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案例分析《新编国际商法》案例分析第二章商事组织法一、公司——“撩开公司面纱制度"1、斯密斯先生与其它数人成立了“东亚股份有限公司”,专事投机买卖。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斯密斯先生在某日违反公司法与别人签订一笔合同,亏损1000万美元。
债权人催他缴纳债务,他声称东亚股份有限公司乃独立法人,他对该公司所负债务只以其出资40万美元为限,而他的个人财产为500万美元。
斯密斯是否应用其个人财产来支付公司债务?答:根据公司法的一般规则,东亚股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团法人,其所欠债务与股东斯密斯先生的个人财产无关(虽然是由于斯密斯先生投机而引致的债务),其对债权人债务偿还仅限于注册资金100万美元。
但是,依据公司法中特殊规定即“撩开公司面纱制度",斯密斯先生却必须用其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
因为根据这一制度,如果法院认为成立公司目的在于利用公司妨碍社会利益,进行欺诈或其它犯罪活动,则法院将不考虑公司所具有的法人资格而直接追究股东或其他行为人的直接民事和刑事责任。
在本例中,他利用公司来做投机买卖,已经蓄意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所以他必须用个人财产来支付债权人。
——法人的概念2、甲和乙为一营业执照是否正确发生争论。
甲认为该营业执照中有的项目不准确,明显存在基本知识方面的错误,必须改正。
乙则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不用大惊小怪。
请看下面的这份营业执照是否存在问题。
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某市土特产进出口公司答:“法人”应为“法人代表”,法人:李小东“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注册资本:1000万元机构,即公司或企业。
经营范围:进出口土特产品……………………………………….——法人的概念3、被告某学校为了庆祝建校四十周年,组成筹委会筹办校庆事宜。
校庆前两天,筹委会和原告某剧院订立了租用剧场的合同,租用该剧场举办校庆晚会,协议租用剧场费用1200元。
晚会结束后,租金一直拖欠未付,剧院不得不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该校校庆筹委会偿付欠款。
校庆筹委会是不是法人?它能否单独承担民事责任?此案应如何处理?答:根据公司法,法人必须是依法成立,有自己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某校校庆筹委会没有依法进行法人登记,没有独立的财产,当然它也不能单独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而它不是法人,不能对其所欠的租金负责。
校庆筹委会只是该校为筹备校庆活动而设置的临时机构,是学校的下设机构和组成部分,它在职权内的民事活动只对学校发生法律后果,它不能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到法院应诉。
原告应以该学校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剧院以校庆筹委会作被告是不正确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更换被告,以学校作被告进行民事诉讼。
——简单计算题4、东亚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100万元,其中普通股80万元,优先股20万元,优先股股息为10%扣除开支及提取公积金后,东亚股份有限公司尚有20万元红利,那么普通股股息率为多少?答:因为可分红的数额为20万元,所以分给优先股股东的股息为20万元×10%=2万元,那么分给普通股股东的股息总额为20万-2万=18万,而普通股股东总额为80万,所以普通股股息率为18万除80万乘100%=22.5%。
二、合伙——合伙人的行为对其他合伙人具有约束力1、斯密斯先生是某合伙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与其他三个合伙人一起被授权参与经营管。
1999年5月,他在没有通知其他合伙人的情况下,擅自与一企业签订了一项合同,结果使得该事务所遭受损失,承担了一笔债务。
同年10月,他退出该事务所。
12月,债权人要求该事务所支付这笔债务。
遭到拒付,其理由是其他三个合伙人对此不知情;债权人要求斯密斯先生支付,也遭到拒付,理由是他已经退出该事务所。
斯密斯先生和该合伙事务所的拒绝是合理的吗?答:根据合伙法的有关规定,每个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的通常业务时所作出的行为,对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都具有约束力,所以在本例中,该合伙事务所不能用不知情来对抗第三人从而拒绝支付债务,斯密斯先生的行为对合伙事务所和其他合伙人均有约束力,该合伙事务所必须支付这笔债务。
此外,根据合伙法的规定,当一个合伙人退出合伙后,他对于其作为合伙人期间企业所负的债务必须负责。
所以,在本例中,斯密斯先生不得以其退出合伙事务所来对抗债权人,他必须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共同支付债权人。
当然,对于斯密斯先生的疏忽,合伙事务所有权要求斯密斯先生赔偿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不是合伙的“经营活动”而是属于个人过失2、1996年4月,被告甲与其他人一起成立了“便民油漆队”。
五人每人出资1000元,作为油漆队的经费,买了一些必要的工具,五人商定大家一起劳动,收入合理分配。
经区工商局批准后即开始营业。
一次,承揽了给化工厂油漆管道的工作。
工作后不久,甲不慎将吸剩的烟头扔到一堆麻袋中,引起火灾,给化工厂造成损失上万元。
化工厂以便民油漆队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甲的行为给工厂造成的损失应由便民油漆队赔偿还是应由高某本人赔偿?答:根据合伙法的规定,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是个人合伙。
根据这一规定,便民油漆队应属于公民个人合伙性质。
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被告甲乱丢烟头引起火灾,不是合伙的“经营活动”,属于个人过失性的不法行为,由此产生的债务不是合伙的债务,而是其个人的债务。
因此,赔偿工厂火灾损失的责任自应由甲自己负责。
第三章合同法一、要约——悬赏广告构成要约1、某公司在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意思是如果有人能够解决该公司的一个技术问题,将提供10万美元奖金。
该公司的这则广告是否构成要约?答:是的。
因为只要有人能够解决该公司在广告中列出的技术问题即构成承诺,这样双方的合同关系即宣告成立,这时该公司就必须支付10万美元。
世界各国的法律均承认,悬赏广告可以构成要约。
——报价单不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2、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了一份报价单。
报价单上载明了价格、数量和规格等。
乙公司随即向甲公司寄回了订单。
这时,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了合同关系了吗?答:还没有。
因为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报价单的行为,不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即邀请乙公司向自己发出要约;而乙公司寄回订单的行为则构成要约而不是承诺。
只有当甲公司接受了乙公司的订单后,双方的合同关系才能成立。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有权撤销3、甲公司于1999年9月9日以平信向乙公司发出要约,于9月15日抵达乙公司。
其间,由于商务情况的变化,甲公司于9月12日以加急电报撤销该要约,电报于9月13日抵达乙公司。
这时,甲公司的要约撤销有效吗?答:有效。
因为根据各国法律的规定,要约必须在到达受要约人时才能发生效力,在要约人发出要约至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这段时间内,由于要约还没有发生效力,要约人当然有权加以撤销。
在本案例中,要约生效时间应当在9月15日,而甲公司在9月13日就撤销了要约。
这显然是有效的。
——反要约是对原要约的拒绝4、H诉W案:6月6日W向H发出要约,以1000英镑出售农场。
H提出950英镑,6月27日W拒绝H的反要约。
6月29日H又声称承诺6月6日的要约。
双方的合同关系成立吗?答:反要约起着拒绝原要约的作用,因此不能再按照原来的要约成立合同。
——要约在承诺前可撤销5、P诉C案:在一项拍卖交易中,C对拍卖人P的货物,给了最高出价(Highest Bid)。
但在拍卖人落锤(Fall of the hammer)以前,C撤回他的出价。
P争辩说C已受该项交易的约束。
C 须受该项交易的约束吗?答:C的出价是要约,可以在承诺前,即在拍卖人落锤以前撤销,C所作撤销是有效的。
——要约在规定时间内是可以撤销的6、D诉P案:P于6月10日收到D出卖房屋的要约。
该项要约为:“有效期至星期五(6月12日)上午9时。
”6月11日,X通知P:D已作出要约,并同意将房屋出卖给Y。
可是,P仍承诺D的要约并送交给D。
事实上,D已于6月11日将房屋卖给Y。
P争辩说D已受合同约束,将房屋卖给他。
双方的合同关系成立吗?答:要约在规定时间内是可以撤销的。
在P向D 作出承诺以前,他已知道D已同意将房屋出售给Y,即有效的撤销已经发生,因此当事人P和D之间不存在合同。
二、承诺——分为两种情况1、某公司分别向美、英、德和法四国的四家公司发回承诺信函。
在此情况下,该公司的承诺什么时候生效?答:这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该公司向美、英和法国的公司以书信或电报所作出承诺时,承诺一旦投递即宣告生效,这是“投邮主义”;二、向德国公司的承诺则要到邮件到达时才能生效,这是“到达主义”。
公约采用的也是“到达主义”。
——没有用特殊的方式承诺无效2、C公司诉P公司案:P向C发出要约,并规定承诺必须用特殊方式,采用其他方式是无效的。
而C用信的方式承诺。
C的承诺有效吗?答:没有作出有效的承诺,因为没有用特殊的方式承诺。
——不用相同方式承诺无效3、Q诉C案:Q用信向C发出要约,C用电报发出反要约。
Q立即用信承诺了该反要约,但是当承诺的信到达C时,C不愿成立合同。
Q认为合同已成立。
Q的主张对吗?答:事实上反要约是用电报发出,这就默示着一个条件:必须迅速承诺。
当用邮寄方式表示承诺的函件到达C时,反要约已经失效。
因此,合同不能成立。
——承诺后的撤销无效4、B诉T案:当事人之间来往通信如下:10月1日:居住在Cardiff的T邮寄一项要约给居住在纽约的B。
10月8日:T邮寄一份撤销要约的通知。
10月11日:B发出一份电报对10月1日的要约承诺。
10月15日:B邮寄一封确认承诺的信。
10月20 日:B收到T于10月8日寄来的撤销通知。
T的撤销是否有效?答:T的撤销是无效的,直至B承诺以后,B才收到撤销通知。
合同在10月11日B承诺要约时已经成立。
——承诺后的拒绝无效5、5月1日,乙收到甲邮寄的一份要约;5月2日,乙邮寄一封撤销要约的信件;5月3日,乙改变主意,在上午10点打电话给甲,表示承诺该要约,并告诉甲不要考虑那封拒绝要约的信件;5月4日,甲收到那封拒绝要约的信件。
合同是否成立?如合同成立,于何时成立?答:合同于5月3日上午10点成立,即在乙实际通知甲承诺该要约时,而拒绝要约的信件要收到时才生效,即在5月4日,此前合同已经成立。
——装运行动构成明显的承诺行为6、甲公司致电乙公司订购十套化工设备,要求立即发运,但是没有规定价格或计价方法。
乙公司在收到电报之后就立即装运。
这时合同关系成立吗?答:成立。
确切地说,合同关系在乙公司装运化工设备时就宣告成立。
这是因为虽然乙公司没有复电甲公司,但是其装运行动则构成明显的承诺行为。
至于化工设备的价格是可以按照同类价格在合同成立时,用通常交易的价格来进行计算的。