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实证研究钞小静任保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9)摘要: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一、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集中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Lewis,1954;Kuznets,1955;Kaldor,1957)。
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经济学对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又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水平,2006年GDP的增长率高达10.7%,而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广大人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总体来看,这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算高。
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不断上升通过资本市场、政治体制、社会环境、市场规模等各种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作用,已成为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只有当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分享时,它才能够成为一种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若忽视了收入不平等问题将会影响到长期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在我国经济改革继续推进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凸显,能否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能否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问题。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将利用来自中国的数据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什么?第二,在长期和短期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如何?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综述有关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文献,第三部分建立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第四部分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本文受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类的资助(项目编号:07YYB09)。
据对模型进行估计;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文献评述在讨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学者们主要研究研究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1而且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和选择的作用渠道不同,得出了两者间不同的相关关系。
最初的研究者研究了收入分配通过储蓄-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他们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Lewis,1954;Kaldor,1957;Pasinetti,1962;Bourguigono,1981)。
2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们进一步拓宽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但总的来看,他们得出的结论认为收入不平等损害了经济增长。
Murphy,Shleifer and Vishny(1989) 利用满足型(satiable)效用函数反映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时,富人需求高档消费品而穷人购买力有限,导致对国内工业品的需求不足,国内工业品的市场狭小,从而制约了国内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但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其分析的重点。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了投资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两个:Galor and Zeira(1993)提出了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和人力资本投资不可分的情况下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投资机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他们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会限制穷人的投资机会,降低其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而阻碍到经济增长;一些学者把道德风险引入到分析中去,检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降低了积累财富的激励,不利于经济增长(Banerjee and Newman,1993;Aghion and Patrick Bolton,1997)。
该模型主要是讨论了事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还有一些学者主要是研究了事前不平等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即收入分配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税收渠道影响未来经济增长(Persson and Tabellini,1994; Alesina and Rodrikc,1994;Li and Zou,1998;尹恒、龚六堂、邹恒甫,2005)。
但总体来看,这类模型更适用于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的国家,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较强的解释力。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从社会政治环境方面研究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会引发宏观经济波动和社会冲突,造成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从而导致产权保护薄弱、投资下降,最后妨碍到经济增长(Benhabib and Rustichini,1996; Alesina and Perotti,1996;Aghion,Banerjee and Piketty,1997)。
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来看,学者们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出发,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经验验证,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早期的研究主要使用了跨国截面数据(Alesina and Rodrikc,1994;Persson and Tabellini,1994;Alesina and Perotti,1996),得出的结论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使用跨国截面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由于所选取的样本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所得结论并不能充分代表一个统一的趋1在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问题上还应涉及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当代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具体内容可参考Aghion,Caroli,and Garcia—Penalosa(1999)的文献综述。
2早期还有一些学者分别从投资的不可分性以及激励的角度得出收入分配不平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如Mirrlees,1971)。
势。
1而且横截面数据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常用的检验方法会失效。
有鉴于此,Partridge(1997)利用美国各州的数据进行估计得出基尼系数和中间阶层的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率都有显著正向关系。
这些研究受到了Forbes(2000)的批评,她认为单纯的横截面数据只能比较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在不同稳态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充分验证两者在单个经济中的动态关系,因此她使用高质量跨国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她的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2。
Barro(2000)运用面板技术分析了100多个国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若以全部国家为样本,收入不平等程度与经济增长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区分穷国和富国后却发现,穷国收入不平等会阻碍经济增长,而富国收入不平等则会促进经济增长。
Panizza(2002)利用美国48个州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没有得到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他发现两者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健。
中国当前正面临着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从二元经济结构对立状态转向二元经济结构消减状态的双重转型,其经济发展路径的“异质性”或者说“中国特色”是内生锁定且长期存在的。
因此,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有关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学者们主要是讨论了我国当前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因素(如王小鲁、樊纲,2004;董先安,2004;万广华、陆铭、陈钊,2005;王洪亮、徐翔,2006),但深入分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文献并不多见,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实证分析方面。
权衡等(2002)利用中国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城乡和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降低了居民消费需求,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他们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分析,而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证检验。
杨俊、张宗益、李晓羽(2005)选取1995-2003年的样本区间,从人力资本角度对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陆铭、陈钊、万广华(2005)基于1987-2001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投资和教育对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的影响。
我们知道,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会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转型期,人力资本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许没有有效需求机制更加明显。
无论是从理论模型还是实证检验方面来看,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都是有间接影响的,但两者关系的作用方向并没有完全确定。
虽然大多的理论研究都倾向于认为收入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经济中能获得相应数据的支持,新的数据和估计方1Persson and Tabellini(1994)的政治经济模型和其他经验研究集中探讨了中间投票人的收入状况,而没有讨论整个的收入分配状况,在经验分析中也主要是用中间阶层的收入份额来测度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而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中间阶层的收入份额与基尼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足够高。
2她的分析存在3个问题:第一,当样本数较小时,当期Arellano-Bond Generalized 方法会造成标准差过小,从而使得人们怀疑她所得系数的可靠性;第二,假定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滞后期为5年不具有一般性;第三,为了得到一个显著的正的系数,她需要对不平等的数据进行选择,使之成为了一个被Deininger and Squire(1996)称之为“高质量的集合”,事实上没有理由应该把不满足数据约束的其他国家排除在分析之外。
法的应用或许能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有力的解释。
现有文献大多是基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而中国正处于特殊的转型时期,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
随着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化为过剩经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因素。
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更有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