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滋养心灵读书铸就梦想

读书滋养心灵读书铸就梦想

读书滋养心灵读书铸就梦想甘井中心小学安小艾读书滋养心灵读书铸就梦想【内容摘要】让教师获得完美幸福的教育生活从阅读开始,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从阅读开始。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需要终身读书,将自己视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和持续的读书者;作为学校教育主任,我想,我有职责让我的老师和学生爱上读书,尝到读书的乐趣。

【关键词】读书乐趣智慧梦想【正文】教育改革给中国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教师、教育管理者都怀着各种教育理想,热情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希望中国教育能够改善,自己的教育理想能够实现。

中国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理想,呼唤有教育理想的人,尤其是具有并坚守自己教育理想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一位管理者,我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而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呢——让教师获得完美幸福的教育生活从阅读开始,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从阅读开始。

记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曾写道,阅读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任何国家都应保证公民享有这样的权利。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推动全民阅读”的号召,全民阅读第一次写进了党的工作报告。

近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受邀来到北京一零一中学,与师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和文学创作体会时曾说:阅读带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需要终身读书,将自己视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和持续的读书者;作为学校教育主任,我想,我有职责让我的老师和学生爱上读书,尝到读书的乐趣。

第一部分:我的成长“以书为侣”读书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它带给我无尽的快乐。

小时候我读过小人书,上了初中、高中以后我读过高尔基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等经典名著。

2000年9月,我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站在讲台上,才意识到自己读的书太少。

一个没有读多少书的人,怎么有资格来教书呢马坚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北大教授,他说:“一个教员就像一口井,要努力挖掘得深些!井越深,水就会积得越多,打水的人才会感到方便。

要想让大家提上一桶水,你井里至少必须有十桶水。

如果你井里只有一桶水,打水的人恐怕只能喝上点儿泥浆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井里只有一桶水的话,那我们让学生喝的就是井底的泥浆了。

马坚老前辈的一番话让我明白:我作为教师,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扎实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

多听课、多实践,用心去给孩子们上最好最有效的课,让孩子们喝上清澈甘甜的“井水”。

在这位老前辈的影响下我开始读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部博大精深的教育经典使我知道:并非学生的智力不好才不会阅读,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学生阅读才使学生智力不好的。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懂得了用教师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用教师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让我明白为孩子读的书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强,孩子也就越聪明。

我还喜欢读一些优秀的童书,读《鲁滨逊漂流记》让我学会了坚强;读《窗边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长的耐心和睿智所感动,羡慕幸运的小豆豆能在“巴学园”上学……。

当我听到学生们琅琅读书声的时候,也开始了自己一天的诵读。

阅读的最大收益是自己,阅读让我对许多事情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促使我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

第二部分和同事共享读书的快乐教师不是只凭两本书,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就可以教一辈子。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滔滔不绝的源头活水。

“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

我想培养我们的教师能成为读书人。

在我觉得很自然的事情做起来挺难的。

“天天忙着备课、上课,完成教学任务。

班上琐碎的事情又那么多,我哪有时间读书。

”这是我们学校一些教师厌倦读书的心态。

作为教育主任,我有责任把这些年轻的教师领上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

怎样能让年轻的教师爱上读书呢我想了很久……。

首先我告诉老师们;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就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重要而又自然,不能由别人代替。

作为教师一定要走进属于自己的读书王国。

记得一开始,我充分利用周日晚开全干会的时间,在《人们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或其他的一些教育专著中选一些优秀的、对人思想有所启迪的语篇或是语段读给大家听,并让大家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另外,我结合《合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出学校的研修的方案,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年写一篇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心得、反思)。

学校每学期末进行检查。

私底下,我也不失时机的为教师的读书学习创造条件。

我会把书刊报纸(《中国教育报》)上介绍的优秀图书及时地介绍给同事们;去图书室借书时,我总喜欢多叫几个同事“陪我”一起去;茶余饭后或出去散步时,我会和同事们一起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自己的困惑。

对于和我关系好的同事,我就逼着他们去读书,并经常询问他们读书的进度,如果有人偷懒,我就批评她们。

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也会及时地去表扬。

我还曾开玩笑的说:你看你读书后,人都变漂亮了。

我也常常把自己读书后的快乐分享给同事们,并告诉他们说:要想让自己工作出色、比别人优秀,窍门就一个——多读书。

试想,当一个教师怀着渊博深厚的知识走上讲台时,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热情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轻松”又“高效”。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高效课堂”已是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不读书,工作就不会高效!我还经常帮他们在网上购买一些图书室没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像《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国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和艾登钱伯斯的《打造儿童的阅读环境》等。

这些经典的教育类书籍都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像《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书中雷夫老师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秘诀。

其中第三篇——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便是给孩子找到一个扶持他一生的伴侣,强调了培养小学生读书习惯的重要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

慢慢地,他们读着读着,就喜欢上读书了。

平常的教学工作可以看见他们的成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李红侠老师坚持利用晨训时间,教育学生要用语文明,礼貌待人,保护好环境卫生,争做文明小学生;李丽萍老师的教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本学期开展的研修交流和新课标学习交流中,李丽萍老师、雷亚丽老师发言得到了参会同志的一致好评;两年来,李丽萍老师、雷亚丽老师、乔春玲老师、李红侠老师、吕丽娟老师、张海燕老师多篇论文获奖,多次参加县、校的公开课、赛教课,效果良好。

看到他们的成长,我感到很欣慰。

作为教育主任,让教师爱上读书是我的幸福。

第三部分:让读书滋养学生的心灵20世纪末,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作了题为《美国阅读挑战》的动员报告,这个报告的目标是让美国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为此,联邦政府拿出巨额资金来支持这个行动计划。

克林顿总统说,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美国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美国要想在21世纪保持领先地位,要从小学阅读开始抓起,保证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按照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学生应该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的汉字。

经过统计,这样的识字量能够覆盖日常出版物特别是儿童读物的90%以上的字。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语言材料中逐步感受、理解所识的字,才有可能形成阅读能力。

我们学校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滋养学生的心灵。

因为经典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唯有让这些文化和精髓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

这几年学校每学期为每位学生配发一本《国学经典导读》,从《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论语》、《增广贤文》、《唐诗宋词》我们的学生都能流利的诵读。

学校通过定期检查或进行诵读比赛来落实此项工作。

另外,我们学校为1-6年级每班每周专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就会成为一生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孩子的读书,重在养成习惯。

所以,我有责任让我校的学生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的方法是:送一本好书,与书为友。

农村孩子图书贫乏,所以我们学校坚持每周开放图书室,以班级为单位借阅图书。

班级每周召开读书交流会,写读书笔记,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我还曾建议领导为每个教室放一个书柜,把好书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随时能捧起书来读。

书,本就是给人读的,有人读了,书才有意义!我还专门从网上下载了窦桂梅老师推荐的适合1-6年级小学生阅读的书目。

把它介绍给我们的语文代课老师,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推荐下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和书交朋友。

“现在的孩子特别难管,学习上根本不自觉!”这是我们家长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千真万确!怎样教,孩子才能自觉《管好自己就能飞》的作者吴牧天通过众多生动的故事,讲述了自己从痛恨管教到爱上自我管理的过程,与读者分享了在自我管理中取得的进步。

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父母放心,老师省心,孩子们更能享受成长的快乐与甜蜜。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们,让家长为孩子买来读读。

其实,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家长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面我提到了美国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在这本书的封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一周七天,我们的学生五天在学校,回家两天有几个父母为孩子读书呢作为教师,我要把读书的热情的传递给学生。

因为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可以带动一个阅读的家庭。

我正在努力引领着我的学生一起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在阅读中拓宽视野、点燃智慧、绽放美丽,走向精神清明的幸福人生路。

对于学生,阅读就是成长;对于教师,阅读就是发展;对于学校和校长,只有把培养真正的读者作为教育的追求,才是高品质的教育。

“让读书成为习惯”是黑龙江哈尔滨南马路小学的校风,也是赵翠娟校长坚持十年在做的事。

“让读书成为习惯”多么质朴、睿智的一句话啊!我的梦想就是让读书成为我们全校师生的习惯,希望书香能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甘井教育的天空中,如绢绢细流渗入广大师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朗读手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