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课题 20.1.1平均数(1)【学习目标】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3)归纳: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二、合作探究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三、课堂检测1、某公司欲招聘公关人员,对甲、乙候选人进行了面视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

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课题 20.1.1平均数(2)【学习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学习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导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般的: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f +2f +…k x =n )那么着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是x = 。

x 也叫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1f , 2f …k f 。

分别叫 的权。

问题:某跳水队为了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

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探究: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结论: 1.当数据是以分组的形式出现时,用组中值代表每一组的数据; 2.每一组的频数看作每一组数据的权。

1求校女子排球队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2、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的树干的周长情况如图所3、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三部分计算,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总成绩的20%,课堂占总成绩的10%。

小亮以上成绩依次为98、87、90,则小亮这次数学测验的成绩为频数周长/cm2 4 6 81012144050 60 7080 90课题 20.1.1平均数(3)【学习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学习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导学过程】一、探究活动问题1:某灯泡厂为了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使用寿命x/时600≤x<1000 1000≤x<1400 1400≤x<1800 1800≤x<2200 2200≤x<2600 灯泡数/个 5 10 12 17 6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问题2:教材116页练习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2、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部门 A B C D E F G人数 1 1 2 3 2 2 4每人创得利润(万元)20 13 2.5 2 1.5 1.5 2.5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所用时间t(分钟) 人数0<t≤10 410<t≤ 620<t≤30 1430<t≤40 1340<t≤50 950<t≤60 4课题 20.1.2 中位数和众数(1)【学习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学习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学习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导学过程】一、探究活动1、在一次测试中,全班平均成绩是78分,小英考了83分,她说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水平,你认为小英的说法合适吗?下面是小英她们班所有学生的成绩: 20,35,35,40,40,52,63,65,74,79,80,83,84,84,85,85,85,85,85,85,86,87,87,87,87,87,87,87,87,87,87,87,87,87,88,88,90,91,92,93,95.由数列可知,小英的成绩在全班是中上水平吗?多少分才是中上水平?中位数:我们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或排列)。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数,则处于中间位置上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数,则中间两个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几个数据的频数是一样的,也都是最大的,那么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

2、快速回答:下列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7 5 4 8 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 2 4 8 9 6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数据11, 8, 2, 7, 9, 2, 7, 3, 2, 0, 5的众数是 ,数据15, 20, 20, 22,30,30的众数是4、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区别: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但它应用最为广泛。

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只与其在数据中的位置有关。

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二、合作交流如果你是经理,请问你关注的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进货呢?三、课堂测试: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96B.96、96.4C.96、97D.98、973、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4、25B.23、24C.25、25D.23、254、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13、14、19、x、23、27、28、31,•其中位数是22,则x为_______.5、在一组数据0 ,1 ,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x =_______6、为了绿化造林,减少沙地,10名同学某天去植树,植的棵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这一天10名同学植树的中位数是。

7、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甲群: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

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8、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课题 20.1.2 中位数和众数(2)【学习目标】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学习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导学过程】一、知识巩固1、数据3、1、-2、5、3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2、数据2、5、5、1、1、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3、八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15人,16岁的6人。

八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二、合作交流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的奖惩。

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7、18、16、13、24、15、28、26、18、19、22、17、16、19、32、30、16、14、15、26、15、32、23、17、15、15、28、28、16、19、(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12、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的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1)求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2)求这20户家庭的中位数(3)平均数、中位数,哪个更能反映这个地区的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水平?课题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学习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学习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

【学习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 ⑴ 请分别计算两名射手的平均成绩;⑵ 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画出折线统计图;⑶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小结】方差定义:各数据与它们的( )的差的( )的平均数。

方差公式:方差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 )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二、合作交流1、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哪个芭蕾舞团女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2、为了从甲乙两人中选拔一人参加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竞赛,每个月对他们的实验水平进行一次测验,如图给出了两个人赛前的5次测验成绩甲65、80、80、85、90;乙75、90、80、75、80(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学生5次测验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