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一中08—09上学期高三期末综合测试物 理 试 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 卷(共14题)一、选择题:( 14×4分=56分)1.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s —t 图象中t 1时刻v 1 > v 2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两图象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2.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则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乙图中的(g 取10m/s 2) ( )3.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质弹簧a 、b ,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 、N 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6m/s 2,若不拔去销钉M ,而拔去销钉N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是(g 取10m/s 2)( )A .11m/s 2,沿杆向上B .11m/s 2,沿杆向下C .1m/s 2, 沿杆向上D .1m/s 2, 沿杆向下4.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 ,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钢索拉着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 时,速度达到v ,则 ( )A .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221mv B .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gHC .钢索的拉力做的功等于MgH Mv 221 D .合力对电梯M 做的功等于221Mv5.如图所示,船的质量为M ,船上站一质量为m 的运动员。
运动员要从这静止的船上跳到离船水平距离为S ,比甲板低h 的岸上,至少要作功W ,(不计水的阻力)则正确说法 ( )A .如S 、h 一定,M 越大,W 越大B .如S 、m 和h 一定,M 越大,W 越小C .如S 、M 和h 一定,W 与m 成正比D .如S 、m 和M 一定,h 越大,W 越小6.如图所示,重球A 放在光滑的斜面体B 上,A 、B 质量相等,在力F 的作用下,B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缓慢移动了一段距离,A 球相对于最低点C 升高h ,若突然撤去F ,则A .A 以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2B .A 球获得的最大速度为ghC .在B 离开A 之前,A 、B 动量守恒D .A 、B 相互作用的冲量大小相等7.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θ为锐角)两个物体A 和B 相接触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当他们加速下滑时,下面对A 、B 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当mB >m A 时,A 、B 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m B ≤m A 时,A 、B 之间无相互作用力B .设两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B μ,当A B μμ>时,A 、 B 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A B μμ≤时,A 、B 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C .设A 、B 与斜面摩擦力分别为A f 、B f ,当A B f f >时,A 、B 间有相互作用力;当A B f f ≤ 时,A 、B 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8.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 、B 两物体,B 的质量是A 的2倍,B 受到向右的水平恒力F B =2N ,A受到向右的水平推力F A =(9-2t )N ,(t 的单位是s ),从t=0开始计时,则 ( )A .A 物体在3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倍B .t>4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t=4.5s 时,A物体的速度为零D .t>4.5s 后,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9.从离地H 高处自由下落小球a ,同时在它正下方H 处以速度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若gH v >0,小球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 B .若gH v <0,小球b 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 球相遇. C .若02gH v =,小球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 D .若gH v =0,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 球速度为零.1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上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 的速度为v ,经过0.2s 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 相同,再经过1.0s 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 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 .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为5m/sB .质点M 与质点Q 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C .若某时刻M 质点到达波谷处,则P 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D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2s 时刻,质点P 的位移为-20cm11.如图所示,在绝缘的水平面上方存在着匀强电场,水平面上的带电金属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移动。
已知金属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外力F 做功32J ,金属块克服电场力 做功8.0J ,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16J ,则在此过程中金属块的 ( )A .动能增加8.0JB .电势能增加24JC .机械能减少24JD .机械能增加48J12.如图所示,一个滑雪运动员从左侧斜坡距离坡底8m 处自由滑下,当下滑到距离坡底s 1处时,动能和势能相等(以坡底为参考平面);到坡底后运动员又靠惯性冲上斜坡(不计经过坡底时的机械能损失),当上滑到距离坡底s 2处时,运动员的动能和势能又相等,上滑的最大距离为4m .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B .重力和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总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C .s 1<4m ,s 2>2mD .s 1>4m ,s 2<2m13.如图所示,一内外侧均光滑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可视为质点)自左端槽口A 点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半圆槽相切并从A 点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B .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 .小球从最低点向右侧最运动至高点的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D .小球离开右侧槽口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14.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体置于固定斜面上,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μ≠0),用轻质弹簧将两物体连接在一起。
当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若将力的大小增大到'F =2F 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 =2aB .'x =2xC .'a >2aD .'x <2xy/cm20 10 0 -10 -20N P Q M 3 6 x/m第Ⅱ卷(15-21题、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二、填空题 (4小题,共17分)15.(3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支撑面上,有A 、B两个小球。
A 球动量为10kg ·m/s ,B 球动量为12kg ·m/s 。
A 球追上B 球并相碰,碰撞后,A 球动量变为8kg ·m/s ,方向没变,则A 、B 两球质量的比值为16.(2分)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m 2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体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力将物体1缓慢是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17.(3分)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板A ,木板上表面光滑,当木板获得初速度v 0后正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当木板匀速下滑时将一质量也为m 的滑块B 轻轻地放在木板表面上,当B 在木板上无摩擦时,木板和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当B 在木板上动量为时,木板的动量为 ;当B 在木板上动量为 ,木板的动量为 ______。
18.(9分)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102012v v v v e --=,其中v 10和v 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 1和v 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 =1,非弹性碰撞的e <1。
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
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 点,让小球 1 从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 球1A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①P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M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N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论述计算题(3个小题,共47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步骤,只有结果而无过程的不给分)19.(13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 =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1)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悬绳的拉力;(2)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20.(17分)如右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长木板A,物块B(可视为质点)和C通过一根细绳相连,细绳跨过固定在桌面上的光滑定滑轮,B放在木板最左端,C 被绳竖直悬挂着.A、B、C质量相同,B与A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C被托起,A、B、C均静止,C离地面的高度为h,释放C 后.(g取10m/s2)(1)若B与A之间动摩擦因数大于某值μ0,A、B将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求μ0的值.(2)若μ=0.2,h=0.5m.C落地后不反弹,A运动到桌面边缘前,A和B已经达到共同速度且B未从A上滑下,求A板的最短长度.21.(17分)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AB、EF,他们的圆心角均为90°,半径均为R. 一质量为m、上表面长也为R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CD上,小车上表面与轨道AB、EF的末端B、E相切. 一质量为m的物体(大小不计)从轨道AB的A 点由静止下滑,由末端B滑上小车,小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 当小车右端与壁DE刚接触时,物体m恰好滑动到小车右端相对于小车静止,同时小车与DE相碰后立即停止运动但不粘连,物体则继续滑上圆弧轨道EF,以后又滑下来冲上小车. 求:(1)物体从A点滑到B点时的速率和滑上EF前的瞬时速率;(2)水平面CD的长度;(3)当物体再从轨道EF滑下并滑上小车后,如果小车与壁BC相碰后速度也立即变为零,最后物体m停在小车上的Q点,则Q点距小车右端的距离.参考答案1. B2. B3.BC4. D5. BD6. ABD7. BD8. ABD9. ACD 10. ACD 11. A12. BC 13. BC 14. BC15.69.057.0≤≤BA m m 16.()22221/k g m m m + 21121221g m k m m k m m ⎪⎪⎭⎫ ⎝⎛+++ 17.1:1,, 0 18.①P 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 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 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②小球从槽口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 ,则有OP =v 10tOM =v 1tON =v 2t小球2碰撞前静止, v 20=0OPOM ON v v v v e -=--=201012 ③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 和ON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19.解析:(1)设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子上的弹力为T 1,对乙物体 αcos 1mg T = =5N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绳子上的弹力为T 2对乙物体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221cos 1mv mgl =-α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 lv m mg T 22=- 得:2(32)T mg cos =-α =20N(2)设甲物体的质量为M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乙在最高点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1sin T f Mg +=θ乙在最低点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有: 2sin T f Mg =+θ可解得: 325(kg)2m(cos )M .sin -α==θ 3175(N)2f mg(cos ).=-α= 20.(1)由题意,A 、B 、C 三物在C 落地前均保持相对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