且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已是法国高等文化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中心。

教育行政方面仍为拿破仑时代所确立的严密的中央集权制。

(二)1900—1940年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教育制度是在上一时期所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20世纪仍然没有变化,全国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在中央政府的教育部严密控制之下。

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

1902年以后,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同时废止“法卢法案”。

法国的双轨学制在20世纪初继续存在。

1925年以后,由于各方面进步社会力量坚持不懈的斗争,当局不得不作些改革,将初等教育改为统一学校,小学毕业经过严格考试可以升入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