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是推拿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操作施术要领与成人推拿一样,要求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但临证有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手法操作应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清代张振鋆提出小儿推拿法为“按、摸、掐、揉、推、运、搓、摇”。
但目前临床应用并不限于八法,随着小儿推拿学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成人手法也逐渐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如滚法、擦法、运法、捏法、挤捏法、捣法、振法等。
有些手法虽然在名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和成人相似,但在运用时,其手法在刺激强度、节奏、频率、操作步骤和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等。
另外,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推拿,不用于成人,如运法、捣法、复式操作法等。
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还在于复式操作手法。
在临床应用中,小儿推拿手法经常是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描述的。
如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捣小天心等。
同时,在治疗中,手法刺激的强弱及操作方向和时间长短均能推拿补泻作用,从而决定临床疗效。
譬如同为推法,应用于七节骨穴位,向上推能温补止泻,多用于虚寒性腹泻;向下推则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湿热痢疾等症。
另外,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所以在手法操作时,一般都需要选用介质,如葱汁、姜汁、薄荷水、滑石粉、按摩膏等,以保护润滑皮肤,增强手法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