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常用论据集锦议论文阅读训练中, 常见给文章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的试题,下面是几种类型常用的论据, 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帮助。
当然,这些也可以运用于你的写作中。
一、立志1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 、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1、道理论据: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高尔基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
——石玉昆2、事实论据: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 岁发明留声机,33 岁发明白炽电灯泡。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 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 岁提出广义相对论。
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 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二、拼搏1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4 、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三、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 5 、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
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
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
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 岁完成,历时18年。
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 年时间。
8 、天才来自于勤奋。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
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
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鲁迅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一一英•狄更斯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一一法•居里夫人 3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 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 1 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5 、成就与汗水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 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一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同上)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 、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 、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
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
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不可能成为球王。
”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1 、失败是成功之母。
2 、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 、胜不骄,败不馁。
4 、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霍奇斯5 、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 、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
(《失败是个未知数》)九、团结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2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3 、《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内容。
4 、将相和的故事。
(廉颇与蔺相如) 5 、寓言:天鹅、梭鱼和虾在一起共同运送一辆装了行李却不很重的小车。
它们三个拼命地拉,可车子丝毫不动——天鹅一个劲儿的往天上飞,梭鱼拼命往水里钻,虾使劲往后面拖。
十一、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
1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 、哀莫大于心死。
——《庄子4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定。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普希金6 、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 7、小泽征尔敢于说“不”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
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
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
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8 、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居里夫人坚信能提炼出镭;爱迪生发明电灯;中国历史上的有成就者,哪个不是在信心的支撑下获得成就的呢十五、理想篇1 、道理论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
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罗兰2、事实论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
”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
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
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六、勤学好问篇1 、道理论据: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晁说之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会毫无用处。
一一富兰克林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有创造事业。
一一伯克2、事实论据:华罗庚一生好质疑。
伽利略多思好问。
鲁班发明锯子。
鲁班生活在工匠之家,从小好学肯钻,随家里人参加建筑工程劳动,学会多种手艺。
一次,他的手指被草拉破出血,他便研究起茅草,发现茅草边上有许多锋利的锯齿。
据此,他发明了锯子。
他还发明了曲尺、钻子、凿子、铲子、机关锁、机动的木马车和云梯等工具。
两千多年来,他直被木匠奉为“祖师”。
七、惜时篇1、道理论据: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一一高尔基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
一一富兰克林时间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间。
一一谚语2、事实论据:分秒必争。
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说话花去的时间,十分精确地记录下来。
一月做一次小结,一年做总结。
1963年是他最满意的一年,因为他创造了2006小时的最高工作记录。
他岀去散步,便背外语,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巴尔扎克惜时如金。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作家。
他的时间一一秒也空过的。
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
”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闻鸡起舞。
东晋祖逖与刘琨均为同州主簿时,共同立下大志,决心在为国家做岀一番事业来。
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听到野外鸡叫,将刘琨蹬醒说:“此非恶声也。
”直床练习舞剑。
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我与您都应当离开中原到外边干一番事业了。
”十一、孝敬父母篇1、道理论据: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
一一谚语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
一一楹联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一一俗语2、事实论据:孝道要看尽心。
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
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真伤心,因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丁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