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兰州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清单工区总承包单位问题和隐患3工区(试验段)中铁二十一局1.建设单位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未设置安全质量管理机构;2.项目经理带班制度落实不到位;3.部分危险性较大的节点施工未进行安全条件验收记录;4.部分安全检查记录查出问题无整改措施、复查验收资料,未形成闭环;5.无“3.2”事故档案;6.现场盾构机接收口中板模板支撑体系为碗口架体,支撑架四周未按照施工方案及规范的要求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向未按4.5米设置通长剪刀撑,架体顶部和底部未设置水平剪刀撑,架体高于5米时,中部未增设水平剪刀撑;7.分配电箱存在一闸双路;8.现场照明灯具高度不够;9.汽车起重机副钩钢丝绳固定端断丝严重(黑AF2407);10.龙门吊北侧止挡装置固定螺栓缺失,东侧少一道止挡装置;11.迎门滩、世纪大道车站附属工程尚未与通信运营商签订通信施工安全协议;12.未制定通信管线迁移保护方案。
6工区(西站)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一局1.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存在印章、签字与责任主体不符情况;2.中铁十一局项目经理(姚胜兰)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3.中铁十一局无每日安全巡检记录;4.西站天桥拆除方案未按专家意见全部修改5.中铁十七局现场泥浆池上口未做钢板网防护;6.中铁十七局《钻孔浇注桩施工方案》未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安全生产目标(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不准确;引用规范版本号错误;7.发电机供油与油桶直接连接,油桶暴露;8.现场配电不合理;9.部分已拆除电线的电杆上仍有光缆,应尽快明确权属单位,进行迁移,以便拆除电杆;10.尚未签订保护通信、供水、电力线路安全协议;11.施工区域(西北物资市场南面)通信线路跨接木杆发生断裂,省木材公司楼下、土门墩十字地段部分通信架空线缆垂落。
8工区(七里河、小西湖)中铁十三局八冶建设1.八冶公司配备专职安全员数量不足(只有一名);2.八冶个别专项方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没有进行修改补充;3.八冶项目安全日检查记录不连续;4.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不准确,施工组织设计中引用规范版本号错误;5.八冶现场配电不合理; 6.尚未与通信运营商签订保护通信线路安全协议。
- 1 -工区总承包单位问题和隐患10工区(西关十字)中铁二十一局1.应急预案未按GB9002-2006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进行编制,没有明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未设置现场应急处置图,未向城关区安监局备案;2.项目部专职安全员人数配置不够;3.钢筋班人员安全三级教育培训档案不规范,不健全;4.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且未按规定向安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上报;5.未按项目部规定召开周安全会议和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例会;6.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未按要求开展定期安全检查,检查组织形式、内容、频次不符合有关规定;安全巡检无复查意见;7.对分包单位管理不规范,陕西神骅建筑公司无进甘备案手续、安全许可证过期,分包单位专职安全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8.安全生产目标、岗位责任制未按要求进行考核,无量化考核办法;9.未与通信、供水、电力权属单位签订安全施工保护协议;10.配电箱无分路标识,配电箱、开关箱内未设置可见断点的隔离开关,进出线无线套保护,箱门保护零线未采用编织软铜线连接;11.重复接地连接方式错误;12.钢筋加工区未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13.线路过道无保护管;14.无临电使用前的验收记录,巡查记录填写不真实。
15.泥浆泵电缆用铁丝捆扎;16.钢筋机械未搭设防护棚;17.监理单位缺少岩土专业人员;18.监理规划制定无重大安全事故的目标应定为零死亡;19.施工组织设计未按规定报审;20.起重机指挥人员无证上岗;21.所有专项方案审查结论无具体审查意见;22.未审核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23.旁站监理记录内容不全面。
11工区(东方红广场)中铁二十局1.项目部未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未严格按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规定向施工班组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目前未向安监部门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2.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16名特种作业人员中有7人无特种作业证;3.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防护用品设施管理制度未经项目负责人审批,未建立安全措施编审制度;4.作业人员名册混乱,三级安全教育时间未达到培训课时要求;5.项目部未将分包单位纳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6.甘肃金顶实业公司酒泉钢结构分公司、兰州新星机械公司两家分包单位未设置专职安全员;7.钻孔班组未开展班前安全活动;8.风险源辨识未针对本工程的施工部位和内容开展;9.机械设备资料(合格证、技术说明书等)不全,无验收具体内容;10.主要技术文件项目经理、监理总监未加盖执业印章;11.应急预案现场平面应急处置图中无现场疏散路线、应急物资点、主要危险源(点、管路)标识,应急预案未明确市、区应急办、建设局电话,综合预案和八个专项预案三级应急响应和启动程序未按GB29639-2013编制导则编制,管线损坏专项预案未制定对燃气管道挖断、泄漏等隐患和应急措施,应急预案未向城关区安监局备案;12.在标书文件中法人授权书兰州新星机械公司代理人王兆信未签字;13.4月11日、17日,5月5日、13日、16日、20日六天的安全施工日志无问题整改销号记录;14.未签订通信、供水、电力、供暖管网安全保护协议。
15.西侧绿地主电缆埋设深度和方式不符合临电规范要求;临电方案针对性差,未根据现场和施工进度细化;配电箱内裸露导电金属未采取绝缘处理。
16.泥浆池加料口未设置安全防护。
17.监理工程师张明亮注册证过期,监理单位缺少岩土专业人员;18.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注解部分规定总监理工程师只能审批分部工程,不符合国家规定;19.监理日常巡检出的问题无复查记录,总监理工程师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未开展。
20.管道碰接基坑仅设置警示绳,未采取防护措施,裸露管口未进行遮盖保护。
- 2 -工区总承包单位问题和隐患13工区(五里铺)中铁港航局1.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涵盖征迁部、物资部的责任;2.4月1日-25日未按项目部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召开安全周例会;3.总分包合同未盖法人章,总包单位未审核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格;4.未将分包单位人员纳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5.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未经企业总工审批,未按施工阶段编制,无安全电压使用措施,无施工图;6.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未按规定开展周检查,未开展班前活动;自3月进场、4月底围挡以来,项目部于5月1日、7日、9日、17日开展了四次自查,无日、巡检日志;7.综合应急预案无现场平面应急处置图;未明确市、区应急办、建设局电话;综合应急预案和十三个专项预案三级应急响应和启动程序未按GB29639-2013编制导则编制,道路管线专项预案未制定对燃气管道挖断、泄漏等隐患和应急措施。
8.监理规划制定的无重大安全事故的目标应定为零死亡;9.未建立安全定期检查评分规定;10.未明确工地例会召开周期。
11.兰大一院附近围挡延伸至马路近2米。
天水路-读者大道什字立交改造工程中交隧道局1.未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200名农民工中120人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已培训的80人中,除25名挖孔工外,其他55名农民工未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2.特种作业人员13人中5人无特种作业证;3.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统计分析表,且未向安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送;4.应急预案未向城关区安监局备案;综合应急预案无现场应急处置图、无对外联系表及联系方式,未根据项目实际制定危险源分析和防范措施,综合应急预案未向监理单位报审;事故报告项写明2小时内报告事故,与493号令第九条规定不符;专项预案未按GB29639-2013编制导则编制,缺少管线损坏专项预案;应急预案未演练;5.除人工挖孔岗位外,其他工作岗位危险因素未向从业人员进行书面告知;6.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规定的检查频次不符合国家要求,安全检查未落实日、巡检记录制度;2013年9-10月记录中提到的问题全部为整改要求,缺少跟踪落实整改记录,无项目部定期安全检查记录;人工挖孔未按规范内容进行安全检查,对其中的用电、通风、安全防护等问题没有提出整改意见;7.项目经理变更手续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8.专项方案均未经公司总工审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方案(土方开挖、边坡支护、降水)编制审核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内容不符合建设部专项方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缺少主要施工图纸、进度计划、安全计算等;9.未按专项方案的内容进行人工挖孔井桩安全交底,缺乏针对性;10.劳务分包单位中航路桥公司缺少两名安全员。
11.主线路用铁丝固定于树上;未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开关箱不符合临电规范要求(未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无标识、进出线无保护套等);未做重复接地;相线、N线、P线的颜色标记不符合临电规范要求;无临电验收、巡查记录;12.施工用电方案未绘制施工图纸。
13.监理工程师王海军无监理培训证;14.监理规划无安全监理的内容;15.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中采用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已废止;1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计划未审核;17.无安全定期检查制度,未开展安全定期检查;工地例会未指定召开周期。
- 3 -工区总承包单位问题和隐患白银路上跨安定门什字道路改造工程兰州市国资投资(控股)建设有限公司及所有参建单位1.基本建设程序未完全履行;2.施工各方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步调不一致,安全基础资料管理混乱,建设单位协调管理力度不足;3.电力管线改迁施工现场所有坑槽土方开挖无支撑,坑槽边沿无防护措施、土方堆放距坑边安全间距不足;电力管线改迁施工(昆仑燃气公司门口)沟槽开挖深度已超过2米,坑槽两侧无任何防护措施;4.弱电管线部分坑槽土方开挖无支撑,坑槽边沿无防护措施、土方堆放距坑边安全间距不足,砌筑检查井内进出线预留管口上方无专用过梁;5.自来水公司管道改造碰接现场基坑四周无防护措施、无警示牌、发电机组装载车辆混装氧气、乙炔气瓶,坑槽内焊接、烧割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无防护罩;6.路桥公司在省歌剧院住宅楼入口及过道前方施工现场临边防护不规范,不到位;7.改迁现场上方架空光缆支设不牢固,散落现象严重;8.改迁单位施工作业人员普遍存在不戴安全帽的现象,施工现场土方开挖随意、材料堆放混乱,文明施工差;9.改迁施工现场大部分坑槽用遮阴网、彩条布覆盖,坑槽临边无任何警示标识,存在安全隐患;10.围挡墙上安全标识及夜间警示标识不足,个别围挡不稳固,需维修加固,人行侧未做围挡;11.2014年5月16日兰州市安监局检查出的隐患未按5月20日的整改期限整改完毕;12.现场临时用电未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置;13.临电线路与其他线路混合架设,固定点未进行绝缘隔离;14.拖地电缆未穿管保护;15.配电箱无标识,箱盖不全;16.现场未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17.开关箱采用漏电短路一体开关,无明显可见断开点;个别开关箱架设高度不适于人员操作、通道不畅;18.工人宿舍内用电线路管理混乱,所用导线为单芯硬皮线,未使用橡(护)套线,且将毛巾、衣物晾晒于线路上;19.固定安装的发电机未设围挡,供油桶未采取防火、防晒等保护措施;20.气焊用乙炔、氧气瓶安全间距不足,无防震圈及安全盖帽;21.燃气集团门口管沟开挖提升装置使用斗车作为吊盘,吊环制作不合格;22.监理安全巡视检查记录中有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但无落实情况记录;23.监理旁站方案针对性不强;24.监理未按规定对施工单位上岗人员资质进行审查;25.甘肃九天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提交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人员资质;未审查施工单位及上岗人员资质;无安全检查记录;26.碰头点基坑支护不规范,焊工在管道内施工无通风措施;27.白银路381-401号家属院门口路面施工时铺设的水泥将阀井井圈和井盖封死(经工人15分钟作业方打开),燃气阀井井口盖板破裂,阀井内建筑垃圾较多;28.未签订燃气安全保护协议和燃气设施保护单;29.通信施工人员未佩戴工作牌,无劳动防护用品;30.通信施工方未与建设方签订安全协议,安全责任不清晰;31.未签订通信设施保护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