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2018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珠海市基本情况
珠海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01平方公里。

2008年末,常住人口148.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9.48万人。

区位条件优越,东邻香港,
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是珠三角地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
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约190个,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和横琴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
海洋开发试验区、高栏港经济区5个经济功能区。

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
家一类口岸8个。

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依,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
十佳”的城市。

人居环境一流,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和
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人杰地灵,唐绍仪、陈芳、杨匏安、苏兆征、苏曼殊、容国
团等许多近现代名人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历史古迹丰富,
拥有距今3000年左右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以及梅溪牌
坊、唐家共乐园等。

(二)珠海市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是珠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极不
寻常的一年。

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奠
基仪式并专程视察珠海,带来了党中央对珠海经济特区的亲
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港珠澳大桥开工兴建,珠海一跃成为粤
港澳区域枢纽节点。

年中,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
横琴校区行使管辖权的议案,标志着横琴岛开发上升为国家
战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珠海结出最新果实。

年初,国务
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新定位和建设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的
新布局,极大地提升了珠海在区域乃至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
位和城市价值。

珠海继建立经济特区之后,又一次迎来历史
性发展机遇。

1、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2009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
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以贯彻
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应对危
机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
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2009年,本地生产总值
1037.69亿元,增长 6.6%,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01.41亿元,增长9.9%;来源于珠海的财税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410.51亿元,增长10.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增长 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增长9.1%,近十年来首次高于GDP增速;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82亿元,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突破2000亿元。

珠海经济综合实力跨上
新台阶,全市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2、定格局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

围绕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目标,着力打通港口、
机场、口岸三大节点,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

港珠
澳大桥正式动工。

广珠城际轨道和广珠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广珠城际轨道将于2010年底通车,广珠铁路将于2011年底竣工。

高栏港港口码头建设和航线拓展取得新突破,第二个
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建成并通过验收,10万吨级煤码头、两个15万吨级干散货码头开工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获批,开通天津、海口及长江流域集装箱航线,高栏港成为
珠三角地区水深条件最好、功能最齐全的港口。

机场高速、
高栏港高速公路正加紧建设,省道S272线白蕉高速公路出
口至湖心路口段改造完成通车,珠海大道改造项目动工。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积极推进低端生产能力转
移、淘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香洲服务”
和“西部制造”合理布局。

高栏港经济区成为省重化产业集群
升级示范区,珠海高新区成为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示范试
点园区,航空产业园成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市共
建先进制造业基地。

积极引进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项
目,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优先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
先进制造业。

航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航通飞珠海产业基地动工建设,填补了我省在航空制造业
上的空白;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基地奠基动工,将建成我国
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配套工
程动工建设;优特电力入选全省50家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3家企业入选全省100家重点培育装备制造业企业。

珠海装
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将逐步建设成为广东省乃至于全国重要
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
产业和汉胜、炬力等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逆势增长,新认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

积极推动“金山做大、巨人归来”,金山总部暨研发基地和巨人网络南方总部暨研发基地奠基
动工。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研究制定《珠海市自主创新行动
计划》、《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草案)》等,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新增2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9家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全市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146家;21个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省级创新型企业增至15家。

珠海市产业初步呈现高端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态势。

城市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按照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
城市的目标,着眼于珠中江、珠深穗、珠港澳三大区域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