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基础教程一、概述:在有些人看来,摄影很容易,尤其是使用傻瓜相机,一按快门就可以了,没错,这只是单纯的指一张照片的制造。
实际上,如果要拍出好的摄影作品,没有认真的学习及长期的实践是不行的。
有点像开车,操作很简单,但真要掌握这项技能,得经过一段时间磨练。
如果在各种场景都拍出好照片,需要灵活掌握相机的各种控制功能,根据光照情况选择光圈、速度、拍摄角度等等。
除了相机的使用技术外,摄影师的内涵也是重要的因素,对景色取景、用光、构图也有很多讲究的。
比如绘画,拿画笔在纸上涂抹,很简单,但画出好画必须有艺术家的水平和眼光。
二、数码相机的构造:单反相机就是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是指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就是名为单镜头反光相机(简称单反)。
工作原理:在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影像传感器)上感光,完成曝光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而影像传感器将影像信号传到影像处理芯片,处理后的影像再储存到记忆卡上。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1、单反数码相机构造:大部分单反数码相机延用了传统胶片相机的135系统,保持采用单镜头反光式设计,拍摄模式、测光方式、聚焦方式、内置闪光方式等几乎保持不变,增加了机身内置影像感应器、ISO感光度设定功能、白平衡设定功能、储存记忆卡插槽、LCD回放浏览屏、电子数字菜单设置、多种接口等。
2、感光元件(影像传感器)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
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 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和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
CCD CMOS 3、全画幅(FX)与非全画幅(DX):所谓的全画幅其实只指感光元件(影像传感器)的尺寸与传统135相机的胶片尺寸一致的称为全画幅,即尺寸是36mmX24mm,而非全画幅就是指小于36mmX24mm的尺寸叫非全画幅。
非全画幅的面积大约是全画幅的40%。
所以焦距增长了,视像场景缩小了,非全画幅相机在使用全画幅相机的镜头时原来镜头上的焦距就产生了变化,要乘以1.5或1.6的倍数。
如:全画幅200mm镜头安装在非全画幅相机上时,此时的镜头焦距是200X1.5=300mm。
三、镜头的种类1、构成:由镜片、镜筒、调节装置、变焦环组成,标有光圈,焦距,口径数据等。
不同规格的镜头有不同的光学系统,镜头的光圈越大制造工艺越复杂,所以价格也越贵,如F2.8光圈比F4.5光圈的镜头要翻倍的价格。
在当前的135摄影系统下不同品牌相机的镜头卡口是不一样的,相机必须安装相同卡口的镜头才能使用,比如尼康的镜头不能装在佳能的相机上,佳能的镜头也不能装在尼康的相机上。
有些专门生产镜头的厂家就针对不同品牌相机的卡口来生产镜头,以占领一定的消费市场。
2、镜头的结构:镜头的构造其主要是由镜片构成的。
目前任何一款相机的镜头都不可能是由一块镜片组成,一个镜头往往是由多块镜片构成,根据需要这些镜片又会组成小组,从而把要拍摄的对象尽可能清晰、准确的还原。
所有镜头上都有标示最大的光圈值,有的是F2.8,说明此支镜头的最大光圈是2.8;有的是F3.5—F5.6,说明此支镜头在变焦广角端最大光圈是3.5,在中焦或长焦端最大光圈只能去到5.6。
除了镜片的数目之外,镜头的材质也是镜头结构的一个技术指标。
目前镜头的材质一般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和塑料。
这两种材质是和镜头生产商所采用的技术和特点有关的。
两种材质的镜头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金属镜头稳重,意外摔碰不易变形,专业镜头通常都使用金属材料做外壳;塑料镜头轻巧,成本低,但意外摔碰容易造成结构损坏和变形,套机里的镜头多数是塑料材质外壳。
3、镜头焦距段的划分(全画幅状态下):1、超广角:8—20mm2、广角:24—35mm3、中焦:40—60mm4、长焦:70—300mm5、望远镜头:500—1000mm镜头的配置:(给自己定位)1、专业发烧友:鱼眼、广角、定焦标准、长焦、微距等大光圈镜头齐备。
2、业余发烧友:小倍数(3倍)的广角到中焦变焦镜头,中焦到长焦变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3、旅游爱好者:大倍数(5—8倍)的广角到长焦变焦镜头(俗称一镜走天涯)。
(一)、专业相机拍摄模式:专业数码相机的机顶显示屏上有A/ S/ P/ M 四种拍摄模式。
1、A(Av):A档是指光圈优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你所能调节的只是光圈数据,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个恰当的快门速度,保证相机正确的曝光量。
2、S(Tv):S档与A档刚好相反,它是快门速度优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你所能调节的是快门速度数据,相机会根据你所选定的速度再依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个合适的光圈,这个模式一般用在运动摄影或者固定速度摄影较多。
请注意,S档会出现光圈溢出的情况,3、P :p档也称程序曝光,在该模式下,相机将依照一个使大多数情况下能达到最佳曝光的内置程序来自动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
可以通过旋转主指令盘来选择不同的快门和光圈组合,所有组合将产生同样的曝光(类似于自动模式,区别在于全自动模式不能调整任何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程序曝光模式则可以调节速度和光圈值)。
4、M:M档就是全手动档,在这个曝光模式下根据内置测光系统需要手动随意调节光圈和速度,如果经验不足,没把握好光圈与快门的关系,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现象。
但是有丰富经验的摄影师较喜欢使用M档模式。
新手在使用M档时如何判断测光的准确度?可以通过取景器液晶屏下测光值的偏向来判断,如果指标在0的位置,显示测光平衡;如果指标偏向+,显示测光量增加,会曝光过度;如果指标偏向—,显示测光量减少,会曝光不足。
(二)、入门级或消费级数码相机转盘上有Auto/A/S/P/M拍摄模式和各种场景拍摄模式。
1、Auto:这是全自动模式,在Auto模式下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自动给出一组快门与光圈的拍摄数据,你所需要做的是按下快门就可以了,也叫傻瓜模式。
2、风景模式:拍摄风景名胜时,数码相机自动把光圈调到最小以增加景深,另外对焦也变成无限远,使相片获得最清晰的效果。
3、人像模式:用来拍摄人物相片,如证件照。
数码相机自动把光圈调到最大,做出浅景深的效果。
而有些相机还会使用能够表现更强肤色效果的色调、对比度或柔化效果进行拍摄,以突出人像主体。
4、夜景模式:夜景模式一般有两种,前者使用1/10秒左右的快门进行拍摄,从而有可能导致曝光不足。
而后者则使用数秒长的快门曝光时间,以保证相片充分曝光,相片画面也会比较亮。
上述两种都使用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同时闪光灯也会关闭。
5、动态模式(运动模式):用来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数码相机自动把快门速度调到较快(1/500秒),或提高ISO感光值。
6、微距模式:用来拍摄细微的目标,如花蕊、昆虫等等。
便携式数码相机在设定微距功能状态下,相机自动使用“微距”焦距,并关闭闪光灯,距离主体1—2厘米的近距离拍摄。
(三)、光圈(主要是控制光进入相机的多与少)光圈又称为相对孔径,是镜头中由若干金属片组成、可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光圈系数用F值描述,F值数越小,表示光圈越大,相机捕捉的光线就越多;F值数越大,表示光圈越小,相机捕捉的光线就越少。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光圈的作用:①、控制曝光:光圈的大小决定通光量的多少,从而决定曝光的准确性。
②、控制清晰范围:光圈的大小对拍摄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有影响,光圈大清晰范围小,光圈小则清晰范围大,成反比。
(四)景深:所谓的景深,就是在拍摄的场景中,被摄主体呈现出清晰的范围。
影响景深的变化有3个因素:光圈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物距的远近。
1、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就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拍风光多使用小光圈,有利于前后景色都清晰;拍人物花卉多使用大光圈,有利于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2、镜头焦距的长短:在相同的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
所以,在同等的F2.8光圈下,200mm的长焦镜头虚化背景要比24mm的广角镜头虚化得漂亮。
3、物距的远近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相同的情况下,被摄物体到相机的距离(物距)不同,其景深范围也不同。
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
(五)、快门(主要是控制光进入相机时间的长与短)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或镜头内用来控制光线通过镜头照射到影像传感器的时间长短的一个装置,使用寿命在10万至30万次左右。
快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器件,不至于曝光,快门总是关闭的;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后,只要按下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使照相机内的影像传感器获得正确的曝光,光穿过快门进入感光器件,写入记忆卡。
单反相机快门设定有:B门、30秒、20秒、15秒、10秒、8秒、6秒…….½秒、1/4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3000秒、1/8000秒。
1、点测光:点测光方式不是对整个画面,而是对画面中央一个很小的区域进行测光,区域的大小一般为总画面的2%左右,该区域与整个画面相比,可近似地看成是一个点,因而得名。
测光点可以通过方向按钮选择移动。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测光模式是将取景范围分成中央区域和四周区域,侧重于中央区域的测光,并兼顾四周的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