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2、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课前准备:课见、一些动植物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
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
二、新课(1)1、观察蜗牛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
——>>注意:珍爱生命1使用放大镜 P30移动被观察物体,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观察指甲、头发和课文上的文字已经其他。
2观察蜗牛的身体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让学生上台指出)【分小组进行,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纪律,发言,记录人等,可灵活一点】3探究蜗牛的感觉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举。
探究步骤: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1、我们的问题是: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5、我们的结论是:小组总结,老师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
【其他参考课题】第二章:观察生物1、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2、蜗牛喜欢吃什么?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作业】: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PS: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规范。
三、新课(2)2、生物与非生物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
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1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2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举。
【生物的基本标准】: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能进行新陈代谢要营养,要排泄会生长能生长、长大应激性对刺激有反应生殖和发育能繁殖后代遗传变异的特性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会变化,进化4、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动物 | 植物两界说:动物、植物| 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1)获得营养的方式 P71 练习1、2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2)运动的快慢植物:不能快速运动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第二章:观察生物(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动物)总结分类的理由,合并类似的区别 P34【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
四、关于分组实验:观察蚯蚓在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挖,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
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
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
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蚯蚓。
这种活动,学生兴趣很足,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所以,在观察前的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这样不至于玩是玩了,学没学。
第二章:观察生物2.2 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重点难点:1、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
2、在于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课前准备:课件的收集和制作,视频的效果会比图片更好。
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
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先来看一个例子: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SONY摄象机 PARK钢笔奥迪四驱车德芙巧克力飘柔洗发水雅戈尔西服舒肤佳香皂长虹彩电罗蒙衬衫LG冰箱电子狗阿咪奶糖FUJI数码相机广博笔记本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如: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都已经被我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过了。
问: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呢?答: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
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一、动物的分类:1、看课件,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四种动物分别具有什么特征?看哪组观察的仔细,想到的多。
2、举例: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
3、学生举例,说出分类的理由,并对这种分类方法进行命名。
(逐级分法在讨论时进行引导,分两级)第二章:观察生物大家都有自己的各种不同的分法,也就是说,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前面学过,人们为了统一的认识这个世界,设立了各种标准,同样,我们的分类也有标准——林耐分类法。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那这堂课先来研究一下脊椎动物。
【补充】?说明中西方对于分类的思维差异,激励更仔细的观察,更深入的去思考。
二、脊椎动物的分类:读P36图,观察分析四种动物的脊椎骨和脊柱(由脊椎骨组成),然后摸自己背后的脊柱,感受小块的脊椎骨——>>我们人也是脊椎动物。
列举更多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站起来分别回答)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几大类。
下面,大家就一起一边看书,一边来研究一下各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有什么特点。
全班分成6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来研究5种脊椎动物,另一组统观全局,把各种脊椎动物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的讨论交流中进行补充。
在观察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各类动物页面上的问题和思考题,小结的时候先说明特点,然后交流问题。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分钟后,开始交流。
第一组讲鱼类,第二组讲两栖类,第六组归纳前两组的共同点;第三组讲爬行类,第六组归纳前三组;第四组讲鸟类,第六组归纳前四组;第五组讲哺乳类,大家一起归纳脊椎动物的特点。
(这里在分组的时候可以随意一点,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体电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搭配。
但考虑到课堂不至于太乱,还是以附近为主。
)老师逐级分析框架图,强调按特征逐级分类的特点。
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对这个框架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组没有参与的其他类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三、一起猜: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P42。
找出一种你最习惯的脊椎动物,然后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
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图2-18,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然后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
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
老师在一边提醒,从脊椎动物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逻辑的思维推断。
四、课后练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能看出它怎么进行分类的吗?你可以提出更好的分类方案,让它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吗?作业本相关题目,对于班级学生的分类,可以找时间进行统一的调查。
分类思想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用到,在生活,也到处存在,这里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
第二章:观察生物对于人的分类,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
分类的意义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
从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学习动物分类。
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对这四种动物有更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能提出更多的观点。
强调“标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堂上没有引出,有争议。
原意是想让学生能对思维方式有个感性的反思。
在讲脊椎动物分类的时候,因为教材内容较多,而且很多都可以通过自己看书得出一些动物的分类特征,加上理科创新班的学生的素质,就采用了“框架式教学”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通过自己选择、讨论,然后小组交流,提问的过程后,对于脊椎动物分类特征的接受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提问的时候擦出很多火花。
同时老师牵着主线,让学生感受到逐级分类的原因和意义。
从课堂情况看,这个游戏是有趣,这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如果这个游戏能放在下节课,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这个游戏可以作为课堂的一个小结,看看是否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图。
从生活引入,然后再让学生走向生活,经常的提醒对生活的观察,学生会有课堂上没有的收获。
第二章:观察生物2.3 常见的植物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说出族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1、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之区别。
植物分类的方法。
2、果皮与种皮的区别。
没有种子的植物的生殖(孢子子生殖)和孢子与种子的区别。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一植物世界。
2、挂图:植物的四大类群。
3、实验器材:几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果实或果皮、种子,采集的苔藓植物、厥类植物、水绵、海带、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