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检查表
模号: 设计员: 检查: 工程师: 日期:
一, 塑件(成品)
□ 1,塑胶材料为 收缩率 正确吗?
□ 2,成品是否是最新版本?
□ 3,成品是否是1:1的,模图内的成品有无加收缩率?
□ 4,成品如何定位的?
□ 5,模图内的成品平面图是否已作相应的镜像?
□ 6,胶位选择合理吗?哪边动模出,哪边定模出?
□ 7,胶位是否会粘上模?
□ 8,分型面合理吗?是否清楚?
□ 9,有无倒扣,如何出模?
□ 10,浇口设置,能否接受可见的收缩痕?
□ 11,浇口设置,能否接受可见的夹水纹?
□ 12,枕,擦位清楚吗?
□ 13,镶件位清楚吗?
□ 14,骨位加顶针时,当考虑出模角时是否产生柱位?
□ 15,有无出摸角? 出模角足够吗?
二, 注塑机
□ 1,客人提供的注塑机型号为 。
□ 2,所有成品连同浇口,流道重量是否在射胶量内?
□ 3,锁模力足够吗?
□ 4,注塑机拉杆内是否可装入模具?
□ 5,模厚是否在调校范围内?
□ 6,开模行程能否足够取出成品或浇口?
□ 7,定位圈尺寸 合注塑机吗?
□ 8,浇口套球面R 合注塑机吗?
□ 9,推杆孔有无螺纹孔?合客人要求吗?
□ 10,推杆孔位置合注塑机要求吗?
三, 排位,镶块
□ 1,一模多腔或多个成品,其排位是否最合理,最为紧凑? □ 2,排位是否使得浇道最短?
□ 3,镶块镶法是否合理?
□ 4,镶块是否最易加工?
□ 5,镶块是否利于封胶而无披锋机会?
□ 6,镶块是否易于装拆?大件是否有吊孔?
□ 7,长镶块(特别是大模)是否应该分几段(方便加工/避免变形)?
□ 8,镶块厚度足够吗?是否会变形?
□ 9,小镶块是否合理?有利于排气,加工,打光?
□ 10,任何薄片,细针在注射时会否变形?
□ 11,镶块螺丝够大,够数吗?
□ 12,镶块钢材合适吗?硬度要求为何?
四, 模架
□ 1,模架材料为何?外购时粗/精加工是否清楚/合理? □ 2,模架如为标准型而外购时,是否确保各尺寸符合标准?□ 3,模架尺寸是否合理?零件大小及数量是否足够?
□ 4,导柱是否够长,比凸凹模先到?导套下方是否
有排气槽?
□ 5,码模位置足够吗?
□ 6,偏心模码模有无问题?
□ 7,吊模孔够大吗?
□ 8,吊模孔是否够数,位置是否合理?
□ 9,需加准确定位件吗?
□ 10,有撬模坑吗?
□ 11,TOP位置选择合理吗?
□ 12,有足够的垃圾钉吗?有足够的支撑柱吗?
□ 13,针板行程是否足够?
五,浇口,流道
口 1,浇口位置是否最佳,如最厚胶位处,避免变形
应力,能否充满,是否有熔接痕/困气等
□ 2,流道布置是否平衡设计,以保证各腔同状态?
口 3,流道尺寸是否合适,保证充满而无浪费?
口4,流道横断面是否最佳选择?
口 5,浇口类型合客人要求吗?是否合理?
口 6,浇口尺寸是否足够?
口 7,有浇口拉料杆、冷料井吗?
口 8,浇口是否有放大图表示出来?
六,顶出系统
口 1,成品肯定跟动模吗?
口 2,顶出行程足够顶出成品及浇口吗?
口 3,顶杆尺寸是否太细而导致变形?
口 4,顶杆位置排列合理吗?数量够吗?不影响外观
及装配要求?
口 5,柱位是否要用顶管?
口 6,顶管前端配合面在切除一段后够长吗?
口 7,骨位是否用方顶?是否已做镶块?
口 8,顶杆是否与其它件如支撑柱、冷却水道相接?
口 9,顶管是否与推杆孔相撞?
口 10,顶在斜面、曲面上的顶杆是否已加防转销?
口 11,是否需要加二次顶,加速顶,延时顶及吹气阀?
口 12,推杆孔足够吗?是否平衡?
七,冷却水道
口 1,水道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在热量集中处?
口 2,水道尺寸为何?合适吗?
口 3,水道离胶位太近?或太远?
口 4,大模水道流程是否太长?
口 5,定模水道出入会不会撞码模夹?
口 6,水道出入喉牙(管螺纹)合客人要求吗? 口 7,水道孔是否太长而无法加工? 口 8,斜孔是否太斜而不便加工?
八,斜滑块
口 1,行程足够吗? 口 2,有无限位螺丝? 口 3,有无弹弓定位?
口 4,对于位于TOP 位置(模上方)斜滑块是否有足 够装置保证其不会掉下? 口 5,胶位有无可能粘在斜滑块上? 口 6,是否要加冷却水道?
口 7,是否要加耐磨片(特别是大滑块),反压锁及导向条? 口 8,模架导柱长过斜导柱早入斜滑块? 口 9,斜导柱斜度是否小于250? 口 10,反压锁斜度是否大于斜导柱? 口 11,大滑块下面是否加了导向块?
口 12,斜滑块是否可能撞针?如有,是否已加早回装 置,行程开关或其他保护装置?
口 13,斜滑块有关位置是否已做斜度来保护出胶位部 分不会被烧坏?
口 10,高身滑块是否已拖尾巴让斜导柱撬或用油缸拉?
九, 斜顶
口 1,斜顶行程足够吗?
口 2,斜顶运动方向是否同胶位出模方向一致? 口 3,斜顶够壮吗?
口 4,斜顶顶出后,是否仍有足够配合面? 口 5,斜顶及其胶位是否方便加工? 口 6,斜顶装拆有无问题?
口 7,产品有无可能粘或挂在斜顶上(特别是多斜顶 情况)?
口 8,合摸时是否撞斜顶?是否要加早复位装置? 口 9,斜顶顶出时有无可能撞胶或干涉其他零件如顶 杆/斜顶等?
口 10,大斜顶是否要加水道(冷却胶位或防烧)?
十, 三板模
口 1,三个分型面是否都有相应的限位装置? 口 2,三个分型面开模行程是否足够取出成品浇口? 口 3,各分型面开模顺序是否按要求控制? 口 4,浇口底面是否要加冷料穴? 口 5,直流道是否做得尽量短? 口 6,如用简化型,导柱长度足够吗?
口 7,对于大中型摸,相对于导拄而言,固定板够厚(≥70或 ≥ 直径 )吗?而脱料板不必太厚(40∽50MM).
口8,如用简化型,导柱足够壮而能承受足够重量吗?
十一, 热流道模
口 1,如采用非标准而自行设计时,尺寸,形式是否 合理?
口 2,有无热电偶来控制各部分温度? 口 3,有无加隔热板?
口 4,热咀或流道板有无加膨胀尺寸?
口 5,热咀选择合理吗(型号、大小、功率)? 口 6,有无电线槽?方向,尺寸合适吗? 口 7,是否要加电箱? 口 8,是否有电线排位标牌图? 口 9,相应模板是否要加冷却水?
十二, 油缸
口 1,行程足够吗?是否将原始安装时轴已被拉出 部分算入在内?
口 2,油压选用合适吗?(10MPA;16MPA) 口 3,装拆方便吗?
口 4,是否有自动调节轴心装置? 口 5,是否有行程开关?是否可以调节? 口 6,如有射胶压力,不能单靠缸力抵受,需要加 反锁的。
十三, 脱螺纹,油马达
口 1,脱螺纹时,成品有没防转定位?
口 2,方向正确吗? 口 3,行程足够吗?
口 4,对于出胶螺杆后退的,杆底部是否已加相同 螺距的螺帽?
口 5,如用齿轮,齿条,油缸,是否要加行程开关? 口 6,如用马达,是否有刹车装置? 口 7,如用马达,传动比、转速合适吗? 口 8,如用马达,有马达旋向指示标牌图吗? 口 9,齿轮之间是否增加了合理的间隙?
十四, 其它
口 1,有没有注明材料及硬度
口 2,模具拆装有没有问题?
口 3,成品、浇口、骨位等排气已加吗? 口 4,排气槽深度合适吗?
口 5,复杂模开模动作或其它结构动作如何控制? 口 6,模具设计是否考虑以后的改模需要? 口 7,必要的尺寸是否有: ( )成品定位尺寸 ( )偏心模偏心尺寸 ( )K.O 位置尺寸 ( )S.P 位置尺寸
( )流道、水口、排气尺寸
( )水孔大小、位置尺寸,浇口大小、 喉牙大小、接头藏位尺寸。
( )定位圈,浇口套尺寸
( )K.O 攻牙尺寸 ( )滑块、斜顶杆的偏角,行程尺寸 ( )其他重要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