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前忠诚协议书

婚前忠诚协议书

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概念:所谓“忠诚协议”就是男女双方婚前或婚后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约定该二人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恪守互相忠实的义务,如有违反,过错方将承担相应后果的协议。

现实中以保证书、“空床费”等形式存在。

大家可以看看有关案例中忠诚协议范本:【1】吴某(男)与楚某:“双方不离不弃,如一方提出离婚,则提出方放弃一切(包括现金、财产)。

”【2】“若再作出对不起丈夫的事(指外遇),沈某将对魏某赔偿违约金5万元。

”【3】“如沈某提出离婚则丧失儿子监护权。

”【4】若丈夫尹某晚上12时至早上7时不回家居住,每小时支付空床费100元。

【5】在律师的帮助起草和见证下,丈夫洪某与妻子魏某签订协议:“如果以后洪某再有做出伤害夫妻感情及伤害魏某的事情(包括在没有告知魏某的情况下离家出走、搞婚外情、包二奶、擅自处理共有财产等),则洪某应支付妻子魏某100万元~150万元人民币的精神赔偿费;非因魏某的过错原因,洪某提出离婚,财产处理同上。

”出现原因:离婚率高、增加婚姻保险系数,约束双方行为,维护婚姻的稳定我们这专题是讲效力问题,但首先必须先明确到底什么是忠诚协议,概念界定必须能够廓清研究范围,是为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打好基础,如果定义研究仅仅浅尝辄止,那么过多的赘述除了浪费笔墨外,别无它益,由此对于一些关于忠诚协议概念之误解,笔者以为不可不辨。

案例一:吴某(男)与楚某2004年登记结婚,登记前夜双方提到目前离婚率很高,为给双方婚姻增加保险系数,经协商自愿签订一份“结婚协议”:双方不离不弃,如一方提出离婚,则提出方放弃一切(包括现金、财产)。

希望通过此种方式约束对方,使双方能够永远不离不弃。

但婚后双方因为性格、生活习惯差异,争吵不休。

2005年吴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楚某答辩:“提出离婚的男方需要放弃一切、净身出户,按照协议约定,将男方名下的一套按揭房屋归自己所有。

”——违背了婚姻自由的离婚自由原则,无效。

案例二:因家庭矛盾,沈某于2004年12月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庭审中,魏某表示同意离婚,但出示了沈某婚内所写的三份“承诺书”。

第一份载明“若再作出对不起丈夫的事(指外遇),将对魏某赔偿违约金5万元。

”另外两份则保证:“若双方提出离婚,沈某分期支付魏某、儿子生活学习费20万元,按月分期支付工资一半,房屋产权归魏某所有。

”“如沈某提出离婚则需要向魏某和儿子赔偿生活费、学习教育费30万元,离婚当日付清。

”——前份承诺书有效,但需要证明沈某存在过错,方能获得5万元赔偿。

后两份由于违反了国家关于离婚自由的强制性规定,无效。

案例三:秦某与尹俊2003年约定,若丈夫尹某晚上12时至早上7时不回家居住,每小时支付空床费100元。

2005年12月,秦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请求离婚的同时,向法院提供了尹俊因未回家居住而出具的空床费4000元的欠条,要求尹某支付该笔空床费。

——法院认为该空床费是尹俊没有尽夫妻间陪伴义务而给秦某的补偿费用,两人的约定和尹某的欠条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应属有效的约定。

判决两人离婚,被告尹某支付原告秦某4000原补偿费用。

被告上诉至中院,中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四:在塘厦居住的洪某和魏某(女)结婚后,2007年魏某发现丈夫有婚外情。

为了约束洪某,在律师的帮助起草下,魏某与他签订了协议:“如果以后洪某再有做出伤害夫妻感情及伤害魏某的事情(包括在没有告知魏某的情况下离家出走、搞婚外情、包二奶、擅自处理共有财产等),则洪某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份额并给魏某;如果导致夫妻离婚,洪某还应支付原告100万元~150万元人民币的精神赔偿费;非因魏某的过错原因,洪某提出离婚,财产处理同上。

”《协议书》签订不久,洪某又故态复发,再次离家出走在外与别的女人一起生活。

基于洪某的所为,完全破坏了夫妻感情,魏某一怒之下,以洪某违反该《协议书》为由,把洪某告上了法院,要求与洪某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约200万元,并要求依协议赔偿魏某精神损失费150万元。

——市第三法院作出判决,洪某需向魏某支付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

两人均不服,上诉至市中院。

近日,中院进行二审,维持原判。

魏某根据按协议书要求洪某支付1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超出了洪某的经济能力。

因此,洪某支付魏某精神损害赔偿10万元,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处理。

1、夫妻双方忠诚协议是由夫妻双方或将成为夫妻的男女双方签订的。

父母与父母;恋人(同性恋人);已离婚;搭伙合住讨论:配偶一方的通奸行为被他方当场发现,第三人所签有确定金额的赔偿契约——该问题涉及可否允许受害方向与其配偶通奸之第三人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我国不允许,但依法国民法解释,“配偶一方与对与他方通奸之第三人可依民法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索取赔偿;如不停止通奸关系,得请求间接强制罚金;依其判例,配偶一方的通奸行为被他方当场发现,第三人所签有确定金额的赔偿契约应认定为有效”【可研究的热点问题】2、婚前婚后因为是就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互相忠实的义务作出的约定,不因该协议是婚前签订还是婚后签订而有实质性影响。

若婚前签订,以结婚为生效条件,该忠诚协议为附生效要件合同;若最终未结婚,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若婚后签订,则自签订时自然发生效力。

3、约定婚姻存续期间的义务讨论:恋爱时签订的约定恋爱期间的互相忠实的义务的协议不是离婚后签订的约定离婚后还要互相忠实的义务的协议不是青春损失费(一般是指在男、女双方因恋爱分手或婚姻关系解除后,男方或女方(一般为女方者居多)自觉为对方付出较多,希望对方对自己的青春损失进行一定经济上的补偿。

)不是【可讨论研究的热点】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基本规律,青春的流逝、生命的衰老并不会因婚姻状态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延缓或停滞,青春流逝、生命衰老与侵权行为之间并无因果关系;青春流逝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不可逆转的生命规律,没有必要、也无法弥补和挽回,故青春的流逝并非损失,无须用金钱进行赔偿。

综上,本案中双方关于青春损失费的约定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该约定无效。

4、忠诚协议中的忠实义务&婚姻法上的忠实义务婚姻法上的忠实义务:主要是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义务【杨大文】1950年《婚姻法》第7条:“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第8条:“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

”——口号式的导向性规范1980年《婚姻法》删除2001年《婚姻法》总则部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离婚一章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作为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一章规定因“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忠诚协议中的忠实义务:讨论与前者有何不同:后者更能帮助无过错方获得经济补偿和救济,前者虽然总则中规定了忠诚义务,但可获赔偿的只有特定的几种情形,等于说,后者将夫妻的忠诚义务细化了,将要负的责任明确了。

【可以参照范本讨论】忠诚协议范本:【6】塘厦居住的洪某和魏某结婚后,魏某发现丈夫有婚外情。

为了约束洪某,在律师的帮助起草和见证下,魏某与他签订了协议:“若洪某再出现婚外情,需向妻子支付”【7】吴某(男)与楚某:“双方不离不弃,如一方提出离婚,则提出方放弃一切(包括现金、财产)。

”【8】“若再作出对不起丈夫的事(指外遇),将对魏某赔偿违约金5万元。

”【9】“如沈某提出离婚则需要丧失儿子监护权。

”【10】若丈夫尹某晚上12时至早上7时不回家居住,每小时支付空床费100元。

若有??情形,则??归纳:前者内容:若离婚、若出轨、若不回后者:人身自由人身权利:“则必须同意对方的离婚请求”“则剥夺探望权”“则剥夺监护权”“则不再出门”“则打断腿”财产权利:放弃相关财产所有权或者支付“违约金”混合:由以上总结两类型: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夫妻忠诚协议。

主要是指协议内容过分约束人身自由,违约后果不是金钱补偿而是不宜执行的人身限制或侮辱行为等,如忠诚协议限制夫妻的正常社交权,限制离婚自由权,违约则必须以实行侮辱性行为为惩罚等,明显违背具体法定权利和公序良俗的忠诚协议。

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夫妻忠诚协议【下文均指此种】效力:有效说一、忠诚协议是是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

夫妻忠诚协议案件属于婚姻纠纷案件,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婚姻法》,然而《婚姻法》中并没有关于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规定。

另外,“忠诚协议”虽叫做协议,但《合同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故有关婚姻身份关系的夫妻忠诚协议也不受合同法调整。

那么,夫妻忠诚协议案件究竟应当如何适用法律?我们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四章第一节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忠诚协议完全符合以上三种要件,夫妻双方俱为成年人,自愿订立,手段合法,内容不违规(违法内容仅部分无效而已)。

无论是当初感情好时的献媚之举,还是有危机苗头的修补行为,从社会伦理角度而言,忠诚协议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所倡导的贞操义务的价值观,是配偶双方内心的真实意愿;从法理上看,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对损害赔偿的约定,实质是危机出现时如何处置夫妻财产保护无过错方的救济预设,符合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要求。

通过约定,实现在婚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减少家庭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若真诉诸公堂,双方矛盾冲突激化,离婚损害赔偿难达成一致,事后救济的具体内容由法院裁判,法院因无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尺度,只好“自由裁量”,无论法官多么“公心”,也难让对抗的双方满意。

“忠诚协议”的存在正好解决这一难题,无过错配偶一方会相对无争议地获得既定数额的赔偿,而不会因为婚姻法的原则性规定使其利益保护处于相对真空状态。

订立忠诚协议,倡导夫妻之间洁身自爱,互不背叛,此等合乎道德规范并且深入人心的原则大事写于一纸之上,法律决不可将其效力置身事外。

我们要看到忠诚协议的价值和出发点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承认其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有效地保护它。

二、夫妻间相互负有忠诚义务是婚姻法的明文规定。

2001 年 4 月 28 日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四条中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据此可知,夫妻间订立此类协议仍为法律框架内的行为,是法律精神落实到婚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夫妻双方进一步强化己方责任的具体做法,是遵法守法护法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