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计算机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管理与储存,处理前生成相应的图标,并基本实现初步的变形分
析与评估功能。
四、沉降分析评估与措施
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有预压土方时至预压土方的顶面)后,先持续监测不少于 6 个月的时
间,根据这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照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 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
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压,并配备专人进行指导,以保证元器件不受损坏。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味、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
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基填筑过程中,派专人保护。
(2)路基填筑资料整理要求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涂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毕后开始沉降观
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试验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
确,责任到人。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
项检测的荷载-时间-沉降过程曲线。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垂直位移大于 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沉降观测点沉降大于 10mm/天时,应及时
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取卸载措施。
观测数据作为铺设无砟轨道前评判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以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
智能数码单点位 移计
智能数码分层沉 降计
智能数码柔性位 移计
智能数码静力水 准仪
智能数码剖面沉 降仪
智能数码测斜仪 智能弦式数码压
200 mm
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
200 mm
测量土体的分层沉降
100 mm
测量土工材料的变形
主要监测 元件
100 mm
4MP
沉降差监测
测量土体剖面垂直向变 形 测量土体侧向变形 测量支挡结构侧壁土体
据。
(3)观测方法与精度要求
沉降板、沉降检测桩、分层沉降、边桩沉降等所有标高测量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
精度应达到±1mm;边桩位移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单点沉降计采用智能型振弦频率
检测仪进行测试;剖面沉降采用伺服加速度计式剖面沉降仪对剖面沉降管形式的基底全断面
进行观测;孔隙水压力计采用振弦检测仪进行测试;分层沉降和测斜采用智能型电磁感应仪
字直观的沉降板作为辅助元件,对路基面观测桩的测量,测量精度一般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
标准。
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见下表
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
仪器名称
量 程
适用范围
变形
读数直观,但对填土施 辅 助 观 测 工干扰大,精度一般。 元件
边桩位移
测量路堑及路堤边坡位 移
位 移 检 测 元 件
观测频次
一般
1 次/天
填筑或堆载
每天填筑超过 3 层时
1 次/每填筑 3 层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 次/3 天
第一个月
1 次/周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 2、3 个月
1 次/2 周
3 个月后
1 次/月
第一个月
1 次/2 周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 2、3 个月
1 次/月
3 个月后
1 次/3 月
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的观测要求:每 1 次/3 天,连续 3 次;以后 1 次/1 周,连续 3 次;以后 1 次/2 周 (5)安全控制要求
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加密监测次数、尽快妥善处理。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练习观测的沉降
差大于 4mm 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沉降出现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
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阶段
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是假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时间。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
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
名。
所有数据必须当天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地基各
终沉降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
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砟轨道的要求时,则研
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拜访时间继续监测还是采取(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如调整预压土高度、
确定预压土卸荷时间、调整或增加地基加固措施等),即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直
进行测试。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精度为±1mm,读数位至 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应低于
5mm/30m;位移观测误差±1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4)观测频次要求
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
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应低于“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的规定。检测过程中
对填土施工不干扰,精 度高,数据量大,能实 现自动采集和无线传 输

力盒
a 应力
力 应
智能弦式数码渗 压计
4MP a
测量结构渗水压力
变 监
智能弦式数码土 压力盒
1MP a
测量地基与桩间土应力
视需要设 置
测 元
智能弦式数码孔 隙水压力计
1MP a
测量地基土孔隙水压力

智能弦式数码锚 索计
100 0kN
路基沉降观测简介
一、概述
1、路基概况
2、沉降观测的内容及方法
3、沉降分析
二、沉降观测元件选取、设置及其安装方法
监测元器件的选取,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求及其精度要求,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数据
采集误差小、精度高等要求。因此石武客专变形监测元器件,应将对填土施工干扰小、无测
杆、具有数据储存功能的只能数码型监测元器件作为首选元器件,重要观测点采用传统的数
测量锚索力
1、路基面观测桩 2、边桩测桩 3、分层沉降仪 4、剖面沉降仪 5、孔隙水压力计 6、测斜仪 7、沉降板 8、柔性传感器 9、土压力盒
三、元件保护、观测及数据记录
1、监测方法及要去
(1)检测元件保护要求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
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施工,不
观测点的设置应在安全稳定处,监测人员在元件埋设和测试过程中应装备好相关安全设备,
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都饿安全事故发生。
2、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 由于监测点密、监测频度高,数据量巨大,必须分区段、分工点构建数据自动采集单元,重
要工点或交通困难的工点,可考虑数据的无线传输,应编制相关监测数据的管理软件,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