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

8
二、征税范围
(一)基本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 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3、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 9、股息、利息、红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所得
(二)所得来源地 来源地与支付地
21
生产经营所得:应税所得:年所得=年收入-成 本-费用-税金-损失 应纳税额:年税额=年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 独立所得—私人的律师、会计师、独立的教学 活动、文艺活动:分项计算 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22
注意1: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区别。
查账征收主要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账务核 算和会计处理进行征税,并对税收规定和会计处理有 差异的部分进行相应纳税调整,以此来进行征税。
(三)20%的比例税率:适用于除上述所得之外的所有
其他所得。这些所得基本都是按次征税的,所以,这是 一个每次所得适用的税率。
1、稿酬在20%的基础上减征30%,所以实际税率成为 14%; 2、劳务报酬在20%的基础上要加成5成、10成征收,即 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3级超额累进税率。
3、财产租赁所得的减免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对 个人按市场价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 税率征税。
5
6
注1:
住所分为永久性住所和习惯性住所。税 法细则界定的“因户籍、家庭、经济利 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 人”。这实际上是习惯性住所标准。且 实践中也主要是对流动性个人(跨国) 进行判定。
隐含有居住时间的因素。
7
注2:
居住满一年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在 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在居住期间内临 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 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 90日的,不扣除日数,连续计算。 居住满一年而未超过五年的个人(长期与 非长期居民)。
2、税率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5
例:王某为中国居民,某月应税收入为3500元。 则应纳个人所得税: 月应税所得:3500-2000=1500元 月应纳税额:1500×10%-25=125元
16
◆注1:
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课税的所得 1、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 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 次性收入 2、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 劳动分红 3、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 车承包或承包方式运营,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 货营运取得的收入
19
注3: 在确定适用税率时,不能以每月全部工 资、薪金收入为依据,而只是以扣除规 定费用后的余额为依据,找出对应级次 的税率。因为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表中 的各级距为扣除费用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2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一)查帐征收㊣
具体方法为: 按年计征,分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 失 应纳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五讲 其他各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与契税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
本章考点
纳税人身份的判定 费用扣除方法和标准 税率的运用 各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工资、劳务报酬、 稿酬、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 纳税申报(12万元)
◇工资、薪金以任职、受雇地为所得来源地 ◇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实际提供劳务地为所得来源

◇转让不动产以不动产坐落地为所得来源地 ◇利息、股息、红利以支付机构所在地为来源地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为所得来源地
10
三、税率
总体上讲有两种形式的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一)9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于月工资、薪金所得。 如果不是月所得。一定要换算成月所得才能使用该税 率。 (二)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 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及个人 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所得。如果不是年所得,不能 直接使用该税率,而应将其换算成年所得后才能使用 该税率。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一)一般情况下的计税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每月应税工资收入-扣除费用
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纳税所得额按月计算 (2)每月工资包含的内容:哪些要包括,哪些不能包括 如非税收入:差旅费津贴与误餐补助、公积金、独生子女补贴、 托儿补助费 (3) 扣除费用的标准:一般人扣2000元,特殊人扣4800元 (从2008年3月1日起)。 特殊人是:外国人在国内,中国人在国外及中国的华侨、港 澳台同胞。
3
一、纳税义务人
(一)基本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根据住所与居 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 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个人;
非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或无住所且居住时间 不满1年的个人。

住所标准:是以个人在一国境内拥有的 住所来确定其居民归属的判定标准。 居住时间标准:是以个人在一国境内居 住的时间来确定其居民归属的判定标准。 ■上述两个标准是并列性标准,个人只要 具备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以 认定为中国居民。
17
注2:
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费用扣除:
纳税人在境内、境外同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首 先判断其境内、境外取得的是否来源于一国的所得。
(1)如果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
所得,无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 得;
18
(2)纳税人能够提供在境内、境外同时任职或者受雇 及其工资、薪金标准的有效证明文件,可判定其所得 是分别来自境内、境外的,应分别减除费用后计税。 若不能提供上述证明文件,则应视为来源于一国所得; (3)若其任职或者受雇单位在中国境外,应视为来源 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有关规定计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