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春辣椒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的露地栽培比较,具有保温、保水、减少投资,提早上市,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目前南方早春栽培,主要采用高畦地膜覆盖。
一、育苗时间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时间可根据育苗方式和当地定植时间确定。
华南地区可以采取大棚保温育苗,播种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有的甚至推迟至1月播种。
二、整地施肥。
1、整地:由于地膜覆盖后,辣椒根系生长发育好,因而要求土层比露地栽培要深。
一般翻耕深度在25~30厘米,以耕至底土为准。
底土要求成坨成块,以利透水透气。
表层土细碎,畦面平整,有利地膜紧贴土表,增加土温,杀死杂草等,发挥地膜覆盖的效果。
畦宽不同地方栽培习惯不一样,南方畦高以20~30厘米为宜。
2、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是实现辣椒高产优质的关键,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和性质灵活掌握,在整地作畦前要一次性施足优质有机肥或迟效复合肥。
对于肥力中等的土壤,一般要求每亩施用农家肥料4~5吨。
以上肥分可基本上满足辣椒生长发育的需要,对于缺磷钾肥的土壤,可增施50公斤/亩左右的过磷酸钙和20公斤/亩的硫酸钾。
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
三、铺膜地膜覆盖栽培有两种定植方法:一是先定植后铺膜,另一种是先铺膜后定植。
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第二种方法。
盖膜前再平整畦土表面,四周畦边削平、削直。
盖膜时三人一组,首先在畦头将膜用土压紧,然后一人将薄膜展开,并拉紧使其紧贴畦面,另两人将膜的两侧用土压紧。
盖膜前畦土要干爽,一般在定植前7~10天进行。
沟底不要铺膜,留作灌水和追肥。
盖膜前要根据畦的宽度选择适宜幅宽薄膜,以避免浪费。
四、定植辣椒地膜覆盖并不能避免晚霜或低温对幼苗的危害,一般只能比当地露地栽培早几天,不超过10天。
基本原则是晚霜后,土层10厘米深处温度达10~12℃时定植,一般是终霜后3~7天较为适宜。
从南至北,早春定植时间多从早到迟,广东、广西可在2~3月定植。
定植时不要破坏地膜,定植孔要小。
定植后要及时浇足压蔸水,并用堆肥或菜园土将地膜孔隙及幼苗压住,有利保温,防止杂草生长。
五、定植后管理。
1、水分管理:由于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辣椒生长前期需水量较露地栽培少,后期植株生长较快,水分蒸腾量大于露地栽培。
辣椒定植后3~5天为缓苗期,应每天上午浇一次复蔸水。
中后期为高温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水。
每3~5天灌水一次,早晚灌水,水不漫膜,以膜高2/3为宜。
高温炎热季节,要勤灌勤排。
2、追肥管理:盖膜后追肥困难,要少施勤施,避免一次性追肥量过大。
追肥以速溶性复合肥和发酵后人畜粪尿溶液为主,一般随水追施。
浓度:粪肥为二成稀,化肥为0.5%。
第一次追肥在门椒采收后,以后根据辣椒生长情况追肥。
在辣椒生长中后期,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速效肥进行叶面追肥,5~7天喷施一次。
辣椒生长后期,如田块缺肥,可揭膜或破膜进行灌水追肥。
3、保护地膜拔除杂草:辣椒定植后进行农事操作时要小心,尽量不损坏地膜,如出现破损,要及时用土压严。
在定植孔、压膜处或破损处容易生长杂草,杂草长大后顶膜或穿破地膜,影响地膜覆盖的效果,因此发现杂草,一定要及时拔除。
4、整枝:盖膜后辣椒生长旺盛,采用整枝可增加产量,具体方法是:植株出现徒长或生长过旺、结果少,在门椒收后,将第一分枝以下的老叶全部打掉,有利通风结果;上部叶片过旺,可将向内生长的弱枝剪除。
5、防倒伏:辣椒盖膜后不能培土防倒伏,一般按穴插竹竿支撑。
栽培上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防止地上部分徒长。
地膜辣椒一般是12月下旬播种育苗,次年4月中下旬定植;一直到10月下旬拨秧,生长期达10个月,亩均产量在4000kg左右,可以与小麦套种,也可以留冬闲地种一茬辣椒。
亩均产值一般在2500元左右,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培育壮苗地膜辣椒品种一般以汴椒系列为主,播种期在12月中下旬至元月上旬。
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处理,然后将消过毒的种子放在30℃左右的温水中浸8-12小时,种子吸足水分后,用干净的湿布包裹,放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
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地膜辣椒育苗一般是在温室或火炕内进行,播种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晚18—20℃,当苗出齐后,白天温度降至20-25℃,夜间保持15~18℃。
分苗前5-7天逐渐揭膜通风,进行低温炼苗。
2、及时分苗地膜辣椒都要进行分苗,一般在3月上中旬,幼苗3叶l心时进行。
分苗前一天要在播种苗床上适当浇水,以便起苗时减少伤根。
分苗苗距以8-10cm见方为宜,每穴双株,同时要大小苗分开,栽植后要及时加盖小拱棚,如果夜间温度较低,还要加盖草苫。
分苗后3-5天内一般不放风,白天揭开草苫,夜晚盖上,尽量提高分苗苗床的温度,促进根系生长.以利缓苗.5-7天后新叶见长,缓苗结束,以后随天气情况可以逐渐加大通风量。
定植前7-10天即4月10日左右,可以昼夜通风,进行幼苗锻炼。
为了控制幼苗徒长,除分苗时浇定植水外,一般情况下不再浇水.直至移栽大田前浇一次起苗水。
3、整地施肥辣椒忌重茬,栽植地膜辣椒的地块最好是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前茬作物以葱蒜类为最好,其次是豆类、甘蓝类等。
整地前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5方以上,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作底肥。
耕翻后,每隔40cm起一宽60cm的小高垄,于定植前7天左右覆膜提温。
4、适时定植地膜辣椒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定植。
定植时先在小高垄上按行距40cm,株距33cm 挖穴,以三角定苗法为最适,每亩4000穴,8000株。
如果水肥条件较差,可适当增加栽植密度。
5、田间管理在定植时浇好定植水的基础上,缓苗后及时浇缓苗水,直到门椒坐住前一般不再浇水,当门椒长到3cm左右时结合浇水,重追一次肥,可亩追尿素15-20kg,钾肥l0kg,以后每隔2--4水追一次肥。
浇水应做到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雨水过大时要及时排涝。
一般情况下,门椒应及时采收,以免“坠秧”。
地膜直播辣椒田间管理措施1、间苗、定苗:在苗长至1-2片真叶时先间苗一次。
及早定苗,拔去高脚苗、病苗、畸形苗、弱小苗,选留生长一致的壮苗,每穴留双苗。
2、补苗:连续缺苗三四穴以上时,需要进行补苗。
补栽苗可利用定苗时拔出的健壮没伤根的幼苗。
将苗打穴栽好后浇水,再用土盖住湿土以保墒,为提高成活率,在高温天气补苗时,可有草盖苗遮荫,避免叶片失水萎蔫干枯。
在缺苗较多的地块,可购买大棚内的穴盘苗进行补栽。
3、中耕除草:中耕要做到早、勤、深、宽、碎、平,不伤苗,耕土细碎,镇压平整。
中耕深度18-20厘米。
同时对地膜进行勤检查,发现地膜盖土不严或被风刮起时,及时封盖严密。
随时除草,保证田间无杂草,地膜内有杂草顶起时,及时压土。
4、合理灌水方法:辣椒果实膨大期的浇水方法不正确,特别是大水漫灌,是造成辣椒大面积的死亡的主要原因。
开花结椒期,是需肥水高峰期,起垄栽培的辣椒待门椒座住后浇第一次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公斤。
以后每间隔10-15天浇一次水,水量要小,浇半沟水,严禁大水漫灌上垄背,若有积水现象,立即排水。
8月中下旬开始控水,不再浇灌,以避免辣椒贪青,促进椒果成熟,增加光亮色泽。
平畦栽培的辣椒,于苗期、门椒座住后分别浇水一次,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公斤。
以后不再浇水,以免引起大面积死亡。
5、病虫害防治:蚜虫:可用20%杀灭菊酯乳剂5000倍或40%乐果乳油1000倍;2.5%溴氰菊酯8000倍液喷洒,做到带药定植。
大白菜出苗后也应及时喷药。
棉铃虫:棉铃虫开始危害期是在6月10-15日,重点喷药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溶液,2.5%1500-2000倍溶液每亩用15-30kg药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要交替使用各种农药,避免棉铃虫产生抗药性。
另外在棉铃虫羽化盛期,使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1%磷酸二铵进行叶面喷施,可有效驱避棉铃虫产卵。
叶螨:在点片发生时,立即打药。
可用20%三氯杀螨醇1000-1200倍,73%克螨特乳剂2000倍液,10%天王星3000倍,10%浏阳霉素1500-2500倍兑水50公斤喷雾,每6-7天1次,连喷2-3次,田边杂草也要喷洒,重点喷洒叶背面。
疫霉病: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8%的瑞毒锰锌1000倍液灌根,每株50-80ml,每亩每次用药150-200g,共防治3-4次。
病毒病:及早防治蚜虫,减少病病毒的传播,选用农药有2.5%溴氰菊酯每亩10ml兑水80公斤喷雾;乐果乳剂800倍液,一般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发现病毒时,立即从发病最初喷洒下列药剂防治;83增抗剂100倍溶液,抗病毒水剂300倍溶液,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7-10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育苗1、选种: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本地种性并长在植株中部(即门椒与满天星之间)的果实作种。
2、苗床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清洁无污染,质地疏松肥沃,1年内未种过茄科、瓜类作物的沙壤地块育苗,菜园地不宜用来育苗,容易感染病虫害。
不能在光照不足的地方育苗。
3、整地:播种前1个月翻耕晒垡,并于每10个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150公斤,将土垡充分打碎,拉线作畦,苗床实行高埂低厢,苗床宽1.2— 1.5米,埂宽0.3—0.4米为宜,沟深20公分。
种植1亩大田需育苗面积8个平方米。
4、播种:地膜覆盖栽培是用于冬早辣椒栽培,一般11月中旬播种,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采摘期为6月上旬—10月上旬。
播种前将贮藏的种子取出重晒1—2天,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加快播后种子的吸水萌发。
将晒过的种子倒入布袋中,布袋要经过开水烫或太阳暴晒处理,同时用绳子扎紧袋口,把种子袋放入55℃的温水中,不断搅动,使水温快速下降,并控制在30—32℃,水温不足时适量加入热水,浸种12—16小时后,取出种子袋晾干水分。
播种前要充分浇足苗床底水,土壤含水量70%,床土8—10厘米深处湿润为宜。
用细沙拌种,每10平方米畦面拌沙1.5公斤,来回撒播多次将种子播匀,撒1—1.5厘米厚细土(将充分熏烧过的土垡打碎而成的细土)盖种,盖好种后,畦面上再铺上松毛或干稻草,起到保水、保温和减缓浇水冲力的作用。
最后用长 1.8米竹片搭棚,拱棚高45公分,之后用宽2米的薄膜进行覆盖。
二、苗床管理播种后6天内不需浇水和揭膜通风,少量出苗后要揭除松毛或稻草让幼苗见光,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2℃时要揭开棚的两头通风降温,苗基本出齐后要适当减少浇水量,防止苗期发生猝倒病及出现高脚苗,以后要认真抓好除草间苗工作。
三、移栽地的选择和移栽1、种植地的选择辣椒易感病、怕涝,病害集中发生在开花结果期,常是同一块地、同一植株同时受到多种病菌的复合侵染,同时发生疫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发病后难于防治,多数是毁灭性的,所以地块的选择是辣椒种植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