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根据液体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液体用酒精,水银,煤油等。
◇温度单位:
开尔文(K),基本单位;
摄氏度(℃),常用单位。
摄氏温度这样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温度计的使用: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要点: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液体稍等一会儿,示数稳定了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体温计: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分度值为0.1℃,玻璃泡和直玻璃管做得很细,毛细弯管(缩口)方便读数。
可以从病人身上拿开,在测量前必须把液柱甩回玻璃泡中。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只能存在在有温差的环境中。
(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或假设】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
(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为了数据处理和绘图方便)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把读取的实验数据记录入表格,并在坐标轴上做出图象。
【分析和论证】
注: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
答: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怎样调节实验装置?
答:顺序从下到上。
3.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答: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等.,酒精不超过容器的三分之二,不能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要用外焰加热。
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的点用折线相连还是用平滑曲线相连?
答:用平滑曲线相连。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为什么不好?怎样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答: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
6.在此实验中描述固体的熔化过程使用了什么重要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答:图象法.图象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吸热。
□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放热。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油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第3节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等。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怎样?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
(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①烧杯中的水不要太满,以免加热时间太长②温度计的液泡不要触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③检查石绵网位置是否正确)。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水温接近90摄氏度时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水沸腾后还要记录4~5次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及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表
2、绘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像
【实验结论】
1、水沸腾时
2、水沸腾前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第4节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水(液态)
冰
(固态)(液化)
(汽化)(凝华)
(升华)
(凝固)
(熔化)
水蒸气
(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