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先天性心脏病1

儿科学:先天性心脏病1


主动脉 体循环↓ (有效循环) VSD 右室 肺A 肺循环↑(无效循环)
心室间压差
缺损面积
肺小动脉阻力
Qp>Qs 从肺动脉瓣或二尖瓣血流量中 减去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血流量即分流量
17
小VSD:分流量少,一般无症状 中VSD:分流量大,Qp可达Qs的1.5~3.0倍以
上 大VSD:缺损巨大,缺损口本身对左右分流不
44
45
46
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改变:
1.分流量大小取决于 ⑴缺损大小 ⑵左右心房的压差? ⑶两侧心室顺应性不同(充盈阻力不同)
左向右分流型 右向左分流型 无分流型
11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12
概述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最 常见类型,约占30-60%左右, 可单独存在占25%,女>男, 为1.3∶1,更多与其它畸形合 并存在 。
13
分类
临床常用Anderson基于胚胎学和解剖学原 则的分法:
8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
<1>. 肺循环建立 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循环阻力↓,右室到肺动 脉血流↑,右心房压力↓。 左心房回流↑ ,左心房压力↑ 。
<2>. 卵圆孔关闭 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
<3>. 动脉导管关闭 先功能关闭(约15小时)后解剖上关闭,约 80%于生后3个月,95%于生后1年内
9
膜周部缺损 占75% 肌部缺损 占20% 双动脉下型缺损:易伴肺动脉高压 对位不良型
14
室间隔缺损
15
按缺损程度分
小型室缺:<5mm;或<50%主动脉瓣环大小 中型室缺:5~15mm;或50~100%主动脉瓣
环大小 大型室缺:>15mm;或>100%主动脉瓣环大

16
病理生理
左房 左室 分流大小
病因
<1>.内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畸变 ( 2 1 三 体 、 CATCH22 ) ; 单 基 因 突 变 ( Elastin、 Fibrillin)
<2>.外因:A. 宫内感染:风疹病毒
B. 孕母缺乏叶酸
C. 大剂量放射线接触
D. 药物
E. 代谢性疾病
F. 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病
10
分 类:
先天性心脏病
1
概述
居小儿心血管疾病之首位 国外近4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占活
产婴儿中的5-8‰ 我国上海资料为6.87‰
2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
一、心脏胚胎发育 :
1. 房室划分 2. 主动脉与肺动脉形成 3. 室间隔的形成:
<1>.肌隔,心底向上生长 <2>.心内膜垫向下生长 <3>.小部分为动脉总干及心球分化成主动脉和肺动 脉时其间隔向下延伸部分 4. 左右心房划分:第3周末,第一房间隔及第二房间隔
23
X-RAY
小型VSD:心外形可正常,或肺动脉段延长或轻微 突出,肺野轻度充血
中型VSD:心影轻至中度增大,左房、左室增大, 以左室为主,主A弓影较小,肺A段扩张,肺野充 血
大型VSD:心影中度以上增大,左右室增大,以右 室为主,肺A段突出明显,肺野明显充血
艾森曼格综合征:肺A主支增粗,肺外周血管影很 少,宛如枯萎的秃枝,心影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大
向 频谱超声:测量分流速度、计算跨隔压差和右
心室收缩压,肺A压;测肺A瓣口和二尖瓣口血 流量计算Qp、测主A瓣口和三尖瓣口血流量计 算Qs
28
29
胸骨旁五腔
30
心导管
进一步证实诊断:右室血氧含量高于右 房1%,提示心室水平左 → 右分流
评价肺A高压程度及计算肺血管阻力及体 肺分流量
造影:心腔形态、大小、心室水平分流 束的起源、部位、时相、数目、大小及 除外其他合并畸形
构成阻力,自由交通,非限制性室缺
18
临床表现
取决于分流大小 1.缺损小→仅有杂音而无症状 2.缺损大→体循环少血、肺循环多血→症状明显
体征亦著:心尖搏动增强,心前区隆起,心 浊音界下左下扩大,3~4LSBⅢ—ⅣSM杂音,粗 糙, 响亮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有震颤。 杂音形成原理:高速血流通过室间隔缺损时形成湍流
19
临床表现
3. P2增强或亢进 4.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二尖瓣相对狭窄
20
大量左 右分流
Qp↑
超过肺血管床的容量限度
血管重构←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小A痉挛 容量性肺A高压
管腔变小、梗阻
阻力性肺A高压
右 左分流
艾森曼格综合征
21
临床表现
5. 新生儿、早产儿、高原地区
22
并发症:
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心衰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选择要考虑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 解剖类型,自然闭合几率、临床症状和并 发症等。
大缺损合并难以控制的心衰或肺动脉压力 持续升高、动脉下型室缺以及心室扩张等 均应手术治疗。
35
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治疗
36
介入治疗
近年来采用Amplatzer伞膜部或肌部缺损封 堵器介入治疗。
37
国产新型封堵器
38
39
40
41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42
概述
房间隔缺损为常见先心病,发病率约 为活产婴儿1/1500,占先心病的5-10%, 女性多见,男∶女为1∶2
43
分类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24
25
26
EKG
小型VSD:可正常或轻度左室肥大 中型VSD:RV5、V6升高伴深Q波,T波直
立高尖对称,左室大为主 大型VSD:双室肥厚或右室肥厚
27
ECHO
可解剖定位和测量大小,<2mm可不被发现 二维显示缺损直接征象——回声中断的部位、
数目与大小 彩超:分流束的起源、部位、数目、大小及方
31
右前斜位30度
32
自然病程
自然关闭约21—63%,一般在5年内,尤以1 岁内,可观察到5岁。规律:小型缺损闭合率 高,大型缺损闭合率低,肌部、膜周部闭合 率高(大约80%可愈合),肺动脉下型或双动 脉下的漏斗隔缺损一般不会自然闭合,合并 肺动脉高压很难自行闭合。
33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6
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一条通路:卵圆孔 两根导管:动脉导管、静脉导管 三支血管:两支脐动脉、一支脐静脉
7
由胎盘来的动脉血
脐静脉 肝与门静脉吻合
静脉导管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2/3入右心室 肺动脉 (少)
动脉导管 降主动脉
胎盘
右心房
约1/3经卵圆孔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