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本文简介: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大致是:反复阅读占有的材料,提炼所论述的观点;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评审;精心编写提纲并安扫W.构;执笔起草行文:修改、定稿:接受校方的毕业论文检测。
一、意在笔先。
古人讲: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
王夫之讲: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本文内容: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大致是:反复阅读占有的材料,提炼所论述的观点;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评审;精心编写提纲并安扫W.构;执笔起草行文:修改、定稿:接受校方的毕业论文检测。
一、意在笔先。
古人讲: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
王夫之讲: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
这里的意 .就是论文的主题思想。
意在论文中居于统帅地位。
笔者经常审阅大量的毕业论文,好像沙里淘金,如果能在大量的论文中发现一两篇富有新意和真知灼见的论文。
就会像深山见宝,眼前一亮。
那种欣喜之情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可惜。
这样的情况毕竟比较少见。
一些论文。
往往不是文不对题。
就是词不达意,常常是读了几遍还不得要领;有的逻辑混乱,论述的道理前后相互矛盾;有的则只是大量典故、材料的堆砌,不仅谈不上什么新意,甚至根本看不出作者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
这里的原因,除了有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以外,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作者对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想透、想清楚。
正如俄国作家赫尔岑所说的那样,有些文章之所以枯涩难懂,甚至前后矛盾。
应该归罪于不清楚的理解和笨拙的叙述 .论文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表达;如果一一个人平时头脑像死水一潭,不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缺乏思想储备。
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来。
周总理在谈到文艺创作时曾说过,要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这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适用的。
写论文,总要有感而发,要表达某种思想。
讲清一个道理。
这就需要围绕你所要论述的问题,有目的地搞点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的材料进行一番认真思索,想想材料之间有些什么内在联系。
叨陛是现象,哪些是本质,从中提炼出你要表达的思想或道理,然后再动笔。
古人说,意在笔先 .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在动笔之前,围绕立意。
反复思考,苦心经营,直至透亮、明确。
这道工程做不好。
就很难保证主题的正确、深刻和鲜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的过程,只是作者头脑中想的过程的一种反映。
笔下的文字,正是作者头脑里思想的记录。
只有想得明白、周到,写起来才能顺当、清楚。
人的思维,总是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楚,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
我们想到一个题目,产生一个新的思想,开始往往像电光石火,一闪而过二或者如雾里看花。
朦朦胧胧。
这个时候,并不要急于动笔,而是要静下心来慢慢分析、思索,使自己的思想逐渐由朦胧走向清晰。
一旦把所要论证的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
要表达的思想、讲的道理都理清楚了,再来动笔,那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就会自然理顺,笔下的文字,也就会如泉水一样泊泊而出。
画家挥毫泼墨,淋漓尽致;书法家命笔酣畅,飞龙走蛇,都是意在笔先。
R1门写毕业论文,也毫不例外。
如果意在笔先,写作时就能文思通畅,挥洒自如,甚至会出现风发泉涌的景况;如果意在笔后,对基本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去想。
脑子里还是一片云遮雾罩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动笔。
写作时定会感到文思阻滞,下笔艰涩,甚至不M篇。
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 . 意在笔后。
故至于手脚忙乱。
这是必然的。
我们今天写作是这样,古人也不例外。
作为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
聪敏过人。
十四岁就蜚声文坛。
写出了着名的诗文。
他是不是意随笔生,不加布置呢?也不是。
《图书集成》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王勃每作碑颂。
先磨墨数升,引被复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
文不加点。
王勃在写作前的这种引被复面而卧 ,当时的人们称之为腹稿 ,我们写文章时,常说打腹稿 ,就是从王勃在写作前进行的这种准备活动而流传下来的。
显然,王勃的引被复面而卧并不是在写作前去睡大觉。
而是蒙在被子里认真思考如何为文章立意以及如何表意。
一旦思虑成熟,心头开朗。
他就掀开被子,一跃而起,犹如风卷云涌,一气呵成了。
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最整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却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是否在头脑中先把论文做成,往往影响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文章质量。
宁可多用几天做好充分准备,也不要将时间陷在写作过程中。
所以在写作前没有酝酿立意的过程是孑对于的,这正像人们正确认识的形成,都要经过周密而反复的思考,任何文章的立意。
也必须在有了成熟的考虑之后,才能确定下来。
也正因为如此。
鲁迅先生曾经写道: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
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
一挥而就。
鲁迅虽然以画家的画人为例。
但是也讲出了写作中的一个普通道理。
因为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
.不正是作者反复酝酿。
确立文意所进行的认真的准备工作吗!由于人们的写作习惯不同。
动笔之前的思考方式和准备工作也不尽相同。
有的喜欢先列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慢慢写;有的则是大体有个腹稿 .边想边写。
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想清楚了再写这一点,应该是相同的。
Al 门思考问题并不是坐在桌子前才开始,而是在工作中、生活中甚至吃饭、走路都可以思索。
因为思索是不受地点限制的。
欧阳修说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毛泽东的很多诗篇,都是在行军途中、在马背上哼出来的。
思索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不经过思索,是不可能写出好论文的。
车乐尼雪夫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思索、思索、再思索,否则不值得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东西。
本身就一钱不值。
马克思有一个座右铭:思考一切。
愿R1门都把这句话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
要写好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就要抓住中心。
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
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
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比如,有篇学员的论文《对腐败问题的经济思考》,就紧紧地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①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的腐败现状。
②对腐败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③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④国腐败问题惩治方略的思考。
可谓首尾贯一 .点滴不漏。
与意在笔先相对立的,有两种常见的毛病:一种是意识流式的写法,钟情于主观随意性和时空剐睬性,事先毫无准备。
兴致所至,提笔就写,跟看感觉走,结果不是下笔干言,离题万里。
就是洋洋洒洒。
不知所云。
另一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写法原本跟看感觉走,走看走看,突然冒出一种想法 ,所谓心血来潮。
这才围绕它把文章做下去,结果不是支离破碎,杂乱无章。
就是主题不突出,有价值的东西淹没在一大堆废话当中。
1958年4月。
毛泽东听取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汇报工作。
舒同讲了一些数字、一些材料,没有讲自己的观点。
毛泽东说: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
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对材料加工观点统帅材料 ,即是立意意在笔先的意思。
否则。
材半牛自了,意尚未见,何谈统帅 ?我们毕业论文的立意,有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次,立意要有时代特征二再次,立意要新颖。
其二、构思的基本内容。
搜集完材料以后,经过思考、提炼。
可以逐步形成一些论点。
这时就要落实写作提纲,进行构思。
构思是作者动笔之前。
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全面设想,它是未来论文的雏形,可以说旱腹中的论文。
我们常说的腹稿。
就是写作前的构思。
构思在写作中重要。
它常常决定论文的质量。
好的论文,都是经过精/CA勾思的。
缺乏构思或者构思欠功夫,很难写成佳作。
凡是有成就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构思。
马克思在动笔之前,对于立意布局要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要再三斟酌,他的伟大着作《资本论》,从计划至」拟草稿,经过了好多年多次的修改。
列宁总是仔细地制定写作计划,在写作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他在写《新的任务与新的力量》一文时。
一共制定了七个不同的写作方案,直到找到了正确的、结构严密的、用尖锐的吻台观点来阐述文章主题的方法时为止。
鲁迅在写稿之前,常常有一个酝酿时期。
即使是写一个三五百字的短文。
也不是摊开纸就动笔。
他或是静静地看书,默默地思索,或旱躺在椅子上打腹稿。
清代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指出: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构思过程中凝思结想,反复思考,做到成竹在胸。
方能提笔挥洒;通过构思才能将散乱的材料、漂浮的意念,逐渐整理起来,排成序列,形成系列的观念或逻辑构成,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构思决定看论文的命运。
构思所下功夫的大, J们未来论文的优劣成正比。
世界上很少有一挥而就的名作,即使有,他在一挥之前,也一定是经过一番苦心思索,早已酝酿成熟的。
构思是理论思考的继续和延伸,是思考的成果。
如果说写作是个大系统,那么,构思就是写作这个大系统的总师或总开关 .从题目的确定、题意的审视,到材料的选取、论据的搜集,从角度的选择、立意的完成,到立论的解i 卖、文章的层次。
到开头的进入、结尾的收笔,从以什么身份、站在什么立场,再到自我评价一下有没有创意,有没有新东西,等等这一切的一切。
都属于构思的范畴。
构思时要立足全篇,不要只看眼于一段一句。
构思的过程也就是打腹稿的过程,打腹稿要全面考虑,从怎么开头,怎么进入。
怎么展开,怎么论述,怎么描写,到怎么过渡,怎么照应,怎么点睛,怎么收尾,乃至标题怎么起,大体上分几个段落,都要胸有成竹。
没有成熟的设计。
想一刊匀,写一州句,拉拉杂杂。
零零散散,不能一左初可成。
其结果必然是写不出好的论文。
清代崔冯左在《学海津梁》中指出: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
思本题有几层意思,孰为正意可用。
孰为旁意可删。
一篇题段,行文之光景,具在胸中,然后下笔,则文理贯通,自成一家文章。
若只逐句杜撰,文必不成。
这种想一句写州句的逐句杜撰 ,胸无成竹就贸然下笔的草率写法,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论点。
安排结构。
构思的基本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观点。
确立论点。
这是论文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
论点是论文的灵魂。
材料如何选择,结构如何运作,语言如何运用,全都受论点的支配。
因此,作者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应根据材料,反复研究,分析综台,由此及彼、由表乃里t 也不断思索。
探究某些材料所反映的某种现象的意义,使由生活暗示的某种思想,成为比较明晰、凝练、深刻的观点。
(2)研究材料。
选择题材。
在写作准备阶段所积累和搜集的众多材料,不一定全都符合论点的需要,它们还是比较杂乱、粗糙的。
因此,在构思阶段,必须对占有的材料进一步分析研究。
在根据材料确定论点的前提下,再根据论点的要才沙J材料进行鉴别、筛选,以确定新颖、典型、有力的题材。
(3)谋篇布局。
论文确定了正确、深刻的观点,选定了论证观点的题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考虑如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也就是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