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重点:无机稳定基层共同点、水泥稳定土基层,三种无机结合料施工异同点一、无机稳定基层施工温度:大于5度二、无机稳定基层施工季节:石灰类稳定土,在重冰冻来临前1-1.5个月停止施工;水泥稳定土,在重冰冻来临前0.5-1个月完成施工。
三、基层原材料进场验收检查项目(一)石灰稳定土基层材料质量检查与验收1、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塑性指数>4的砂性土;土中有机物含量<10%2、用1—3级新石灰。
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提前2-3天完成消解;未经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粒径≤10mm3、使用饮用水或不含油类清洁中性水(二)水泥稳定土基层材料质量检查与验收1、采用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及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h,终凝时间≥6小时2、土的材料选择粗粒土、中粒土。
土的均匀系数(5≤土均匀系数≤10),塑性指数10-173、粒料直径:做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37.5mm;做底基层时,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粒径≤37.5mm,次干路及以下道路<53mm4、集料有机质含量≤2%;集料硫酸盐含量≤0.25%5、使用饮用水或不含油类清洁中性水四、施工过程(P26-27)施工温度-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P326,选择)-拌合(厂拌、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
例,为了施工方便,头天晚上把水泥稳定土运到施工现场,第二天摊铺,这样不行,超过了3小时)-运输(覆盖)-摊铺(分层摊铺,每层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小于100mm,水泥稳定土分层摊铺时,下层养护7d后摊铺上层材料,自拌合至摊铺完成时间的限制,摊铺厚度)-找平(严禁薄层贴补)-碾压(原则)-养护(立即,时间和方法,注意与石灰工业废渣的区别)-质量检验项目(P327)五、压实与养护(无机稳定结合料共同特性)1、每层最大压实厚度200mm,不宜小于100mm2、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3、禁止薄层贴补找平4、养护:石灰类无机结合材料、水泥稳定土养护,可采用湿养;石灰工业废渣可湿养,还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常温下养护时间不少于7d级配碎石、级配砾石: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养护期7-14天5、级配碎石、级配砾石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六、质量检验(P327)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和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一、普通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一)透层、粘层、封层1、透层使用部位: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作用:粘结材料: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要求: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面层2、粘层使用层位:沥青路面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作用:粘结材料: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要求:粘层油宜摊铺面层当天洒布3、封层两种封层: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集料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符合要求要求: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二)接缝1、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横向接缝应错开1米以上。
2、采用梯队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
热接缝施工程序: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时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
3、高级道路表面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道路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机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直角连接。
切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
(三)质量检查与验收1、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高差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原材料、压实度、面层厚度、弯沉值3、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质量标准: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压实度≥96%;次干路及以下道路路面压实度≥95%检查数量:每10000平米,测1点检查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实验室标准密度)4、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质量标准:允许偏差-5~10mm检查数量:每1000平米,测1点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5、沥青混合料面层弯沉值质量标准:不大于设计规定检查数量:设计规定时每车道、每20m测1点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二、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重点:掌握改性沥青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的区别二者施工程序完全相同。
改性沥青混合料中加入了纤维稳定剂,故稠度高生产温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提高10-20度)-沥青混合料储存(贮存过程温降不超10度;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改性沥青混合料贮存时间不超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限当天使用)-摊铺(在粘层油上摊铺改性沥青,需采用履带式摊铺机,受料斗应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度、摊铺速度1-3m/min,注意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2-6m/min)-找平方式(自动找平,二者相同)高程控制方式(表面层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中面层和下面层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注意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区别,普通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中面层采用钢丝绳引导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采用平衡梁或滑靴辅以厚度控制方式)压实温度:压实温度二者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度,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90-120度压实机械:压路机械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OGFC采用12t以下钢筒式压路机改性沥青振动压实原则:紧跟、慢压、高频、低幅普通沥青混合料压实机械(均可用轮胎压路机)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紧跟初压,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复压,总质量≥25t;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厚度大,高频高振幅;厚度小,高频低振幅。
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总质量≥12t终压:终压紧跟复压,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接缝:改性沥青混合料避免出现冷接缝,其他同普通沥青混合料开放交通条件: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度后,方可开放交通三、减少路面反射裂缝防治1、材料:玻纤网、土工织物材料要求:抗拉强度、最大负荷延伸率、网孔尺寸、单位面积质量等技术要求。
土工织物耐170度以上高温。
2、加铺层位:铺设于旧沥青路面、旧水泥砼路面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或新建道路沥青面层底部3、施工程序:对旧路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旧路面清洁与平整-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铺筑新沥青面层底部。
4、施工程序:对旧路面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旧路面清洁与平整-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铺筑新沥青面层三、混凝土路面施工(一)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1、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设置带拉杆(螺纹钢筋)的平缝形式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设置带拉杆假缝形式纵向缩缝,纵缝与线路中线平行。
2、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横向施工缝。
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和胀缝处;快速路、主干路横向缩缝加设传力杆。
3、横向缩缝施工: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全部软切缝。
选用哪种切缝方式:由施工期间混凝土面板摊铺完毕到切缝时的昼夜温差确定。
温差小于10度,最长时间不超24h,硬切缝1/4-1/5板厚;温差10-15度,软硬结合切缝,软切深度不小于60mm,不足者用硬切补深到1/3板厚温差大于15度,全部软切,软切深度大于等于60mm,未切断的用硬切补深到1/4板厚4、胀缝:设置位置:临近桥梁、其他固定构筑物外、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设置胀缝。
设置内容: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传力杆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
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
传力杆如何固定:一种用端头木模固定,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另一种用支架固定传力杆,用于混凝土连续浇筑时设置胀缝传力杆一般以上长度表面涂防黏涂层什么时候必须设置传力杆: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砼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必须设置传力杆。
抵抗变形唯一方法,设置补强钢筋: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0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雨水口和地下设施检查井周围,应配补强钢筋。
(选择)5、养护: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
6、开放交通: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7、水泥混凝土面层冬期施工措施1)搅拌站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搅拌机出料温度不低于10℃,摊铺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
2)施工中根据气温变化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15℃时,停止施工。
3)混凝土拌和料温度不高于35℃。
拌合物中不使用带冰雪的砂、石料。
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4)混凝土板弯拉强度低于1Mpa或抗拉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5)混凝土板浇筑前,基层无冰冻、不积冰雪,摊铺混凝土时气温不低于5℃6)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
成型后,及时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使混凝土强度在其温度降到0℃前达到设计强度。
7)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四、不同形式挡土墙结构特点1、挡土墙基本构造(尤其重力式挡土墙)施工中按设计规定作挡土墙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中粗砂、土工织物)和结构变形缝。
挡土墙投入使用时,进行墙体变形观测、确认合格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为了使水顺利排除,墙后侧填土不能用粘土填,要用透水性好的碎砾石回填,表面做粘土夯实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