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论文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所以,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的言行是否得体,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就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能否适时、适当的进行,影响家长是否愿意配合你的工作,配合学校的教育,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要学会沟通。
一、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构筑“家校”信任平台
为了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学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须学会与家长互相沟通。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要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第一,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
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和家长之间话题是谈了又谈,但是这个谈,也要找对时间。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或心情不佳的时候,如果看到家长的脸上写着忧伤,我们最好不要和他(她)聊太长的时间,或许他(她)需要安静;当你看到外面乌云密布,此时你就千万别多嘴了,赶紧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安全最重要;如果你看到他(她)是主动来向你了解他(她)孩子的情况,而且看得出他(她)想和你长谈时,你就敞开心扉和他(她)交流你对这个孩子的看法。
第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
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回去再拿孩子撒气。
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
第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
多数学生在学校做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
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二、考虑家长个性差异,采取多元沟通方式
由于家长的身份、个性、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样化,交流要因人而异。
“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换言之,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要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我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
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
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对于这类家长,我一般见面先要肯定学生的长处,抓住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再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当然,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
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
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随着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不断增大,做好家长工作已成为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班主任善于与家长沟通的,学生的进步就比较显着。
只要班主任掌握沟通技巧,因人而异,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定能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