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侵犯财产罪【本讲聚焦】财产犯罪是司法考试的重中之重。
考试时除了反复考查本章犯罪的犯罪构成外,对总则中共同犯罪、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等内容的考查也常常以本章犯罪为背景。
所以,对这些“每个毛孔都滴着分数”的超级犯罪要深入、彻底地掌握。
相似犯罪之间的辨析是本章的重点。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区别、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必须掌握的。
【目次】考点1 本讲概述考点2 取得型犯罪考点3 毁弃型犯罪考点4 拒绝支付型犯罪【知识点结构】侵犯财产罪的法益刑法上的财物的认定概述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利用意思排除意思死者的占有平和型:盗窃罪违反被害人意志的犯罪暴力型:抢劫罪、抢夺罪转移占有的犯罪欺骗型:诈骗罪利用被害人瑕疵意志的犯罪胁迫型:敲诈勒索罪取得型犯罪具有不法所有侵占罪目的的犯罪职务侵占罪财产犯罪的分类不转移占有的犯罪不具有不法所有挪用资金罪目的的犯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毁弃型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拒绝支付型犯罪: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相似犯罪的辨析: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区别、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考点1 本讲概述一、财产犯罪的法益★★★【知识点讲解】表40 财产犯罪的法益及财产的范围法益:占有合法占有:有所有权的占有和无所有权的占有非法占有:对犯罪所得的占有例外:如果遇到本权者的维权行为,则不再保护非法占有。
财产的范围包括狭义的财物与财产性利益。
【学术争议】财产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例如,为了不归还代为保管的名画,杀死画的主人,能构成抢劫罪吗?(2016年卷四第二题节选)【司法部的答案】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两种处理意见。
其一,认定为侵占罪与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理由是,赵某已经占有了名画,不可能对名画实施抢劫行为,杀人行为同时使得赵某将名画据为己有,所以,赵某对名画成立(委托物)侵占罪,对钱某的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
其二,认定成立抢劫罪一罪。
理由是,赵某杀害钱某是为了使名画不被返还,钱某对名画的返还请求权是一种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所以,赵某属于抢劫财产性利益。
【知识点运用】(1)甲欠乙十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
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十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
应如何认定甲的行为?(2010年试卷二第17题)1(2)丙伪造医院收费章,骗得医院免费为其患有尿毒症的妻子透析数年,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17万元。
丙构成诈骗罪吗?2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知识点讲解】●非法占有目的,是指排除权利人,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财物进行支配,并遵从财物可能具有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
表41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构成非法占有目的由“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构成。
须同时具备。
骗用、盗用无排除意思——无非法占有目的单纯毁坏、隐匿财物无利用意思——无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占有的目的,既包括使行为人自己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包括使第三者(包括单位)非法占有为目的。
3【知识点运用一】下列哪些选项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2011年试卷二第61题)41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因为欠条属于财产性利益。
抢回欠条能够消灭债务。
2构成。
这个就是骗取财产性利益,即骗人免了自己的债。
3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5版。
第959页。
4【答案】ABC。
选项D没有利用的意思。
A.男性基于癖好入户窃取女士内衣B.为了燃柴取暖而窃取他人木质家具C.骗取他人钢材后作为废品卖给废品回收公司D.杀人后为避免公安机关识别被害人身份,将被害人钱包等物丢弃【提示】哪些选项同时具有利用意思和排除意思?三、占有的认定★★★★★【本节聚焦】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
【知识点讲解】表42 占有的认定状态认定事实上握有、持有某物他人占有社会观念上的占有按照社会的一般观念认定。
要通过考察财物的形状、体积、价值、通常的存放状态等,得出合理结论。
(1)只要是在他人的事实支配领域内的财物即使他人没有现实地握有或监视,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
(2)虽然处于他人支配领域之外,但存在可以推知由他人事实上支配的状态时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
(3)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
(4)当数人共同管理某种财物,而且存在上下主从关系时刑法上的占有通常属于上位者(店主),而不属于下位者(店员)。
【辨析】甲坐上出租车,看见前乘客的包落在座位上,前乘客尚在车旁付款。
甲急催司机离开,将该包据为己有。
甲构成何罪?5【知识点运用二】(1)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盗窃罪(不考虑数额)?(2016年试卷二第59题)6A.酒店服务员甲在帮客人拎包时,将包中的手机放入自己的口袋据为己有B.客人在小饭馆吃饭时,将手机放在收银台边上充电,请服务员乙帮忙照看。
乙假意答应,却将手机据为己有C.旅客将行李放在托运柜台旁,到相距20余米的另一柜台问事时,机场清洁工丙将该行李拿走据为己有D.顾客购物时将车钥匙遗忘在收银台,收银员问是谁的,丁谎称是自己的,然后持该钥匙将顾客的车开走2.乙(16周岁)进城打工,用人单位要求乙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发放工资。
乙忘带身份证,借用老乡甲的身份证以甲的名义办理了银行卡。
乙将银行卡号提供给用人单位后,请甲保管银行卡。
数月后,甲持该卡到银行柜台办理密码挂失,取出1万余元现金,拒不退还。
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2014年试卷二第18题)7A.信用卡诈骗罪5甲构成盗窃罪。
在社会观念上认为,前乘客此时仍然占有其财物。
6[答案] ABCD。
在A、B、C中,财物均由原主人占有。
在D中,丁骗取到的只是钥匙,顾客或者收银员并没有将汽车处分给他,所以他构成盗窃罪。
7【答案】D。
甲的行为的实质是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该卡在法律上属于甲所有,所以甲持该卡到银行取钱,不构成任何犯罪。
B.诈骗罪C.盗窃罪(间接正犯)D.侵占罪【提示】参见前述讲解。
四、死者的占有【本讲聚焦】死者的占有是刑法理论上迄今仍有争议的问题。
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
在考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
【知识点讲解】表43 死者的占有(司考观点)(1)为劫财而杀人,然后取财的将前后行为统一评价为一个抢劫罪。
(2)原则上不承认死者的占有取得死者财物的行为通常构成侵占罪,尤其是与死亡原因无关的第三人取得死者财物的,成立侵占罪。
(3)如果取财者就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交通肇事等的行为人,而且是在实施故意伤害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意杀害被害人、交通肇事引起被害人死亡之后,立即起意,从被害人尸体上夺取财物的,承认死者生前的占有继续存在从而肯定占有,得出取得财物的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结论。
这种结论能够得到公众认同(周光权)。
(4)如果取财者是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人,但其取财行为发生在被害人死亡较长一段时间后,例如行为人杀害被害人1年之后,怀疑其随身携带有价值高昂的财物,而挖坟掘墓取得死者随身财物的成立侵占罪。
说明:(3)看起来和(2)有些矛盾,如此解释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的定性问题,与传统的占有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是这种结论能够得到公众认同。
在这个意义上,刑法要保护的是一种得到社会一般观念认同的占有(周光权教授语)。
(3)和现行的司法解释也是一致的。
【学术争议】在死者能否占有其财物上,存在两种不同观点(详见下文)。
【知识点运用三】陈某为求职,要求制作假证的李某为其定制一份本科文凭。
双方因价格发生争执,陈某恼羞成怒,长时间勒住李某脖子,致其窒息身亡。
陈某将李某尸体拖入树林,准备逃跑时忽然想到李某身有财物,遂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价值1万余元。
对陈某取财的行为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包括结论与基本理由)?(2011年试卷四第2题节选)【提示】司法部的答案如下:对本行为主要存在两种处理意见:其一,如认为死者仍然占有其财物的,本行为成立盗窃罪;其二,如认为死者不可占有其财物的,本行为成立侵占罪。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2005年最高法《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条的规定,本行为构成盗窃罪。
考点2 取得型犯罪一、转移占有的犯罪1. 抢劫罪★★★★★【法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考点提示】(1)抢劫罪的行为方式:手段行为(暴力、胁迫)+目的行为(取得财物)。
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之间要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才成立抢劫既遂。
即,被害人因为被压制而交付财物。
【特别提示】压制同时在场的其他人,使被害人因为恐惧而交付财物的,也成立抢劫罪既遂。
★★★如果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则为抢劫未遂。
【辨析1】甲抢劫乙,乙逃跑时失落财物。
甲捡起财物离去。
甲成立抢劫既遂吗?8【辨析2】甲欠乙十万元久不归还,乙多次催要并辱骂甲“不是人”。
甲想:“杀死乙就没人催债”了。
于是将乙杀死。
甲构成抢劫罪还是故意杀人罪?91)暴力、胁迫方式:“暴力性”和“当场性”。
2)其他方法: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压制被害人的方法。
例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等。
手段行为要求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如果是由于被害人自己的原因或与行为人无关的第三者的原因使被害人不能或不知反抗,行为人仅仅利用了这个便利条件获取财物的,不构成抢劫罪而构成盗窃罪。
(2)抢劫罪的加重构成★★★有八种加重情节的,起刑十年。
1)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一是“户”的范围。
“户”指住所,包括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特征。
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
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
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但仍应认定为抢劫。
2)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详见后文)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指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
4)“持枪抢劫”的认定:真枪。
5)其他加重情节:A.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包含过失和间接故意;8甲构成抢劫罪的未遂和侵占罪,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