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实施构想该工程位于西安市科统二路以南,科源路以东,太平河以西,科统一路以北。
我司拟投标Ⅲ标段,DK—2地块住宅楼B—1、B-11、B—10、B—9及附属商业用房、地下室等,总建筑面积约120032。
51平方米。
1、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合格.2、工期目标: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规定的工期完成该工程.3、文明施工目标:达到省级文明工地标准。
4、安全施工目标: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为达到以上工程目标,我司特制订以下工程施工方案。
一、±0。
000以下结构施工工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科花园项目土建施工工艺流程:轴线复测→混凝土垫层→底板防水→混凝土保护层→筏板钢筋、模板→墙插筋→浇筑筏板混凝土→养护→地下室墙、顶板→地下室外墙防水→地下室外回填土二、±0.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工艺三、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主体工程施工完后,自上而下进行外墙装饰。
砌体内墙抹灰、楼地面垫层等分项工程随主体结构自下而上流水作业。
四、工程施工测量4。
1坐标点的引入根据测绘院在施工现场确定的本工程的定位点,对桩位及定位轴线进行附测,测设出各轴线方向控制点,重新建立轴线控制网,埋设外控基准点(端部带刻痕钢柱),埋深0。
5米,并浇筑混凝土稳固,作为施工轴线的投测点。
4。
2工程轴线的定位采用内控和外控相结合方式,以内控为主、外控校核手段,力争施工放线误差最小的目标.针对结构实际情况,±0。
000以下采用外控法,±0。
000以上平面采用内控法,根据工程流水划分,从基础底板设置内控基准点,向上投测,实施轴线定位控制。
1、内控基准点制作:采用100mm×100mm×5mm钢板制作,钢针刻画十字丝,钢板通过锚爪与结构钢筋焊牢,在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200 mm×200 mm的孔洞(通视孔),用激光铅垂仪和经纬仪配合将控制点逐层投递到楼层。
2、内控点的布设:根据本工程平面特点,在每个单元的四个大角没有遮挡的地方设四个放线孔,楼梯间增设四个放线孔,三个单元共24个测量孔,可以满足平面测量的需要.(具体的放线孔的位置及钢板制作等详见《工程测量施工方案》)3、轴线投测方法:将J2JD激光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测到接收靶的“十”字交叉点处,将经纬仪架设在接收靶上,依次投测出主轴线。
4。
3高程投测由甲方给定的标高基准点在拟建建筑物15米外且能投视到拟建工程的稳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建立高程控制网,向拟建工程进行引测。
出±0.000后将其引入到主体外围墙面或塔吊塔身之上,对工程标高实施控制。
具体方法为:将规划高程网点引三个水准点至现场周围原有建筑物上,编号BMl、BM2、BM3,每间隔一定时间连测一次,以做相互验校。
检测后的数据做出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现场高程根据一个基准点BM1进行投测,另外两点校核。
待施工到首层后,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设三个高程标准点通过往返检测合格后(误差在±3mm内为合格),标注“▽”,红油漆标记建筑标高。
选择首层一个“▽”为标高基准点用检测合格的钢尺向上传递并用“▽”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传递,并用“▽”作好标记,然后使用S3水准认错往返检测由另两个基准点传递到施工的标高基准点是否合格(误差在±3mm 内为合格),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每层的墙、柱模板拆除后,采用水准仪和钢卷尺在墙、柱上放出该楼层的建筑50cm线.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标高控制要求。
4。
4工程放线根据投测的轴线,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控制网加密,使用经鉴定合格的钢卷尺测量、墨斗弹放出轴线、墙、暗柱边线及30cm控制检查线,对测设的轴线,采用红油漆做出标记。
4。
5沉降观测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准确反映该工程的实际沉降量及测量工作的整体性,在施工初按图纸要求埋设沉降观测基准点。
基准点设置在工程影响范围外地质条件良好便于引测的地方。
沉降观测的测量将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我司负责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土方工程5.1土方开挖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槽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5。
2边坡支护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大,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操作人员安全,避免边坡土体水平位移,根据现场土质和勘察资料的建议,必须进行边坡支护,边坡支护不在本次招标范围内。
5。
3回填土施工1)材料要求土可采用优质黄土及有机质含量不大的粘性土。
表面耕植土不能采用.土应过筛,粒径不宜大于15mm。
2)施工要点①施工前应将回填处的杂物、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土.②回填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含水率控制在18.5%左右,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润湿。
用卡车或四轮拖拉机运至工地.铺土应分层进行,每层铺土厚度控制在250mm。
③每层的夯实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实验确定。
经实验达到压实系数后方可铺下一层。
击实系数应≥0。
95。
④分段施工,上下相邻两层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的土层应充分夯实。
3)地下室外灰土回填中的石灰采用熟化袋装石灰,粉粒应均匀、细滑、干燥,粉头不超过3‰。
回填时控制土的含水率以19%~19.5%为宜,注意安排人员将大块土打碎,捡出杂物,搅拌均匀,颜色一致,无大块土及灰块后,运送至坑内进行铺填,铺填厚度为每层250mm,击实系数≥0。
95,注意:回填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虚铺好的灰土不能过夜,应及时夯实,夯实后的灰土应覆盖保护,不能直接受日光曝晒或泡水,并按规范要求对回填过的灰土进行环刀取样测试,控制最佳含水率,以保障回填土质量。
六、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工序,也是主体质量控制的重点。
6.1钢筋的检验钢筋进场时现场材料员核验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物资公司要有相应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资料归档到现场),钢筋进场后,现场试验人员立即按规范取样送试,钢筋复验通过后,方可使用。
6。
2材料的堆放和保护根据现场场地实际情况,材料进场后,必须架空堆放并挂牌标识,注明使用部位、规格、数量、产地、试验状态等。
材料堆放场地地坪作硬化处理,2%坡向排水明沟。
直条钢筋支架采用3米长1O号工字钢,钢翼缘上500mm间距焊接钢管作隔断,按一根原材4道放置,钢筋存放区搭防雨棚,避免雨淋锈蚀。
6.3钢筋骨架构造设计要点6。
3.1钢筋保护层基础:基础为40mm,地下室外墙表面(与土接触部分)35mm其余构件钢筋保护层见图集03G101—1第33页,按室内正常环境取用。
6.3。
2钢筋锚固(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下表)注:d为纵向受拉钢筋直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抗震锚固长度LaE=1。
15La (2)板支座处的锚固应伸至梁中线且≥5d,当锚固长度不够时增加直钩长度。
(3)基础梁纵向钢筋在支座均受拉锚固,锚固长度为La。
6。
3。
4钢筋连接接头(1)接头方式受力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0mm的连接全部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直径大于等于12采用焊接,墙暗柱钢筋直径大于14mm的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直径12以下筋采用绑扎连接。
(2)搭接长度采用搭接接头时,搭接长度:梁、板、墙为LLE=1。
2LaE;柱为LLE=1.4LaE.6.4钢筋加工1、本工程钢筋在现场建立生产加工区,加工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设专职质量检查员监督,随时接受监理及业主的见证检查,以确保材料使用的可信度。
2、钢筋加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1)钢筋配料单编制熟悉图纸,准确及时编制钢筋配料单,细化钢筋配筋,做到钢筋下料时预留机电洞口一次绑扎成型,不切割一根结构钢筋,彻底消除土建和水电结构施工阶6.5钢筋绑扎6。
5.1施工工艺流程1)梁、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墙体混凝土上部梁接搓部位凿毛处理→人工清理杂物→绑扎梁钢筋弹放底层钢筋位置及预置孔线→摆放绑扎底层钢筋→自检→互检→交接检→电工配管→自检、专检(看是否有高于板筋)→绑扎铁马凳及上层钢筋→铺设马道支放垫块→安放固定预留洞模具→自检→互检→报监理隐检→交接检。
2)墙体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弹放位置线、模板线、门窗洞口线→预检验线→检查调整立筋位置→立筋搭接及钢筋机械连接→自检、专检(合格则打上标记) →调整暗柱立筋垂直→绑扎梯子筋及水平钢筋、拉接筋→安装上部控制立筋位移的卡具→安装保护层垫块→自检报验→专职检验→报监理隐检→与模板施工人员办交接检。
6.5。
2钢筋绑扎施工方法(1)所有钢筋交叉点由20#或22#铁丝绑牢.绑扎扎丝长度严格按下表控制。
(2)22#铁丝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20#铁丝绑扎其它直径的钢筋,梁、柱绑扎铁丝丝尾朝向梁柱心,板、墙绑扎铁丝丝尾与受力筋弯钩一致。
绑扎用铅丝长度表单位:(mm)(3)梁、暗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弯钩叠和处应沿受力筋错开设置绑扎,箍筋要平、直,开口对角错开,规格间距依照图纸,丝尾朝向梁、柱心,同时梁箍筋伸入柱中,梁两端箍筋距柱筋外皮50mm。
(4)板钢筋先弹线后绑扎,上层钢筋弯钩朝下,下层钢筋弯钩朝上,扎丝尾部与弯钩一致,保护层垫块到位.弯矩较大钢筋放在较小的外侧.(5)剪力墙外围两行筋的交叉点全绑牢,中间部位交叉点可梅花点绑扎,双向受力筋交叉点均须绑牢。
6.5。
3钢筋绑扎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墙筋间距利用定型卡具在加工平台上制做符合标准要求的横向、竖向梯子筋,绑扎墙筋前按模板50线控制准确,绑扎在各段墙处。
(2)板筋间距底筋:在模板上弹放钢筋位置线,严格按线绑扎;面筋:参照底筋位置准确绑扎。
(3)箍筋间距在梁两侧钢筋双侧划线,梁两端箍筋距柱外筋的外皮50mm,且支座内设一道箍筋。
(4)主筋位置梁:对于四肢以上箍筋,上下主筋制作钢筋卡具,且在卡具水平钢筋端头接触模板处点防锈漆,二排钢筋与一排钢筋之间加放垫块。
柱:采用定位卡具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定位卡套在柱筋顶端,用帮扣将柱筋紧靠在定位卡上以控制钢筋的间距位置。
(5)预留洞、门窗洞的加强筋根据图纸设计的预留洞、门窗洞等的加强筋、加设措施筋应与梁柱或墙板筋焊接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移位。
(6)钢筋保护层①板、墙采用定型PVC塑料垫块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塑料垫块具有弹性,可卡住平面和立面φ8~φ12的钢筋,使垫块和钢筋更好的连合在一起,保证不偏移和移位(见下图柱塑料垫块所示).梯子筋控制钢筋间距,防止网片不向内拢,同时梯子筋可避免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的移位。
②基础底板、基础梁底部采用50mm×50mm×35mm(厚)碎石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