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
D+P=1
开口孔隙率:指材料开口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 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计算如下式:
式中:
闭口孔隙率:总孔隙率与开口孔隙率之差,如下式:
3. 空隙率和填充率
(1)孔隙率
定义:指散粒材料在其堆集体积中, 颗粒之间的空隙 体积所占的比例。
计算式:
P'
V0'
V0
(1
' 0
)
100%
V0'
(1)理论强度 远远大于实际强度 (2)实际强度 采用破坏性试验测定,根据受力形式 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弯强度。
(3)影响强度的因素 内因:组成和结构 外因:试件形状 试件尺寸 加荷速度 表面粗糙程度 含水程度 温度
……
三. 脆性和韧性 1. 脆性:材料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发生破坏,并 无明显的变形,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脆性。
Wm
mb mg mg
100%
式中:mb——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m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有关,特别是开孔孔隙率 有关。
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吸水体积与开孔隙体积相 等。
(2)吸湿性 定义: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表示方法:含水率,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的堆积体积: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集状态下的总体外 观体积。根据其堆积状态不同,同一材料表现的体积大小可能 不同,松散堆积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
材料的堆集体积一般以 V’来表示。
0
2. 密度 定义: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计算式:
m
V
式中:ρ—密度, g/cm3 或 kg/m3 m—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
2. 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指材料在原子、分子层次的结构。
晶体:的特征是其内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 按照特定的规则在空间周期性排列。固定的几何外 形和熔点。
非晶体:也称玻璃体或无定形体。玻璃体是化学不 稳定结构。内部指点无序排列的固态或液态。无固 定熔点。
3. 亚微观结构 也称作细观结构,是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结
亲水性
憎水性
图1-1 材料润湿示意图 (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
2.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吸水性
定义:材料能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表示方法:吸水率(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 质量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量占材料在干燥状
态下的质量百分比,并以wm 表示。质量吸水率wm 的计算公式 为:
组成及微观结构不同,宏观结构相同,物理性质相 似。(泡沫玻璃、泡沫塑料、加气混凝土)
三. 结构中的孔隙与性质的关系
1. 孔隙形成的原因 水分子占据 外加发泡作用 焙烧
2. 孔隙的分类 按大小分(微孔、毛细孔、较大孔、大孔) 按形状分(球状、片状) 按常压水进入与否分(开口、闭口)
3. 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孔隙增多) 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 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小,强度降低 透水性、透气性、吸声性、吸湿性、吸水性增大 抗冻性、抗渗性视孔隙大小和形态而定
实际工程中,材料受到外界破坏因素是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因此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质。不同种类 的材料,其耐久性内容不同;即使同种材料,由于 其使用部位、环境不同,其耐久性的内容不同,提 高材料的耐久性应根据材料种类及使用条件分析。
材料的抗冻等级可分为F15、F25、F50、F100、 F200等,分别表示此材料可承受15次、25次、50次、 100次、200次的冻融循环。
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强度、孔结构、耐水性和吸水 饱和程度有关。
5.材料的抗渗性 定义: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
表示方法:渗透系数或抗渗标号
渗透系数越大,材料的抗渗性越差;抗渗标号越大, 材料的抗渗性越好,如P4、P6、P8、P10…等,表示试 件能承受逐步增高至0.4MPa、0.6MPa、0.8MPa、 1.0MPa…的水压而不渗透。
代表材料:木材、建筑钢材、橡胶。
受冲击荷载的结构应考虑韧性材料。
四. 强度等级和比强度
1.强度等级
为了便于合理使用材料,对于以强度为主要指标的 材料,通常按材料强度值的高低划分成若干等级, 称为材料的强度等级或标号。
脆性材料以抗压强度划分,塑性材料和韧性材料主 要以抗拉强度来划分。
2.比强度
材料强度与体积密度的比值。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 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代表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均,如天然石材,烧结普 通砖、陶瓷、玻璃、普通混凝土、砂浆等。
脆性材料的特点:塑性变形小,抗压强度高而抗拉、 抗折强度低。 2. 韧性:又称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的作 用下吸收较大能量而不发生突发性破坏的性质。
韧性材料的特点:塑性变形大,抗拉强度接近或高于 抗压强度。
二. 材料的结构
1.宏观结构(构造)
材料的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和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 组织。
致密结构:高强,不透水(钢材、玻璃、沥青)
多孔结构:轻质保温(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 纤维结构:高抗拉强度(木材纤维、玻璃纤维)
堆聚结构:强度较高(混凝土、砂浆、砖)
层状结构:综合性能好(胶合板、人造板、蜂窝夹芯 板)
抗渗性与材料的亲水性、孔隙结构(开孔还是闭孔) 有关
抗渗性与耐久性的关系:抗渗性越高,耐久性越高。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徐变(是物体在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增加的变形,与 荷载的大小关系不大。)
二.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材料在外力或应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 能力,并以材料在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表示。
比强度越大,材料轻质高强性能越好。
几种材料的比强度: 低碳钢—0.045 普通混凝土—0.017 松木(顺纹抗拉)—0.2 粘土砖—0.006
玻璃钢—0.225
五. 硬度和耐磨性 1. 硬度 材料的硬度是材料表面的坚硬程度,是抵抗其它硬 物刻划、压入其表面的能力。通常用刻划法(无机非 金属材料),回弹法(混凝土)和压入法(金属材料) 测定材料的硬度。 刻划法用于天然矿物硬度的划分,按滑石、石膏、 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晶、刚玉、 金刚石的顺序,分为10个硬度等级。 回弹法用于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并间接推算混凝 土的强度;也用于测定陶瓷、砖。砂浆、塑料、橡胶、 金属等的表面硬度并间接推算其强度。
软化系数的波动范围在0至1之间。
工程中通常将KR>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可以用 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工程。
用于一般受潮较轻或次要的工程部位时,材料软化系数也 不得小于0.75 。
4. 抗冻性 定义: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反复冻融循
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能。
抗冻性以试件在冻融后的质量损失、外形变化或强度 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或称为抗冻等级。
的质量。
计算式:
0'
m V0'
式中:ρ0,—材料的堆积密度, g/cm3 或 kg/m3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或 m3
试验:量筒法
二. 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
1.材料的密实度
定义: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计算式:
D V 100 %
D 0 100 %
试验:李氏瓶法
3. 材料的表观密度 定义:俗称“容重”,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
积的质量。
计算式:
0
m V0
式中:ρ0—材料的表观密度, g/cm3 或 kg/m3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0—材料的表观体积,cm3 或 m3
试验:排水法
4. 材料的堆积密度
定义: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
1.化学组成
无机非金属 氧化物含量来 金属材料 化学元素含量
有机材料 各化合物含量。
化学组成决定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影响其物理性质和 力学性质。
2.矿物组成
由一种或几种化学组成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过程, 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组成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化合物存在的基本形 式。
3.相组成 材料中结构相近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
构。主要研究内部晶粒、颗粒的大小形态、界面、 孔隙、微裂纹的大小、形状及分布。
特点:材料内部的晶粒越小,分布越均匀,则材料 受力越均匀,强度越高,脆性越差,耐久性越高, 界面粘结越好,强度和耐久性越高。
4. 三种结构的关系
宏观结构是影响材料性质的重要因素,材料的宏观 结构较易改变。
组成及微观结构相同,宏观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 同。(玻璃和泡沫玻璃;普通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
压入法用于测试金属材料的硬度,常用布什法和 洛氏法。
2.耐磨性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材料的耐磨性用
磨损前后单位表面积的质量损失,即磨损率表示,计算 公式如下:
G m1 m2 A
式中 G------材料的磨耗率, (g/cm2) m1 ----材料磨损前的质量,(g) m2-----材料磨损后的质量,(g) A------材料试件的受磨面积 (cm2)
学习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材料的基本性质,为 以后各章节具体材料的学习创造条件。
❖ 通过学习,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它们 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 通过学习,掌握材料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质、 物理性质、耐久性等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一节 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
一. 材料的组成 材料组成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之一。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 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 二.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三.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四. 材料的耐久性 五. 材料的热工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